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试论陕甘宁边区妇女的人权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的人权状况是一个社会人权发展程度最直接的反映.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社会风气等五个方面对陕甘宁边区妇女的人权状况作了详细的介绍,说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是广大妇女人权的守护神,它不但为妇女夺回了被剥夺达几千年之久的权利,还为巩固、扩大妇女的人权作了许多实际的工作,使当时的陕甘宁边区成为一块尊重人权、维护人权的圣地.  相似文献   

2.
《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改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改,应关注三个问题:一是应确立"保障妇女人权"、"性别平等"以及"禁止一切形式性别歧视"三项基本原则;二是应对现行《妇女权益保障法》进行社会性别分析,在修改时加以完善;三是重视履行国际妇女人权公约,体现公约的精神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妇女权益的充分实现,需要国家保障、社会维护、个人努力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改要体现"保障妇女人权、适当倾斜立法"的精神,既要保障妇女的特殊权益又要对妇女权益给予特殊保护.  相似文献   

4.
新政新知     
《社区》2014,(30):6-7
哈尔滨市对处置家暴性骚扰做明确规定 9月22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部以妇女为主体,全面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地方性法规《哈尔滨妇女权益保障条例》出台,该条例对防范和处置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离婚或分手后遭遇无理纠缠、公共场合被性骚扰等多个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男方在女方提出离婚、拒绝或者终止恋爱关系后,以及在解除夫妻关系后,  相似文献   

5.
性骚扰的法文化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骚扰,是国际人权组织和许多国家密切关注的侵犯女性人权的行为.围绕性骚扰的遏制,许多国家已进行了相应的努力且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但在我国,性骚扰还未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探讨性骚扰的法文化背景,是基于挖掘性骚扰的人性本质和道德内涵的需要,进而为性骚扰的遏制奠定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6.
"人权"是当今世界人们最频繁使用的词语之一,也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妇女人权也是人权,理应同样受到重视,并也可以通过国际公约对妇女人权予以保护,但是这些公约所规定内容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并未能有效地保护妇女人权。因此,应完善国际人权公约中有关妇女人权的规定,从而消除对妇女的歧视,有利于保障国际人权中平等原则和尊重人格尊严原则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国际法在保护妇女人权方面起了很好和很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是:注意对妇女公权利的保护、较轻视私权利的保护;主权国家的保留影响了它的功用;国际法由男性控制,难以充分地表达妇女的意愿;本身的执行机制不完善;传统的国际人权观念的影响.为加强对妇女的保护,应努力弥补这些缺陷.  相似文献   

8.
尽管长期以来,"强奸"一直是中国社会中的流行话语,但是,"强奸"的说法与当今的人权时代是格格不入的.在人权的视角下,汉语语境中的"强奸"首先属于一种有悖人权的"性的污名",其重点在"奸"而不在"强";其次,"强奸"也是将女性当作性客体的男权意识的反映,本质上与妇女人权是对立的;再次,逻辑上自相矛盾的"强奸",严重地践踏了女性的人格尊严,给女性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因此,应该废除"强奸",代之以"性强暴"话语.  相似文献   

9.
试论家庭暴力对妇女人权的侵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家庭暴力的广泛存在,严重地侵害了妇女的人权。妇女占世界人口的一半,她们的人权状况是世界人权发展的显著标志。在社会日益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当今,探讨妇女人权保护与家庭暴力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被压迫阶级首倡的人权,永远是全人类的珍宝.郭沫若的早期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主题之一在于表现上世纪20年代中国妇女对人权的渴求.其主要内容包括:反抗父权以追求婚姻自主权,反抗王权以捍卫个人自主权,反抗强权以实现大众自主权.总之,该剧称得上现代中国第一部为妇女争人权的"艺术宣言".  相似文献   

11.
职场性骚扰是一种侵犯人的权利、妨碍两性平等就业的行为。在世界范围内,立法禁止职场性骚扰已成为法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国《宪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案等法律从不同立法层面明确了禁止性骚扰以及保护妇女免受包括性骚扰侵害的精神,但现行法律仍存在一些立法空白和不足,应在相关法律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性骚扰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对于性骚扰究竟属于何种性质的行为,却存在颇多争议。由于其起源于性别歧视,因而被许多国家定义为性别歧视的一种加以规制。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性骚扰现象的复杂,如何定性能更好地保护被骚扰者的权利已引发很多探讨。本文将性骚扰定性为侵权行为,以为其规制创造更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性骚扰对妇女人身权的侵害及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究性骚扰者民事责任在中国属于新颖的研究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性骚扰概念界定以及特征的比较,研究性骚扰究竟侵犯公民的哪种权利,分析在认定性骚扰时适用哪些证据规则,并且比较了当今中外关于性骚扰立法规制,重点阐述了我国今后惩治性骚扰应当采取哪些有效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两性关系主要是指性行为所引起的两性之间的人身关系,我国现行法律回避了两性关系中的诸多问题,应以求实创新的精神在变态性行为、婚内强奸、传播性病、性无能、事实婚姻、婚外通奸、性交易、强奸和性骚扰等方面完善立法,以捍卫人伦秩序,维护两性的权益。  相似文献   

15.
“性权利”应率先进入“妇女法”——一种理论的说明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目前,作为一种基本人权的性权利,已经进入了国际人权文件。由于“妇女法”是中国妇女的人权法,因此,性权利率先进入妇女法就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这样做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性骚扰是困扰女性网络用户尤其是女性未成年人网络用户的突显性问题。网络性骚扰是对这些网络用户合法的性权益的侵害。网络性骚扰是社会性观念扭曲、家庭学校性教育缺失、网络监管不力、法律规制不健全等多方面原因引起的侵权行为。应从加强正确性观念的宣传、加强对女性未成年人的性教育、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和对网络性骚扰的司法规制等方面,确保实现法律有效保护女性未成年人性权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家政行业的从业人员人约有150万,其中96%以上是女性。家政行业因不具有正规就业的特点而被《劳动法》排除在适用范围之外,目前又无其他相关法律保护从业者的劳动权益,因此家政工超时工作、休息休假得不到保障、食宿条件低于一般标准、遭受性骚扰、意外伤害和大病医疗缺乏社会保险等一系列问题在很大范围内存在,严重侵害了家政工的劳动权益,进而影响了家政行业的健康发展。文章从劳动者保护、雇主和家政公司的利益实现、社会性别平等三个方面论证了家政工劳动权益保护的立法必要性,以期引起社会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推动家政工劳动权益保护的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18.
性骚扰是个社会问题 ,也是生理和心理问题 ,但更是人性问题 ,单纯从哪个角度都难以介入 ,只能以科学的、综合的研究来对待。对这一敏感话题采取回避态度是无益的 ,而应该将之暴露在阳光之下 ,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和至高无上的尊严。文章对性骚扰的内涵、产生的原因、形式与特征以及它对女雇员的不良影响作了比较细致的调研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防范性骚扰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