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规模化和服务规模化是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实现农业双层经营体制创新的两个维度。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在统一经营层面体现为经营性服务与管理性服务分离,使得统一经营层面服务主体多元化。农民合作社可以在统一经营层面通过服务规模化扮演社会化服务提供者角色,为小农户生产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也可以在分散经营层面通过土地规模化扮演规模化农业生产主体角色,获得土地经营权进而推动土地规模经营;还可以扮演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者与分散的农业经营者双重角色。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要将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作为强有力的政策抓手,切实增强农民合作社自身实力,提升带动和服务能力,鼓励农民合作社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土地经营权。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集体土地统一经营实践存在集体经营模式、土地入股模式、土地租赁模式等多种模式;其本质是农民集体出资设立的集体企业对集体土地的直接占有和经营收益;其特点是以集体企业为经营主体,以农业发展为经营宗旨,以团体自治为经营原则.我国农地立法应为其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严格界定统一经营的法律内涵,启动集体经济组织立法,健全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建立经营方式选择机制,完善统一经营中的权利配置.  相似文献   

3.
1950-1962年中国土地制度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计量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950-1962年中国大陆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时间段的不同土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有不同的影响.综合比较后认为1953-1956年的"土地所有权农民私有、合作或适度统一经营"是相对较好的制度,有利于激励要素投入和提高要素利用率,农业稳定而高速增长.这给思考农村土地制度的进一步变革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经济转轨期农村经营模式:路径、绩效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农村实行的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体制的弊端在于土地难以流转、经营规模太小、市场联系面窄、抵抗风险能力弱、农业资本投资不足、土地使用效率低等。要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就必须创新经营模式,下一步应该把突破口放在以产权清晰为基础的统一经营上,建立农村家庭、涉农企业、集体和政府利益协同的产业链,把重点放在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环节,以企业为龙头,建立大市场大流通,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农村实行的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体制的弊端在于土地难以流转、经营规模太小、市场联系面窄、抵抗风险能力弱、农业资本投资不足、土地使用效率低等。要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就必须创新经营模式,下一步应该把突破口放在以产权清晰为基础的统一经营上,建立农村家庭、涉农企业、集体和政府利益协同的产业链,把重点放在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环节,以企业为龙头,建立大市场大流通,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6.
统一经营而分户管理的农业企业与“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相比较 ,除了生产组织形式上的差别以外 ,在本质上有诸多共同之处 ,统一经营而分户管理的农业企业仍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 ,是对双层经营体制的变异和发展。这种新的农业经营形式的发展 ,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有特定的适应范围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新疆兵团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新疆兵团农业经济体制改革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子。兵团农业双层经营体制——团场企业承包制下的家庭承包制,既发挥了团场统一经营的集团优势,又适应了农业生产的特点,较好地调动了两个主体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农业双层经营体制双重合约机制中的团场与职工的博弈行为,以及体制中的强团和富民的矛盾关系始终是兵团农业经济体制变迁的影响因素。基于此,该文对兵团农业经济体制未来改革的走向进行了展望:理顺团场与职工的利益分配关系,不断完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以土地承包利费改革为核心,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子。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生产力演进路径概括地讲主要有两种:一是土地丰裕型;一是土地稀缺型。前者是以机械技术创新为先导,通过对劳动力这一稀缺要素的替代,以最大化地释放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的过程;后者是以生物、化学技术作为创新契机,通过对土地这一稀缺要素的替代,以最大化地释放劳动力资源的内在潜能的过程。透过两种演进路径的外在形式,其本质都是立足自身生产要素禀赋的实际,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以丰裕要素替代稀缺要素为特征的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判断 ,我国农村目前实行的集体统一经营和农户分散经营的双层经营合作制基本丧失了合作功能 ,导致农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愈来愈尖锐 ,因而必须对现有合作经济组织进行股份制改造 ,实现农业制度创新 ,逐步形成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 ,以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为主体的 ,以生产合作社、信息技术合作社、咨询合作社、社区公共服务合作社为补充的农业合作组织体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论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向专业合作社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农业技术互助是农民进入市场经济后的第一需要1.农民的两种身份和两个困难。我国经历了农业生产从集体统一经营向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变革,这一变革基本上是与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同步的。家庭承包经营要求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而市场经济体...  相似文献   

11.
农村集体统一经营的现实困境与法律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集体统一经营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为基础,是双层经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农村改革发展进程的加快,集体统一经营的问题逐渐明晰化。长期坚持并完善集体统一经营制度,必须以法治化为导向,注重所有权的效率及所有权在当代的发展趋势,才能克服其理论与实践困境,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新的历史时期找到一条革新之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考察中国农业合作制度演进的历史,展示国家主导型经济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国家宏观调控三者对农业合作化思想演进影响的轨迹,勾勒出当代中国农业合作化思想史、农村改革史的一个轮廓、一个侧面,并为理解中国农业合作化困境提供一个特殊的视角。通过研究,归纳出中国农业合作化思想演进的逻辑体系,即沿着"两条主线"演进:理论上以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的中国化为主线,实践上以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力为主线;呈现出"四个转变"特征:从重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向重土地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三权"分置转变,从片面追求公平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变,从追求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向效率与公平并重转变,从单一集体统一经营向家庭分散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转变;划分出"四个阶段":农业合作化时期的政府指导型合作制度思想(1949—1957),人民公社化时期的政府主导型合作制度思想(1958—1978),改革开放前期政府引导型合作制度思想(1979—2002),农村改革深化时期政府扶持的新型合作制度思想(2003—2019);最后展望了中国未来农业合作化思想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改革不断扩展深化,如何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挖掘经济发展后劲力,也成为我国政府面临的最主要难题之一。近年来,中央为解决这一问题,实施多项政策支持农村、发展农业、提高农民收入。近年,有学者提出以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以实现土地的市场化促进农业的规模化,“土地流转”这一改革内容也被提上议程。本文作者试分析土地流转这一政策的可行性,并提出土地流转过程中应参考国外土地改革的成功经验,确保土地流转的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变迁围绕着以“所有权和经营权”为核心的产权制度展开,建党90年来的农村土地政策变迁相应经历了土地私人所有,农民自主经营;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土地集体所有,衣户承包经营二三个阶段。当现行家庭承包制的制度效应逐渐释放完毕,新的弊端就暴露出来,全图上下对家庭承包制潜力的质疑和对土地政策彻底改进的讨论由此展歼,主要有上地国有水佃制、土地私有制、坚持和完善土地集体所有制三种观点。土地政策变迁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有限的农村土地资源只有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土地政策相结合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未来的农地政策改革应围绕明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现代农业展开。  相似文献   

15.
土地细碎化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土地流转能够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以破解细碎化难题?基于第二期“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指数调查”数据,通过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实证分析了土地细碎化与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细碎化对规模农户农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这一负向影响在土地细碎化为基本生产经营条件的背景下具有稳健性与时间上的持续性。土地流转并不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而且对后者有显著负向影响。甚至对规模农户而言,土地流转在土地细碎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负向影响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这是因为当前我国土地流转仍受到诸多限制,况且土地流转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规模经营,甚至加剧了土地细碎化程度,从而进一步限制了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问题与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德国"农业经营学"研究中土地集约概念的梳理,以土地投入产出的结构性解析为切入点,比较了城市与农业土地利用的区别.文章指出,从农业土地集约拓展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造成"集约"这一概念两个不同质的内涵与理解,这有违于科学术语一致性原则.文章对集约目标泛化造成研究中和政策实施上的困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第一步改革,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走过10年的路程。今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究竟应当沿着什么方向发展,或者说,究竟应当如何深化,这是当前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我们认为,以健全与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为目标的我国农村第一步改革,其任务还没有完成,或者说,仅仅完成了其中的一部分,即建立家庭分散经营的这一经营层次,而作为双层经营体制有机组成的集体统一经营这一经营层次,在多数地区还没有完全地建立起来,更谈不上达到健全和完善的地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今后的工作重点,放在健全和完善集体统一经营,以及逐步壮大集体经济的经济实力的方面上来。  相似文献   

18.
国家提倡、鼓励农业结构调 整已有十多年了,各地也都把调整农业结构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而且也出台了不少激励政策。但是结构调整的成效并不太明显。这是什么原因呢?关键是现在有不少政策影响和约束农民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具体来说有七项政策约束。一、稳定农户承包土地的政策约束 家庭承包经营制较多的体现了土地的福利功能,即土地为农民提供就业保障和生存保障的功能,而较少体现经济功能,或者说较少体现土地的生产要素性质和资本性质。为了保证这些社会功能的实现,确切的讲是为了保持农村的稳定,国家通过法律强调农户承包土地的长期稳定,或者说以家庭承包制的形式使以超小规模经营的农户均田制凝滞、  相似文献   

19.
近代早期是英格兰由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变革构成这一过渡的基础;而农业的变革不仅表现为它的日益商品化,而且表现为从土地所有权、农业经营体制到农业技术的全面变革。关于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和农业技术改革,作者已有专文论述,这里仅就土地所有权的流动和农业经营体制的变革略加述论,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一 土地所有权的转移与农业经营体制的变革首先是通过圈地运动实观的;而后者的产生和发展又是同农业生产商品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在英格兰,圈地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最早出现于十二世纪初。不过,那时的圈地带有偶发性和零散性,没有对社会经济产生什么影响。十五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英格兰经济的发展演变,圈地开始成为一种社会性的经济变革运动。所以如此,关键在于英格兰农业生产的商品化。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必须解决好其瓶颈问题。苏州通过推进"三集中"、"三置换"和"三大合作",实现土地制度创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这一做法创新了产权制度、农村土地使用制度,以及以市场化配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苏州土地制度创新的经验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即土地制度创新应将保障农民的基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坚持以土地制度为核心的体制机制整体创新,坚持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原则,采取行政手段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来推进,坚持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