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一届政府把“三农”问题,即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作为未来若干年的工作重点难点来抓。没有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在解决“三农”问题中意义特别重大。笔者就这个问题对文成县农村的法制建设、文化建设,提高精神文明程度提出四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李宏志 《城市》2008,(10):58-62
一、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和内涵 (一)新农村建设的背景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只有进一步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才能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3.
郝锡孟 《公关世界》2008,(11):26-2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上强调,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深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工作,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摆在突出位置,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4.
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能否实现。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社会保障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始终处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解决“三农”问题,缓解城乡二元制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的发展不平衡状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于爱英 《职业时空》2008,4(3):111-111
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的提出对于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和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巨大的促进和鼓舞,同时也使“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更大的紧迫性。改革开放以来,“三农”问题一直困扰我们,因为农民占中国人口较大比例,总人口接近9亿,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政治、文化发展滞后,将会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瓶颈。所以我们有必要把实现科学发展观作为国策时,加快解决我们面临的“三农”问题,探讨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并探索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2002,(4)
据新华社报道:在北京举行的九届五次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上,“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成了国家领导人和与会代表、委员十分关注的热门话题。朱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02年的八项工作,其中第二项就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朱基指出,过去搞活的是沿海、沿江、沿边的经济,现在注意力应转到把农村经济搞活。而要把农村经济搞活,就得把土地搞活。这就要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使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入股等等。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朱总理动情地说:“令我最头痛的是什么?就目前来说,主要是增加农…  相似文献   

7.
1月15日,在甘肃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全面总结了去年全省“三农”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了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安排部署了今年的“三农”工作。  相似文献   

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百余年来,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始终是和中国的“三农”问题羁绊在一起的。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三农”问题的沉重包袱,才使中国被动地走上了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道路;正是“三农”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才使中国的现代化获得了所必需的原始资金积累;正是“三农”问题的凸显和破解,才使中国跨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历史的沉疴在发展社会学看来,社会现代化就是用新技术促进经济更快地发展,其集中表现为经济结构的转变,也就…  相似文献   

9.
《公关世界》2024,(4):5-9
<正>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阐明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要求和主攻方向,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做好“三农”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任县永福庄乡地处河北省中南部,这里土地肥沃、民风淳朴。土地总面积53000亩,人口3.2万,是典型传统的农业生产大乡。连续多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三农”问题提出了明确方向和倾斜政策,为农村小康建设勾画出一幅新的蓝图。2008年,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了“三年大变样”,其改善民生是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本土社会工作实践传统久远的国家,我国的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单纯的拿来主义、照抄照搬既是行不通的,也是我们必须避免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批判地继承,并在继承上发展,不能“人云亦云、人为亦为”。也就是说,要深化社会工作,首先要解决好“本土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吴镕 《炎黄世界》2013,(2):31-31
瑞芝同志说下农村调查要真调查,不要假调查,这是他留给世人最后的遗言。拳拳爱农之心,溢于言表。 与杜瑞芝同志相识相知,缘于农村工作。我们都一辈子献身“三农”事业。我国没有农会,一年一度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被我们戏称为中国的“农民议会”,“议长”是农口老领导杜润生同志。那时会开得很长,有讨论、辩论和争论。记得1981年农村工作会议从北京开到天津,有半个来月。会上发言的勇敢者杜瑞芝同志堪称第一。会后起草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第一个一号文件,反响特好。农民说吃了“定心丸”。胡耀邦同志说今后每年都发个一号文件讲农村、农民的事(那时还没有发明“三农”这个词)。  相似文献   

13.
农村水利设施的首要作用,是确保农村人、畜安全饮水及农田的灌溉用水。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科学化管理,以及建成后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用,是水利部门的工作职责,更是解决好“三农”问题过程中的一个重点,是必须正视和严肃认真面对的。然而事实表明,“工程易建管理不易”似乎成了一个农村水利设施的通病,许多工程在建成后,并不能发挥最大的工程效益,这不仅是对资源的一种变相的浪费,还是对农村发展与建设的一种阻碍。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先从问题本身人手,摸清问题的本质,找准病因,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刚刚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做出了整体战略部署,确定了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会议再次强调:坚持科学发展,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战略是对中央提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的深化和发展,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十六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提出了一个重大思路,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并着重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跳出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局限,从战略高度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这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如何做好离退休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务工作者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只有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这些离退休党员,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把他们的经验和智慧转化为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关心和支持,转化为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工作的动力;才能维护好社会稳定大局、促进和谐社会持续发展。我们要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认真研究和解决老干部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真正做到政治上尊重老干部,生活上照顾老干部,进一步把中央关于老干部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实处”的精神,掌握好离退休党员新的思想动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扎扎实实做好离退休党员的各项工作。因此,应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隆冬时节,天寒地冻。1月1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地处华北平原的三河市农村,走进蔬菜大棚,走进农产品加工企业,走进普通农户家中,察农情、问农事、讲政策、谈发展,同基层干部群众共商做好“三农”工作大计,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确保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  相似文献   

18.
孔青  王传杰  刘建升  王育虎 《职业》2013,(35):148-149
技工院校如何服务新农村建设是新形势下服务“三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从“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探索服务‘三农’建设模式”的角度出发,结合本院的情况,对技工院校如何服务“三农”建设的模式和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建设工作迎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高度强调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意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体现在:“新结构”即新的生产组织结构、社会管理结构;“新功能”即农村社会结构的功能转换或更新;“新主体”即各类型农村人口的转型和重组等。  相似文献   

20.
党中央国务院长期关注"三农"问题,特别是新世纪以来,连续7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把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党在农村的首要工作任务.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不仅进一步提出中央财政在支农资金投入上要"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还具体地明确"要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为推动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了更加有力的财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