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经济增长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杨凤林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在传统政治经济学中,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常被混用,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经济增长理论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研究对象,以GNI的长期稳定增长为目标,经济发展理论则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经济发展史上,经历了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过程.相应地在经济理论上则有一个由资本决定论向技术决定论的逐渐演变史,直至80年代,新经济增长论更使之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笔者认为,新经济增长论对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有一定启迪意义的.本文拟就上述问题,于以简略分析.  相似文献   

3.
20世纪 90年代美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令世人瞩目,许多经济学家称之为“新经济”。笔者认为,美元利益带来的财富效应;高科技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产业化;金融业的高效率;自由竞争、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私人消费的强劲增长这五大因素,推动了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经济发展上台阶论是指一国经济经过一段时间的稳定高速发展,即可上一个台阶。它指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运动。经济发展上台阶论并不是追求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而是要讲求经济效益,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这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换有密切关系,是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有机结合。邓小平的经济发展上台阶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经济增长的理论,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发展已走过了八个五年计划的历程,回顾与展望中国经济发展道路,应把追求高速增长转变为求得适度增长,把单纯注重速度增长改变为求得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同时要借鉴和批判地吸收西方经济发展理论。江泽民同志的《正处十二大关系》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为我国今后经济增长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经济增长方式是中国经济增长、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一、区域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1 .区域经济增长的源泉要实现区域经济增长 ,就要分析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 ,解析区域经济增长的源泉。传统的经济理论把区域经济增长的源泉归结为劳动供给增长率、资本存量增长率、技术进步速率三个方面 ,而现代经济学家们在传统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则更多地强调了知识、人力资本因素的重要性 ,并作为增长的重要源泉被纳入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 ,突破了传统增长理论要素收益递减和规模收益不变的假定 ,形成内生技术进步和规模收益递增的新增长理论模式等。而制度经济学家们则认为经济增长不仅是技术变迁的结果 ,…  相似文献   

7.
论科技进步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变●王关义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推动一国经济高速运转的车轮,自从发达国家工业化以来,科技进步已成为各国经济竞争的主要手段。正是基于此种认识,中共中央关于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强调资源的稀缺性.将技术进步等因素视作经济发展的外生变量.而人类知识 的获得缓和了资源的稀缺,并且这种缓和作用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样, 就要求我们重新认识知识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即对“知识资源”的概念、知识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 地位以及知识资源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和条件等问题进行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新经济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经济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新经济的影响已经波及到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新经济首 先改变了经济增长的方式。但是,来之于经济增长实践的这种深刻变化必然要对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 提出挑战,从而需要经济增长理论的相应创新。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来分析新经济发展对 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增长理论所提出的挑战.以便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实践与理论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发展及其与发展经济学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经济学家在分析经济运行的长期过程时使用的两个概念,两者既紧密联系又不尽相同。到了近代,尤其是二次大战以后,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开始分道扬镳,前者保留在宏观经济学里,而后者的研究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分支——发展经济学。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意味着国民总产出的增长,经济发展则还应包括生活质量的提高,经济结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1.
资本与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近年来经济持续增长的“新经济”现象的出现 ,使得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重视。对这一作用的定量研究 ,即对技术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测度 ,不仅是技术促进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部分 ,而且在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其测度的方法主要有马克卢普的最终需求法、波拉特的增值法和索罗的剩余法等。马克卢普选择 195 6年和195 8年为测度基准年 ,通过对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调整测度得出 :195 8年美国知识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2 9% ,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 ,这一比值能超过5 0 %。波拉特采用增值法测度美国 196 7年信息…  相似文献   

12.
制度经济增长新经济史──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思学术观点述评邓翔,胡图松1993年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199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两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DougiassC·North)和罗伯特·福格尔...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美国“新经济”之超长扩张及高速增长问题。我们的分析表明:经济的增长或波动与创新有着极大的关系。在现代经济中,生产能力的增长一般最终会超过需求的增长,就这一点来讲,总会有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但是创新可以创造新需求,一定程度上讲,增长就是通过创新而进行的结构调整过程。那么,为什么现实中又常有有效需求不足发生,有衰退发生?我们证明很可能不仅仅是创新能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可实现的创新有没有需求的问题。然而,在网络经济下,后一个问题不存在了。网络经济下的消费策略互动使得供给可以创造出对自身的需求。美国经济这一轮的超长扩张有其必然性,现阶段美国经济的下滑并不否定这一扩张因素。我们的分析补充和完善了既有的论述。另外,我们还给出了其它一些相关的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崔巍 《兰州学刊》2006,(3):125-131
经济增长理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理论反映,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经济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同时也探索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问题。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的建立强调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分工以及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地建立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多是跟随经济发展变化的热点问题提出修订,因此还是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又以此服务于社会经济实践。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在国外已经发展和研究了好几年,近年来也成为国内理论界的热门话题之一。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1、知识成为经济发展中关键的生产要素。1983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罗默针对传统经济理论把土地、资本和劳动看成经济活动的基础,而把知识排除在生产要素之外的观点,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在计算经济增长时,必须把知识直接放在生产体系中考虑,也就是说把知识列入生产函数。对知识的投资不仅能增加知识本身的积累,还能增加其他经济要素的生产能力。这就是我们今天计算科技对经济贡献率的…  相似文献   

16.
论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于天义近年来,通货膨胀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顽症,经济增长愈快,通货膨胀率愈高,因而,寻求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或低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则成为国内外经济学界的一个难题。本文结合我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现状,对此做一探讨,旨在把握经...  相似文献   

17.
一、目前经济的特点: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并存   按照经济学一般规律,经济增长往往伴随通货膨胀,失业率降低;经济衰退则伴随通货紧缩,失业率上升,这就是所谓“菲力普斯曲线”。菲力普斯曲线第一次失灵是在 70年代 ,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经济学家的解释是:通货膨胀预期,垄断价格和垄断工资,外部石油涨价。第二次失灵是 90年代美国“新经济”、高增长和低通胀并存。原因是全球化与新经济对美国经济的促进。 1994年以后的中国,则进入“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并存”的时期。   我国经济近期难以摆脱通货紧缩的局面。 1994年以来…  相似文献   

18.
不管人们感觉与否,伴随21世纪一天天临近的脚步声,全球经济活动正在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社会的发展也将随之进入一个快速变化的知识产业时代。一、知识经济的概念及特征什么是知识经济?根据经合组织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在学术界,该概念被广泛接受。美国经济学家罗默在“新经济增长理论”中指出,在计算经济增长时,必须把知识直接放入生产体系中考虑。世界银行副行长瑞斯查得认为,知识是比原材料、资本、劳动力等更重要的因素。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德努…  相似文献   

19.
从亚当·斯密开始,西方经济学家就在研究经济增长问题。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受萨伊法则的影响,经济学家们认为资本主义有趋向“充分就业”的必然趋势,就将主要注意力集中于探讨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没有把经济增长问题作为独立的专门课题加以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29——1933年的大危机,迫使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关注和研究经济增长问题。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就不可避免论及到经济增长问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增长理论才在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英美等国广泛流行起来。  相似文献   

20.
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现连廷广,李奎福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为了尽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本文对此谈点粗浅看法,以供参考。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质是组合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质上是生产经营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