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王磊  周立枚 《经理人》2006,(11):40-42
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刷牙、洗脸一样,富裕人群打理他们的财富,也已经成为生活中稀松平常的部分。考量他们财富管理的习惯,有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创富”和“守财”的本领。  相似文献   

2.
进入中职学校学习是中职生从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他们的人生目标趋于定型的时期,对他们的德育教育也是关键时期.准确把握中职生的心理、行为特点,抓住教育的切入点,引导他们遵循社会的道德规范,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离退休人员指的是离休和退休人员,他们为党和国家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国家的发展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可以这么说,没有离退休人员的辛勤付出,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美好生活。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需要有耐心和爱心,对他们的生活进行全面详细的了解与掌握,真正关心他们,为他们解决困难,为他们的晚年生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正> 当今不少企业要“从少量品种,大量生产的方式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方向过渡”,也可以看到他们在努力拓宽产业范围,增加产品种类,努力去适应用户的多样化要求。他们以增加产品种类的办法来确保市场销路的方向自然是正确的,问题在于他们并没有摸准自己企业的哪些部分的运营存在与新方向不协调的内患。以“多品种少产量”而言.仍有不少企业还是用以往大批量生产的方式实行着这种新的生产口号,仓库的管理方法依然如故。因此,企业  相似文献   

5.
欧敏 《管理与财富》2009,(3):101-101,100
本文分析老子和孔子对"水"的阐述,来比较他们二者在高等教育管理思想上的异同.老子的思想侧重高等教育系统的人的内心管理,孔子的思想则注重高等教育系统的人的行为管理.虽然他们的管理思想上的侧重点不同,但无论是对人的内心管理还是行为管理,实质上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玫雅 《经营管理者》2005,(11):30-31
<正>员工无法准时完成工作的问题,可能不在于不懂得如何管理时间,而是心理方面的因素。要剖析他们内心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应对的建议。先发制人。这类员工非常有纪律,对时间斤斤计较。总是要求自己一定要在规定的期限之前完成工作,而且是大幅的提前完成,这样可以让他们觉得所有的事情都在自己的掌控当中。他们不喜欢混乱、不确定、或是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但也因此缺乏弹性,更不喜欢小组合作的方式,因为这样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会让他们很没有安全感。他们的眼里永远只有自己,往往不顾其它人的感受或是小组的需求。而且,提早完成工作的行为,也会引来同事的不满,认为这是他们用来邀功、拍马屁的计谋。  相似文献   

7.
管理是一种人的活动。而人的生命活动的情感性及情感需要的发展,便决定了管理艺术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正因为如此,管理不能单从技术和物质利益着眼,必须首先从社会心理上满足被管理者的需求。由于人的情感是真诚的,所以满足情感的管理活动也必须是真诚的,作为管理者就应当善解人意,对人的情感需求有所了解,帮助他们超越自卑心理,发展其个人愿望,为他们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任他们的天才尽情发挥、以实现管理从外在管理转化为自我管理的目的,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8.
新书推荐     
《经理人》2008,(12):138-138
每一人都不喜欢别人批评自己的专业判断,企业家尤其如此。为什么?因为他们投入企业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他们的心血和灵魂。如果他们的公司失败了,那就意味着他们个人也失败了,如果有人质疑他们的企业管理能力,对他们来说,就是对他们个人的侮辱。  相似文献   

9.
《经理人》2004,(7):105-107
在美国商界中没有人比成功的创业者更受人崇拜的了,然而,创始人适时把他们在公司的关键管理职位让出来几乎成了惯例  相似文献   

10.
庄强 《决策》2014,(9):82-83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那么多大老板都没啥文化?要知道他们没有的,只是学历,但并不缺"学习力",最重要的是他们愿意,也敢于找比自己强的人来帮助自己,而且他们还敢于授权。他们用自己的无能,刺激了团队的有能;  相似文献   

11.
浅谈离休干部管理的制度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安排照顾好他们的晚年生活,保障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公共管理的重要任务。本文基于此,简单对离休干部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众多,成为农村小学的生源主体,其生活、卫生习惯及学习、行为习惯都较差.就像栽下而不管、不会管、管不了的棵棵小树,学校应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沃土,教师就是他们的园丁、他们的阳光雨露……通过民主与科学的常规管理,引导他们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亲情管理模式”通过建立亲情档案,建立亲情家园,开通亲情电话、视频,成立爱心亲情咨询室,组织开展亲情活动等从心灵上以爱感化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学习上帮助他们,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不可否认,台湾企业的确有自己的很多独到之处,对于我们大陆企业来说,既要学习他们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也要避免他们长不大的毛病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一度地保持沉默是件难事,因为在大部分的场合,都是他们在讲话。讲惯了,总觉得"说给别人听"是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其实,现在的员工受教育程度都不差,自我观念也很强烈,他们希望偶尔能够"上司听,他们说"。所以管理人员迫切需要培养"洗耳恭听"的技巧。如果管理者能有一对敏锐善听的耳朵,那么与部属建立良好的关系,进而群策群力,提高绩效必将水到渠成。 为何有些经理人员会对各方讯息充耳不闻呢?主要是心态的问题--强烈的发表欲妨碍他们学习"听话"。缺乏倾听技巧会带给经理人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消息不灵通,错过升迁或掌权的机会。 成为差劲的谈判者--不了解别人的需要,所以谈不  相似文献   

16.
管理实践家是一个新开辟的栏目。为什么要开这个栏目呢?它是推进管理中国化的需要。应当说,中国转型期开始,建设中国特色管理的理想就有了。刚开始我们把学习西方,照抄照搬西方先进管理作为我们的建设重点,我们多次请来国外大师来中国传道,我国有100多所高校开设MBA,总之,我们是想用现成的国外理论,解决中国的问题。实践证明: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一批企业领导者,他们坚持实践创新,从实践学习和反思中,他们对中国企业管理有了切身的感悟和体会,找到了规律。一批企业领导者竟从实践者成为了管理实践家,他们来自实践的著作,不像教科书那样有逻辑性,但是他们的著作和文章新鲜、活泼、有灵魂。中国当前就需要这样的管理圣经。为了这个宗旨,本栏目将选择一批企业领导管理著作进行介绍,欢迎大家参加评论,并希望广大读者推荐更多的新作入围《管理实践家》栏目。  相似文献   

17.
他们成了一股强大的新生力量!他们正在制订新的市场规则!他们的经营手法富有创造力! 对美国新生代企业家的这个评价同样适合于中国的新生代企业家。本刊经过三年来的连续研究,发现中国新生代企业家已拧成一股新势力,他们或者从原生代企业家手中接过接力棒,或者靠自己的核心技术获得市场的追捧, 或者细分市场靠机会最终完成原始积累,他们年纪轻轻就掌控着大型企业,有的  相似文献   

18.
管理人员在职培训是以解决管理人员在职业生涯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为目的的教育,高职位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管理人员是一个特殊的培训群体,他们既具有企业管理人员职业的一般特征,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当前企业面临的经济形势和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管理体制和生产结构的变化,对企业高职位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据他们的培训需求,对培训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进行重新设计,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王磊 《经理人》2006,(11):37-38
身家分别为100万~500万,500万~1000万,以及1000万以上的富裕族群,他们在财富管理方面有何差异?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人们财富水平的差异?显然,假定他们所处的相同历史环境带来的外部致富因素和机遇是一样的,那么毫无疑问,内在的致富因素,诸如财富管理习惯、理财知识水平、理财性格和对创富的热情度,是导致他们成为富翁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如何从不太重要的信息中找出重要的信息呢?在同老板的交往中通过了解他想从你那里了解什么,从而提前进行区分要达到企业所希望的结果,你需要依赖员工分享重要信息.提出他们在同客户、合作伙伴甚至是竞争对手的交往中形成的创意。但鼓励员工分享他们的深刻见解的同时.你也希望他们有自己的判断力。你不需要了解资料的所有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