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批判性吸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性观。就实证分析层面而言,马克思的人性分析包含逻辑上相互关联的两个层次:其一是关于人性的抽象一般性分析,其二是关于人性的社会历史性分析,后者是马克思人性分析的重点。就规范层面而言,马克思基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愿景阐明了完美人性的价值判断标准。马克思的人性分析是其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立论前提和基础。从当代视角进一步深入挖掘与重新思考马克思的人性思想分析,对于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经济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交换关系是人的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人的发展与交换关系的发展是同步的,而并非与所有制的发展同步。因而,促进人的发展的着力点应该是发展交换关系,而不是片面强调所有制的变革。全面发展的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性指向,我国现阶段应该大力发展发达的交换关系来创造实现这一目标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安排,本文以福利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为基础,描述了包括以政府为主导的制度、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的制度、纯粹的市场制度和自发的或非正式的制度等多种制度形式所组成的可持续发展制度安排的基本框架。并以此制度框架体系与人口、资源与环境三大可持续发展基本因子作相应的路径联系,探讨对不同的可持续发展因子应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最后,在回顾我国现行制度的基础,提出了若干完善制度体系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法治人性基础的三个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作为人类对规则需求的外在表现形式,在不同视域中,有着不同的人性基础理论.人性亦善亦恶的可塑论是伦理学视域法治的人性基础;理性人与经验人的统一是认识论视域法治的人性基础;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是生存论视域法治的人性基础.三个视域中的法治人性基础都具有不可证伪性.在伦理学视域中,人性亦善亦恶使法治成为必要;在认识论视域中,理性人与经验人的统一使法治的生成成为可能;在生存论视域中,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使法治的生成本身成为一个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核心,主要探讨的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其经济学基础不可能照搬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因为三者均存在“片面的科学性”.循环经济是市场经济的“绿色化”,其经济学基础是经过修正的传统经济学.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古代刑法的人性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刑法从理性存在的人性出发,既张扬人的向善能力而肯定刑罚教育主义,又坚持理智败坏人性的"反智主义"而主张刑罚工具主义的惩罚观念;从作为社会存在的人性出发,深入探讨了犯罪产生的社会根源,提出了犯罪预防和控制的综合治理理论;从作为历史存在的人性出发,既树立刑罚的历史权威,又强调刑罚的现实运用.此外,基于"性恶"与"性善"的长期论争,中国古代刑法也深深陷入教化的道德理想主义与刑罚的工具主义的矛盾之中.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理论著作中虽然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分析理论,但是,仍然可以从中解剖出制度分析的系统逻辑。这个系统逻辑包括方法论,人性假设,制度变迁的主体、动力、过程和制度价值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制度分析方法、人性假设、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并结合目前的社会主义改革,谈谈对马克思制度经济学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人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认清人性的本质是组织管理的前提条件。既有的人性假设都是在横断面上探讨人性,存在着"盲人摸象"般的片面性。转换一个角度,从人类演化进程的纵剖面视角,可以揭示沉淀在人类基因上的不同属性,进而提出"层次人"假设:人性是一个综合体——在漫长的蛮荒时代,生活资料匮乏,在生存需要的驱动下派生了自利性;人类进入商品社会以后,交换需要派生了利他性;进入文明时代后,人们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于是派生了第三种属性——道德性。自利是人性的主要成分,道德是人性中最稀缺的属性,利他性介于两者之间。通过在大学生、一线工人和火车站流动人口中的经济学实验,较好地验证了"层次人"假设。 相似文献
9.
关于道德的人性根源一直是困扰中国道德教育的重要问题。孟子在性善论视域中寻找人之所以为人的特质,并以"道性善"为德育实施的基础,提出德育的目标及途径。不论是"道性善",还是通过"内求外修"的方式培养"尧舜"式的君子,都是以性善论为基础展开的。挖掘孟子德育思想深处的人性基础,有助于更好地把握道德教育的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人本管理的理论基础及人性假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刚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04,6(2):36-40
人本管理的基本内涵可以表述为企业即人、企业靠人、企业为人 ,2 0世纪 60年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为人本管理的兴起提供了雄厚的理论基础 ,从物本管理发展到人本管理 ,与管理理论从“经济人”的人性假设发展到“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文化人”的人性假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启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是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思想,通过对他的这一思想的研究,我们可以获得关于马克思学说的真正起源、市场经济与人的异化、经济伦理学的研究方法等各方面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国有经济存在的理论依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有经济在东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起源 ,但是 ,国有经济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在所有国家具有其共同性的理论依据 :一是提供公共产品 ;二是存在于自然垄断行业 ;三是有利于进行宏观调控 ;四是有利于国家安全和实现国家战略目标。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国有经济更是有其存在的特殊性理论支撑 :一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的需要 ;二是作为发展中国家主导产业政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14.
资源与环境问题是21世纪经济增长的最大制约和亟待解决的难题,20世纪末循环经济以其可持续发展的特性成为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实际上,循环经济的发展体现出主流经济学方法论上存在的不足,这也正是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本文通过对循环经济与传统主流经济学的比较,分析了传统主流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存在的不足,进而探讨了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应如何进一步完善经济学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人的能力发展规律之间的关系角度 ,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促进人的能力全面开发过程中的意义 :市场经济为人的能力开发提供动力 ;为知识转化为能力提供机制 ;拓宽了人的能力发展范围 ;为人才培养提供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理论体系创新,应通过改造和完善原有经济学构架,建立有中国特色经济学体系,不宜采取全新的本土化模式。要建成有中国特色经济学体系,需着重做好三点,一是不要把经济学分成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部分,二是用运行、发展和制度三项内容组成基本框架,三是使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成为体系的必备构件。 相似文献
17.
在循环经济下,经济学与管理学在人性假设、研究对象和目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呈现出交叉,研究两者发展趋势和关系,有利于更好的教、学和认识经济学与管理学。 相似文献
18.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应当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成熟的理论体系。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更多的是从人口学、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以及相关学科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对这三者展开研究。目前,这门新兴学科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及其内涵都还处于不断的探索之中,需要学术界展开广泛的讨论,以使这门新的学科尽快形成科学的研究框架和严谨的学科体系。文中从区域经济研究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在积极开展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大力提倡开展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这一新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9.
市场与政府的作用一直是西方经济学讨论的焦点,两者一直并存于市场经济中,两者的关系不是静态不变的,是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动态变化的.不管是经济自由主义还是国家干预主义,都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为前提条件,政府干预的多少是与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负相关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到了攻坚期,政府主导型的体制暴露了许多问题,只有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建立法治政府,完善市场机制,才能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不仅仅是一种法治经济,更是一种德治经济。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从人性的角度力求找出德治、人性、市场经济之间的内在的联系,进而论证德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有着现实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实施德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