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的角色冲突与编辑的创造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把角色定义为人在社会关系中的特定位置和与之相关联的行为模式。它反映了社会赋予个人的身份与责任。在某一时点,每个社会成员都处于某个社会位置上,这时他便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父母、子女、工人、教师、学生、干部等都是社会角色,编辑也是...  相似文献   

2.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探视行为是离婚后对子女进行抚养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探视权是亲权的重要内容,是基于父母子女身份关系而产生的权利与义务,它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离婚后不跟子女生活在一起的一方不但有权利而且有义务探视子女,以保障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道德是维系社会生活的重要力量,每一个人由于身份、角色的多样性,由此衍生不同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当个体处于不同的道德情境中,往往陷入道德冲突。梳理中国百年文学史,借助对文学作品中广泛的道德冲突现象分析,理解道德对共同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教师角色与学生的智力开发刘桂英,董桂芝社会角色的一般定义,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一个人长期从事某项工作,便会形成特有的习惯心理,即角色心理。教师的角色心理是与其职...  相似文献   

5.
论新闻记者社会角色的塑造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新闻记者要成功地扮演其社会角色,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它不仅需要主观的不懈努力,而且需要客观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党员角色意识是指高校学生党员对自身角色身份与地位、角色规范与行为、角色权利与义务及其角色扮演与表现的认知、理解与体验。高校学生党员角色意识生成所存在的问题表现为角色认知的淡化、角色行为的弱化、角色预期的虚化与角色评价的蜕化。精读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助于高校学生党员在聚集意识与后援意识相互交融与相互转换中生成党员角色意识。  相似文献   

7.
从建构主义视角来看,国家身份是一个国家相对于国际社会的角色,它存在于国际关系之中,主要是由外在结构(国际体系文化)建构而成。国际体系文化的变革往往会导致一个国家对于自我身份的再认知。冷战时期美苏主导的冷战体系文化背景下,韩国成为依附美国强权的缓冲国。冷战结束后,关苏主导的两极体制随着苏联的解体而消失,东北亚国际体系文化处于转型中。在这种背景下,韩国的国家身份开始由东北亚缓冲国向东北亚平衡者(均衡者)身份转换。随着韩国国家身份的转换,其外交政策也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父母是冬日里的暖阳;也有人说,父母是夏日里的甘霖。而我要说,父母是身份的魔术师!且看在一个三口之家中,“魔术师”们的尽情表演吧——孩子刚出生,父母的角色俨然就是保姆。他们的任务就是好好照顾孩子,万万不可让孩子热着、冷着,更不能让孩子饿着、渴着。真是小心翼翼地百般呵护千般疼爱万般无奈。  相似文献   

9.
一“角色”是社会心理学的概念,表示社会地位和身份。角色代表了个人的职能和身价,包含了角色义务和角色期待。“编辑”也是一种社会角色。学报编辑就表明这一角色是学术编辑,其主要职责是审读、加工学术论文,编辑出版学报。天生的合格编辑是不存在的,必须要进行学习。学习由于角色的不同,学习目的也不一样,因此学习形式和内容也不同。学报编辑的学习,也包含很多方面。在这里,我们探讨角色学习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失地农民角色转换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断裂、生成和发展的嬗变过程:由传统农民转换为失地农民,由失地农民向市民转换,市民化的实现。我国失地农民的土地征收、整体搬迁、职业转移、身份变更的过程是依次递进的,是在一步一步克服处于传统与现代、农村与城市的连续体上的"一脚向前,一脚向后"的过渡形式特征来完成的。而就业是失地农民向市民角色转换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一直处于一弱一强结构态势的中日两国,在21世纪开始出现"两强并立"局面。按照现实主义逻辑,"两强并立"的中日之间只能建构为对手(甚或是敌人)关系。但从建构主义视角来分析,中日两国在互动实践中形成的共有知识既可以是合作性质的,也可以是冲突性质的,因此中日之间可以建构"朋友"的角色身份,也可以建构"敌人"的角色身份。中日两国能否建构积极的角色身份认同,取决于中日之间在互动实践中能否加强相互之间的共识。中日关系的前景主要取决于双方积极性角色身份能否得以再造和加强。  相似文献   

12.
论公民意识的内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公民意识是影响公民个人是否积极担当公民身份角色的晴雨表,它直接指引着公民个人参与社会关系的行为。公民意识有其自身内在逻辑联系的层次结构,其核心内涵是公民的身份意识,即意识到自己的公民角色,而非市民、百姓、国民、臣民、人民、群众的角色。其具体内涵则包括权利意识即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以及义务意识即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其延伸内涵包括平等意识、独立人格、公共精神、自主理性等等。全体公民普遍的公民意识有利于民主体制的健全,有利于法治秩序的建立,有利于宪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共青团干部,在工作上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即人际关系复杂,所负职责繁重,所处环境多变。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决定一名共青团干部能否有所作为的关键就在于三点:一是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二是能否正确地认识和调整确立自己的社会角色;三是自个信性的培养。1、什么是领导于部的社会角色所谓社会角色,就是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角色的确立,实际上也就是行为方式、模式的确立。对领导干部来说,社会角色的确立就是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定位。由于…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主义强调国家间关系的结构主要是由共有观念而非物质力量决定的。共有观念决定了一个国家的角色和身份,而角色和身份又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国家利益。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世界形势和国际问题以及中国自身的深刻认知,是建构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重要基础。这种身份决定了中国必须要建设强大的海权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角色错位"是政府公务员在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处理各种关系的需求等方面的行为未按规定执行,其行为与政府公务员的社会地位、身份不相一致所致.目前政府公务员‘‘角色错位"是一普遍现象,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政府职能未真正转变--从阶级职能转变为社会职能;二是"官本位"的文化意识根深蒂固;三是政府公务员缺乏指导行为的"组织理念".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义务的内涵一般被界定为“个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这种规定是否完整和准确,值得研究。义务范畴是由社会和个人两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义务关系是一种双向性的交换运行关系,虽然社会和个人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实体,在地位和作用方面有一定的差异,但二者都是以主客体的身份参与义务关系的。从社会方面看,社会是义务关系的主体,是义务活动的第一推动力,它既是义务要求的提出者,又是义务活动的主要受益者,个人则是义务的承担者,是作为客体对象存在于义务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有些子女不仅不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而且还编造各种理由推卸责任,其表现如下:1.父母再婚可以不赡养。 田老太太中年丧夫,去年9月,她与邻村丧妻的江老汉结为夫妻后,其子女认为母亲找到归属以后,他们就不用再履行赡养义务了,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我国《婚姻法》第30条规定:“子女应当尊重父母婚姻自由的权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后的生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由此可见,父母再婚后,其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依然存在,成年子女对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仍然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而绝不能以父母…  相似文献   

18.
收养父母、寄养父母、继父母、亲戚、教师、社会工作机构中的公职人员能逐渐地承担起生物父母(biological Parents)的部分或全部义务,但是,人们常常以为生物父母最先拥有占有孩子的权利,所以,我将从生物父母的义务根源谈起。孩子是带有某些需要而生存的,孩子必须依  相似文献   

19.
资本制度改革大大降低了公司设立的准入门槛,但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担忧。为扩大债权人实现债权的可能性,有必要对我国传统的董事信义义务进行检讨,在公司处于事实破产状态时,适度扩张董事的信义义务,使债权人以间接受益人的身份获得董事信义义务的保护。同时完善相关法律规则和制度,坚持以立法为导向,以派生诉讼为救济渠道,以比例原则为责任分担标准,为处于事实破产状态公司的债权人提供更加周全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我国法律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并且这种义务几乎是无条件的。无论父母是否履行了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父母只有在有遗弃或虐待子女的犯罪时,才不能享受赡养的权利。这与我国既尊老又爱幼的家庭美德不相符合,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不符合父母子女之间权利义务的相互性原则,应该借鉴国外的做法,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在父母无正当理由未履行抚养义务时,成年子女有权拒绝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