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出》塑造了一系列散发着独特魅力的悲剧女性形象。曹禺以对中国女性的同情和理解,用深沉哀婉的笔调描绘了在"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背景中,陈白露、翠喜和小东西等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她们复杂的矛盾心理及其悲剧命运的根源。这些女性人物的悲剧增添了作品控诉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论《三国演义》仁政思想的悲剧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三国演义》仁政思想的悲剧实质宋克夫在古代的中国,儒家学说在思想文化领域始终居于主导地位,以儒学伦理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由于这一特质与政治的交融与渗透,“仁政”仰或“王道”曾被正统的儒学思想家们推崇为理想的政治。作为一部“合天...  相似文献   

3.
<日出>的开局与第三幕采用人像展览的开放式结构描述了上层社会的腐朽堕落以及下层人民的悲惨境遇,"帮闲者"在"有余者"与"不足者"之间展示了多种中介功能,用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双连环的手法营造情境,将人物的命运定格在社会的罗网中,将观众的心理情境牢牢地吸附在角色活动的情境中,形成互涉牵制的心理场域,构建奇妙而隽永的剧场性,同时展现了人世百态以及对命运母题的探寻.  相似文献   

4.
所谓《水浒传》的悲剧结局,当然是指宋江们的毁灭而言。梁山泊农民起义军的前身,原先只是四位头领,“七、八百小喽啰”的一小股队伍。在严峻的现实斗争锻炼过程中,这支队伍与官府开展了六次大规模的武装对抗,逐渐汇集成一百零八位头领,建立成完备严密的组织。到招安之时,已经发展成“十万之众”。如果不走招安道路,梁山泊起义军也就不可能导致《水浒传》式的悲剧结局。可  相似文献   

5.
6.
《寒夜》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部社会悲剧小说 ,小说的背景首先奠定了作品的悲剧性 ;小说的主要人物汪文宣就是一个悲剧人物 ,其悲剧性格主要体现为情与理的冲突和希望与现实的落差 ;而汪母和曾树生的婆媳矛盾 ,其根源在于新旧文化的冲突 ,属于文化悲剧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一一部悲剧性的作品如何才能获得成功,成名说,成功的悲剧性作品必须具备什么特质,这是理论家们颇感兴趣的命题。有人说:“再现一种巨大的不幸,是悲剧的唯一职能”。也有人说:“悲剧是人生中可怕的事物”。这“不幸”与“可怕的事物”,大凡是指流血,灾变与毁灭之类。但有人却又认为:“悲剧性的本质不在流血的结局,那只会引起令人窒  相似文献   

8.
《马丁·伊登》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小说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之一,也被认为是其半自传体小说。小说讲述了年轻水手马丁通过自己的努力从贫穷走向成功,最终产生幻觉投海自尽的故事。本文基于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理论,从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两方面探讨这部小说的悲剧效果。  相似文献   

9.
论《雷雨》的悲剧场贺建成一部《雷雨》,百千文章,聚讼纷坛。其戏剧冲突即是讨论的中心问题之一。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关系到戏剧性,牵涉到人物性格刻划等,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说即是剧作家反映人生世界之艺术图式,寄寓着全剧的主题意蕴,因而耐人寻绎。造成《...  相似文献   

10.
关汉卿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戏剧家。他杰出的作品奠定了戏剧这一样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坚实基础。悲剧《窦娥冤》是他饮誉至今的代表作。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窦娥冤》……。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赴汤蹈火者,仍出于主人公之意志,则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窦娥的不幸遭遇,特  相似文献   

11.
悲剧是文学的最高形式。黑格尔的悲剧伦理学认为悲剧可以归纳为冲突与和解。小说《早秋》(Early Autumn)是美国著名诗人兰斯顿.休斯的一篇短篇小说。主人公玛丽和比尔年轻时曾经相爱,多年以后,俩人在广场偶遇。玛丽希望和比尔重归于好,玛丽个人来看,这是合情合理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她的片面性主张与社会伦理形成了不可调和的冲突。最终玛丽收到了比尔的无情对待。矛盾由此获得了和解,永恒的正义获得了保存!  相似文献   

12.
论《三国演义》的悲剧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以来的学者们,有意无意地,每以“打破大团圆模式”的《红楼梦》作为我国悲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以为自《红楼梦》起,我国才有了置于世界名著之林亦无愧色的伟大悲剧。然而,一个长期被忽略了的事实是;早在《红楼梦》产生几个世纪前的十四世纪初,我国文坛就出现了堪与世界上最伟大的悲剧媲美争奇的悲剧杰作,达就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13.
苔丝的悲剧命运,由两个方面的因素构成。一是神秘主义的命运无常,一是理性主义的、对历史逻辑矛盾的现实描写。正是两方面因素的交织,使小说杰出地完成了主人公悲剧人生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4.
从继承、革新传统文化中悲剧意识的角度,《红楼梦》的悲剧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红楼梦》所写“家亡人散”是对传统文化“家国同构”模式的怀疑和否定。从“屈原模式”到“贾宝玉模式”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政治悲剧意识的升华.《红楼梦》的恋爱悲剧模式革新了传统的以礼节情的恋爱悲剧模式.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对传统的“游”悲剧意识及天道悲剧意识都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曹雪芹原著消解了传统文化对悲剧意识的消解因素。  相似文献   

15.
《娜娜》是19世纪法国文坛巨匠左拉的名篇;《日出》是20世纪中国戏剧大师曹禺的佳作。虽然两部作品产生于不同的国度和不同的时代,但是,它们所展现的社会历史画面却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本文正是基于这一出发点,运用比较的方法,论述了两部作品所反映的真实而相似的社会生活,分析了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悲惨而相似的命运,揭示了两部作品所蕴含的深刻而相似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曹禺对现实生活的深切体验和理性思考与一些作家和作品所谓“潜在灵感型的创作心理定势”以及《日出》与《雷雨》的对比分析中,揭示了《日出》创作心理定势的第一个特色——深层的理性自觉和社会使命感;通过对《日出》的艺术分析,论证了其创作心理定势的第二个特色——作家对戏剧审美理想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17.
一《日出》是曹禺创作的第二个剧本,最初由巴金等主编的《文季月刊》连载,后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在解放前的版本中,剧本前面赘附着八段引文作为本书的题辞。第一段引自老子《道德经》,后七段均见《新旧约全书》。据曹禺自己说:“那引文编排的次序都很费些思虑,不容颠倒。偏爱的读者如肯多读两遍,略略体会里面的含义,也许可以发现多少欲说不能的话藏蓄在那几段引文里。”①这段话明显地表白了两个意思:一是引文的次序不容颠倒;二是里面藏蓄着作者用心极深的含义。那么,究竟为什么引文的次序不容颠倒?里面欲说不能的含义又是什么呢?对于后一个问题,曹禺自己曾有所披露,不过,那只是画龙点睛式的提示,至于前一个问题几乎无人问津。所以这些问題直到现在还是作为问题存在着,其真相未能大白于世。我认为对于上述问题的考  相似文献   

18.
19.
论《诗经》中的悲剧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诗经》中的悲剧性作品主要表现了三大主题:一、情与理冲突的主题反映了在封建宗法理性阴影的笼罩下,人的正常情感受到压抑并被扭曲后在人们心灵上产生的痛苦;二、主体与客体对立的主题反映了人类在自然界面前的局限性、个人与社会的隔膜,以及人们在这种局限性与隔膜之下的深层恐惧感;三,短暂与永恒矛盾的主题反映出人们对短暂人生的由衷惋惜,以及对短暂人生中那永恒的苦难的哀叹。  相似文献   

20.
论《美狄亚》悲剧的人本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美狄亚》男女主人公行为的解析,论述了人类从童年到中年由浪漫而现实的共有走势,少壮时的浪漫激情与无所顾及的个性追求,中年时无可奈何的现实挤压,直至演化出人生一幕幕悲剧,要么血祭,要么堕入虚无。由此,展示了人类古今文明同构的悲剧性,显示出具有广泛意义的一脉相承的人本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