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颜色词文化象征意义探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新兰 《理论界》2004,(2):143-144
颜色词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词语,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表现出不同的文化象征意义。作者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讨论了颜色词文化象征意义的形成,以加强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2.
颜色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跟颜色有关的词汇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联想意义。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思想观念等的不同,居"七色之首"的红色在中英国家有着各种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联想意义。译者必须熟悉这两种语言的历史文化背景才能在翻译"红"色时做出准确的判断,使译文满足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译文读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离合词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晶晶 《理论界》2005,(12):195-196
本文根据发生语法学(EmergentGrammar)的观点,从历时的角度出发,结合动态的语言运用,分析了离合词(Asplitword)的性质,即它是一种词化程度不高的特殊的词。分别从词组词化、动宾式(verb-objectphrases)离合词的特殊结构、离合词内部的依赖性,解释了它可离可分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浅议汉英颜色词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色作为一种视觉效果 ,人们对它的感知应该是一致的。但由于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生活环境、文化心理、审美情趣 ,人们对颜色词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本文根据相当数量的译例 ,归纳分析了汉英颜色词的异同 ,阐述了在三种不同情况下汉英颜色词翻译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自明天启至清康熙前期的半个多世纪里,数量众多的词人跨越明清两代,在同一风会所趋下相继而起,前后呼应,传承有序。他们一方面怀抱末世之心和故国之思,创作了一系列既不同于以往明词、又有异于康熙后期词风的感事性空前凸显、力度美空前张扬的变徵之音;另一方面在词学主张和创作风格上,改变了造成明词衰落的唯《花间》、《草堂》是从的单一化取向,开创了多元化格局,谱写了词的中兴历史。从文学史意义观之,这段历史既不属于明代也不属于清代,它标示了中国词史上一个相对完整的发展阶段,具体佐证了文学发展与朝代更替并不同步的事实,也告示了中国文学史以朝代史为框架的叙写模式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余意 《阴山学刊》2005,18(5):11-14
“以诗为词”不仅是创作方法的更新,而且是词学观念和词学意识的改变。“以诗为词”概念的提出,促进了词的“本色”认识。当时的“本色”应该是属于“女性特色”的风格判断,而不仅仅是音乐性特征的认定。正是基于对词这种风格的认定,出现了词学批评中的三个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语用需求的发展促成了语言的发展.修辞语用对于语言发展的影响作用,不仅体现在具体言语加工的动态语用过程中.它的某些言语成分还会沉淀下来成为语言中词义系统的成员,其具体表现就是使已有词产生修辞义,形成一词多义.修辞语用对于一词多义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曹辛华 《学术研究》2012,(5):147-151
民国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女性词人,在民国词史上颇为炫目。通过对民国女词人的生平、词集、词学活动、创作经历等问题逐一考索,可以发现民国女词人的词学创作具有以下特征:词人主体身份多样化,创作状态"传统"与"现代"并存,创作主张的"失声"与"高调"同在,创作主旨新变与故常、词境的开拓与守旧、词艺精工与平庸共生,词风个性张扬与流于平常。民国女词人的词学创作在民国词史、女性词史以及女性文化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苏轼的诗化词是词学观念和词学意识的改变,这种变化改变了词的柔媚纤弱传统面貌,使词摆脱了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词的健康发展指出了“向上一路”。  相似文献   

10.
黄杨子 《理论界》2013,(9):163-165
本文以柏林与凯的基本颜色词理论为依据,对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蓝"的发展演变、汉语"蓝色"义词汇的发展演变、蓝色的模糊性与英汉语言中"蓝色"义词汇文化意义的比较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蓝"与"蓝色"义的浅析与思考,亦可对不同语言基本颜色范畴的普遍性与相对性有更明晰的认知。  相似文献   

11.
试论“狗“的英汉国俗语义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品之 《云梦学刊》2001,22(2):105-106
"狗"在汉语里往往包含着贬义而在英语里却常常带着褒义.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导致了"狗"字在英汉语义中带有很强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2.
余平 《云梦学刊》2003,24(2):117-118
根据词语的内涵意义和外延意义与常规范型的关系,以及如何在ETF中引导学生运用常规范型及词典提供的概念意义来推断词语在语境中的内涵。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利于提高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和鉴赏水平,以此培养他们的获取词语的内含和推断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余平  熊奕 《云梦学刊》2004,25(2):110-112
将部分汉、英词语同置于英、汉两种异质文化中予以对照分析,并对词语在其异质文化中的“名”与“实”的趋同和趋异及其理椐进行一些探讨,可以发现:词语在异质文化中的“同”中有“异”是造成语际转换中词语文化意象的错位和空缺的主要原因;而词语的“异”中存“同”的现象可为语际转换中的文化意象的相互理解,提供互文性。  相似文献   

14.
戴婉平 《云梦学刊》2001,22(4):113-115
修辞学正从传统的语言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介于语言科学与艺术科学的一门边缘科学.比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具有其独特的效果.汉英比喻由于各自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形成,各自受自己民族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在运用上有着各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从冠词的意义角度(虚义泛指意义,类指意义、殊指意义、指量意义)出发,通过实例的分析,较为详尽地论述了英语冠词汉译的种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谢丽霞 《云梦学刊》2004,25(3):111-113
英语和汉语中性别词发展趋势有着相同之处,对英语和汉语中性别词的发展趋势、分类和构词特点进行多侧面的对比,可了解到英汉性别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邹娟娟 《云梦学刊》2002,23(5):105-106,113
词语的联想意义使语言变得丰富多彩 ,而联想意义的翻译是很多译者的困难。本文拟从语境是如何影响联想意义出发 ,探讨英汉翻译中联想意义的翻译  相似文献   

18.
张高明  杨红 《云梦学刊》2011,32(2):135-139
字母d=c(弯曲身子的人)+l(直立的人),其字面上的词义大致为:B在A面前弯曲身子,即B在A面前卑躬屈膝/俯首称臣/鞠躬。由此可以推论字母d的第1个根表意大致为:某人被征服/奴役/统治/约束,等等。在先民时代,A之所以能让B在其面前俯首称臣,是因为A用武力战胜了B,即B被撂倒/打倒/死亡,等等。这是字母d的第2个根表意。基于字母d的这2个根表意,破译了前缀de-/di-/dia-/dis-,词根dom/fid/cede/mand/mod/dem(o)/dic/vade/duce/clude/scend/lude等的图画特征。  相似文献   

19.
余东涛 《云梦学刊》2011,32(1):142-144
时间词是英语和汉语中一类比较特殊的词。对比研究显示,二者分属不同语系,差异较大的这两种语言中的时间词却在语义、句法功能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共同之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纷繁复杂的语言个性后隐藏的共性。同时也为时间词词类地位的确立提供了较为有利印证。  相似文献   

20.
毛新耕 《云梦学刊》2004,25(2):113-115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实践活动的产物,任何民族的委婉语都有其生成基础。避讳基础、审美基础、心理基础、合作基础、礼貌基础以及语域变异、时代变异、文学传统推崇基础等六个方面构成英汉委婉语的生成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