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国传统商业观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商业观探源张登华中国传统商业观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推“重义轻利”(也称贵义贱利)、“重农抑商”(也称重本抑未)以及一定程度上由二者衍生出来的“黜奢崇俭”,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国的商业文化,有必要对上述传统商业观作一历史探源。一、义利观念的分化重义轻...  相似文献   

2.
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到宋代,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逐渐衰落,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开始居于主导地位。宋朝的官户在这一变化过程中,通过不断兼并土地,从而扩大了土地经营,这成为官户一项极为重要的收入。 一、抑制兼并政策 宋代从建国初,采取了一系列“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等政策,这就引起了土地兼并。宋人极为重视包括土地在内的常产的观念,例如:“人生不可无田,……有田方为福,盖福字从田、从衣。”①“果置得一两好庄及第宅,兔于茫然,此最良图。”②认为田是幸福之根源,拥有土地才是保取富贵的上策。苏武在详定役法时,…  相似文献   

3.
尽管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是空前的 ,市场繁荣 ,作为商业主体的商人大量增加 ,但是从政府、官员与商人的关系 ,从宋初关于科举、舆服的规定看 ,商人仍处于社会的底层 ,受到政府和官员的任意压榨、剥削和束缚 ,并且商人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也很低。另一方面 ,宋代富商大贾利用其优越的经济条件努力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具体表现在入仕参与政治、与官员联姻和突破舆服的限制上。而士人阶层的部分有识之士在观念上已经把商人看作是与士、农同等地位的“齐民”了 ,这反映了宋代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化。  相似文献   

4.
论宋代商业文化的崛起及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保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式基本不变的基础上 ,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空前发展起来 ,社会商品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商业活动也异常活跃 ,商业的发展还破坏了由中古延续而来的城市格局 ,坊市制到了北宋逐步消亡。商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具体内容 ,而且带来了社会文化格局的改变 ,以农为本的文化观念、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封建统治秩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在商业文化的直接作用之下 ,建功立业以及安贫乐道的“高尚”或“高雅”的人生追求已部分地被口腹声色的世俗享乐所代替。宋代文化因此形成了自身的时代特色 ,并对此后文化发展的整体趋势产生影响。然而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对农本经济的巨大依附性决定了这一经济形式缺少独立发展的性格 ,也决定了商业文化始终不能保持独立的文化个性。因此商业文化的解构威胁就如同商业经济的破坏力一样消融在主流文化博大的胸怀中 ,只剩下一定的腐蚀作用 ,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整个社会文化心理和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5.
宋代工商业行会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坊市制度崩溃为特征的“宋代城市革命”,为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带来了诸多新的变化,工商业行会的形成即是这一变化的产物。宋代的行会有行、市、团、作等称谓,形式也不拘一格。宋代行会的形成与发展对古代城市经济的繁荣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手工业、商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而且对工商业的发展及工商业者自身也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宋代商业经济和由此崛起的商业文化的直接影响下,宋代士林风气发生了一种明显的变化,即从"君子谋道不谋食"的主流意识形态中,衍生出对世俗人生的关注和体验:重商拜金,崇尚奢华,蓄养歌妓成风,"士志于道"的高雅人生信仰已部分地被世俗享乐人生所替代。宋代文人士大夫生存样态的变化,折射出商业文化对"人欲"肯定和张扬的价值观,已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文人士大夫的心态和行为。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封建社会从中唐以后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变化,到宋代基本定型,北宋的经济、文化都呈现了与前代相异的面貌。马克思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①在宋代随着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城市繁荣起来,进而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市民阶层,那么在这个新兴的阶层中一种新生的市民意识正意兴盎然地与封建传统观念分庭抗礼着。……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封建社会从中唐以后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变化,到宋代基本定型,北来的经济、文化都呈现了与前代相异的面貌。马,克思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①在宋代随营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城市繁荣起来,进而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市民阶层,那么在这个新兴的阶层中一种新生的市民意识正意兴盎然地与封建传统观念分庭抗礼者。每个时期的新思潮都是最先在社会伦理观念的变化中体现出来,而又鲜明地反映在两性关系上。所以作为意识反映的爱情话本…  相似文献   

9.
西汉“抑商政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政府推行的“抑商政策”,学者大都认为是一种抑制商业的政策,并将其与重视农业生产的政策相配套,故有“重农抑商”之说。进而认为正是抑制了商业,才使农业得到重视和发展,西汉前期社会经济才会跳出困境,得到恢复和发展。但是,只要全面、客观地研究西汉的社会经济,特别是商业史的发展,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在西汉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农业确实起着主导的作用,但商业的发展,也是不容否认的事实。西汉政府,特别是西汉前期的几代统治者,对待商业活动,如同对待农业生产一样,积极为其创造各种便利条件,这在西汉的经济史料中,都有明文记载。“利商政策”(笔者试把便利商业发展的政策称为“利商政策”)和“抑商政策”同时并存。因此,如何解释这个看似矛盾的历史现象,如何正确理解西汉的商业政策,将有助于我们对西汉的“抑商政策”有个正确的认识,进而加深对整个封建社会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10.
当货币这种用于交换的一般等价物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愈来愈不可少的对象物时,就会形成相应的货币观念,并成为影响人生存、发展的观念和情感的重要因素。既然货币和货币观念成为影响人的情感的重要因素,那么这种影响也会波及作为情感的语言艺术表现的文学领域,即货币观念的变化也当引起文学表现形态的变化。然而,货币观念与文学表现形态之间的关系究竟怎样,却是至今尚未明了的问题。本文从货币观念入手,探讨不同货币观念的生成及其对人的消费观念、价值观念、审美趣味和文学表现的影响,意在说明货币观念与文学表现间的联系。在这一探讨过程中发现,在明代后期商品经济发达的城镇中,出现了由农耕货币观念影响下的农耕文学向商业货币观念影响下的商业文学转型的趋向,其间产生的市井小说就是表现这一转型趋向的文学载体,体现出与以德礼为中心、以稳定平和为特质的农耕文学所不同的以财色表现为中心、以寻新求变为特质的商业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11.
抑商政策是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政策,对中国历史曾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但在东汉,这个政策却并未实行。其原因何在,结果如何,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非抑商政策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由关东和共中两大地主集团价值标准、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对立所造成的。正是由于这个对立,使两大集团长期存在着激烈的抗衡,而随着二者势力的消长,统治思想、治国方针、经济政策等也便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非抑商政策下,东汉商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因“本未不足相供”、货币经济不发达及政治风云的变幻和儒学“重义”思想的影响,商业并未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即便在非抑商条件下,资本主义萌芽也仍然不能破土生长。  相似文献   

12.
抑商还是重商:中国古代商业政策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一部分学者质疑“中国古代的商业政策是重农抑商”的观点,并提出了与之完全相反的观点——中国古代的商业政策,与其说是抑商,倒不如说是重商。作者针对这种质疑,从其理论认识和史实运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最终得出了中国古代的商业政策,主要还是“重农抑商”,而并非重商或既重农又恤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转折点。这时期封建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在观念上宋人仍视商业为末业,但商品经济在宋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农民从商即其进展之一。无论农民是主动还是被迫经商,客观上对商品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经商成为农民的重要生路宋初统治者十分关心农民问题。太祖、太宗多次下诏召集流民,以优惠政策使农民回到土地上来。乾德四年太祖规定:“自今百姓有能广植桑枣、开荒田者,并令只纳旧租,永不通检。”政府还将招民垦荒、增  相似文献   

14.
宋代服饰形态嬗变的文化生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服饰在审美取向上拭去了隋唐以来繁缛的细节,更多地趋向一种质朴、自然的风范.以晋祠圣母殿彩塑的服饰和发式为切入点,考察宋代服饰的演变与风格变化,借以探讨宋代服饰的完整面貌.尽管宋代女性的发式和饰物更多地延续了唐代的风格,但衣着却朝着质朴自然的方向回归.程朱理学对宋代服饰观念有较大影响,从中可以探询导致宋代服饰形态产生变迁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15.
张俊飞 《兰州学刊》2012,(2):107-111
宋代统治者为适应宋朝这一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形势,采取了一些措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相关法律来加强对商业的管理。这些政策和法律既体现了宋代政府对商业的重视,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古代经济伦理精神和思想。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随着外力的楔入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台州商业文化处于转型之中:商业形态从依附趋向独立;经营模式从封闭走向开放;“朴茂近古”的社会风俗中渗入了“重商趋利”的观念。这表明,一种崭新的近代商业文化在台州崛起。但是,由于基础欠实,社会环境动荡不宁,商业领域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现象”。这种商业文化的转型,为台州现代商业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途径与范式,打下了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但也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陈来 《船山学刊》2023,(5):1-11
“浙学”是千百年来的浙江人的文化创造和代代相传的文化传统,包含了浙江大地上曾经有的文化思想成果。这一“浙学”概念不是狭义的,而是广义的大浙学的观念。从历史上看,宋代以后,“浙学”的观念变化过程是一个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的过程:“浙学”在宋代主要指事功之学,明代扩大为心学,清初进一步扩大为理学;经过全祖望、章学诚等人的论述,“浙学”由原来只重浙东学术而变成包括浙东浙西、越来越宽的概念。这些为我们今天确立大的浙学概念,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8.
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红 《船山学刊》2002,(1):87-90
宋代是商品经济十分繁荣的时期,全社会成员包括官员、士人在内均参与到经商的行列中,从而引起人们思想观念、婚姻观念、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教育的进步。所有这一切,均使宋代的文化更趋于商业性、通俗性和普遍性。  相似文献   

19.
张金花  王茂华 《河北学刊》2006,26(4):110-115
两宋涉商诗对宋代商业发展的基本框架和基本走向做了较为充分的描述和反映,对具有时代特征性的事物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再现,为处于变革时期的宋代商业留下了极有价值的文献。本文试图以诗证史,通过涉商诗这一切入点和独特视角,对宋代专业市场的基本形态和特点予以辨析、考察。  相似文献   

20.
宇宙,即无限时间与无限空间的总和。空间与时间的变化,确定了万事万物的形态及其差异;时间、空间条件的变化,必然对人类的经济、政治、观念等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是世界有名的“自行车王国”。这奔腾于城乡的自行车洪流,构成了其特殊的时间、空间环境,对我国城乡建设、道路修筑、商业网点、文化教育布局,以及人们的生活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