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田海英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3):17-18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 ,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有企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因此 ,应当从以下诸方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推进国有企业战略布局的调整和重组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 ;多渠道减轻企业负担 ;加快国有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队伍 相似文献
2.
迟爱敏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25-28
目前国有企业在福利政策问题上存在着弊端.激励失效、人满为患是职工积极性难以调动的原因所在,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障碍之一.本文探讨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福利政策改革的新路子,指出劳动者直接参加企业利润分配、实行效率工资制、创新退休金和医疗费用的办法等方式,都是培养职工"我与企业共存亡"的真正主人翁责任感的积极举措. 相似文献
3.
经理行为的激励方式与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改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颜剑英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104-109
现代公司经理行为的激励方式包括来自所有者的协议性激励、来自经理市场的声誉和职业升迁激励、经理自我激励等三个方面。我国国有企业现行激励机制存在着弊端,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货币报酬偏低、在职消费模糊;第二,声誉、职业升迁激励异化;第三,经理自我激励泛滥。因此,国有企业激励机制需要进行如下改革:1.激励机制的建立要与国有企业的目标定位、分类改革相结合;2.完善协议性激励机制;3.加快经理市场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国有企业的新定义出发 ,对其目前的基本状况和存在问题及原因作了简单阐述 ,并在此基础上对国企改革的基本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谭世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4(4):55-58
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表现出"表层渐进"的特征.它预示着改革第五个阶段的来临;在这个渐进过程中主要的难点是产权关系的模糊;理顺产权关系最基本的出路是进行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合作工厂、列宁的民主集中制、毛泽东的鞍钢宪法、邓小平同志的调动人民群众积级性等各具特色的经济民主思想构成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经济民主的具体化形式——股份合作制是搞活国有企业的最为重要的逢柱。实现经济民主,对干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发展壮大、政治体制改革以及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洪卫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Z1)
从分析中国当前主流经济学对国企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认识入手,对当前认定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的流行观点提出了质疑,对认为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或公司上市就等于实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观点进行了否定。并就目前国企改革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目前对大中型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应持谨慎态度,停止MBO;明确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建议由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专门委员会监督国有企业经营和改革,彻底解决“所有者缺位”的问题;强化和细化国资管理部门,认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不等于回到计划经济;从宏观上继续支持和引导国有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并建议尽快在国有企业改革用人制度、特别是管理层的任用,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微观上指导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适应市场。 相似文献
8.
邰晓岩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28-30
党的十五大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为主题,完全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在改革的今天,在跨世纪征程上决定性的历史地位。这次大会为跨世纪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改革大业指明了方向;为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注入了新的思想动力,使全国人民更坚定了改革走向成功的信心和决心。一、国有企业全面改革必须坚持以邓小平国企改革思想为指导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这是我们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关于国企… 相似文献
9.
王宗坑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有企业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产权改革的关系 ,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实质 ,认识国有企业改革的艰巨性 ,坚定不移地打好攻坚战 ,这就是我国 2 0多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
《南都学坛》2016,(1):115-117
国有企业改革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内容。2015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分析国企改革历程中的得与失,可以发现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布局仍然不合理,国有资本没有在完全竞争领域退出;二是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管理没有从管资本的角度入手;三是资本所有者权力发挥不到位,内部治理结构不规范。国企改革只有抓住资本管理这个牛鼻子,调整国有企业布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都要从管资本入手,这样改变国资监管方式,才能有效解决国有企业布局、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困扰国企业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国企激励机制创新的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19-21
国企激励机制扭曲是激励机制低效率的重要原因 ,激励机制创新的思路是 :长期激励为主、短期激励为辅 ;调整短期物质激励和长期物质激励比例 ;物质激励要与非物质激励相容 相似文献
12.
张焱林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9-12
目前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最大问题既不是缺少激励、监督、约束代理人机制,也不是缺乏评价、制约代理人的充分信息和市场制度环境,而是整个代理体系中的各级委托人和代理人都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因而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来降低整个代理系的代理费用和提高其代理效率就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监督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监督失灵,使其在受到利益侵害时无法得到有效的救济,不仅直 接影响国有企业的利益,而且也影响了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构建一个以本体诉讼制度、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第三 方诉讼制度、纳税人诉讼制度为内容的诉讼机制,赋予更多的利益相关者以诉权,不仅可使各方利益在受到侵害时 能得到更积极有效的救济,更重要的是,利用司法的刚性力量可以实现对国有企业更广泛有力的监督。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发达国家国有企业改革的特点,总结出值得我国借鉴的改革经验,由此提出了在中国国企改革中应当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搞活国有经济必须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有企业的改革受制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搞活国有经济,就必须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种种弊端是国有经济效益不高、国有资产流失不止的症结所在,只有充分认识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才能为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扫清思想和体制障碍.具体思路是以产权理论为基础,通过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实现"产权清晰"和所有者职能到位.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有经济改革理论与对策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越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8
自党的"十五大"提出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以来,国有经济从过去的单线式改革转变为双线式改革.由于这种改革不再坚持先前设定的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国企改革实际上奉行"能改便改,不能改就退"的原则,这就为原来几乎走入死胡同的国企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当前,国有经济改革面临着四大任务: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的任务艰巨,尤其是国有经济主动进入竞争性领域来增强控制力和竞争力问题;规范的公司制改造才刚刚起步,国有独资企业比重过大,已进行了股份制改造的国有控股公司普遍存在"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股东会与监事会形同虚设,刚刚开始推行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前景不容乐观;多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还有待探索,政资与政企分开还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任重道远,刚刚建立的保障制度面临着空壳化风险.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从企业的信息处理平台、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以及企业文化三个层次深入分析了企业信息化的本质 ,指出了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必要前提。在此基础上 ,本着先由应用定软件 ,由软件定硬件的原则 ,通过实施ERP完成企业核心业务的信息化 ,然后由ERP系统支持的电子商务和商业智能 (BI)的应用 ,完成传统企业向信息化企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李贞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0(5):144-148
就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模式进行了探讨。从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现状出发 ,分析了其不健全性 ,针对国有企业的具体情况 ,指出建立该机制的难点 ,提出了对策建议。通过对我国近期实行的激励模式的利与弊的讨论 ,力求从实际出发 ,寻求和建立一种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经营者激励机制模式。 相似文献
19.
张成君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44-47
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着“搞技改找死,不搞技改等死”的两难选择,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出现,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国有企业中企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速度、路径不一致,制度成为技术创新的严重障碍。因此,想办法消除其制度障碍,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便成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