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完善广西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社会转型的加快,广西基本建立起一套新型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但仍不健全,在救助覆盖面和内容及制度衔接配套、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救助标准以及资金保障上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进一步扩大救助覆盖面,完善救助内容,推进制度间衔接配套,改进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确立科学的救助标准,健全资金保障机制,建立社会互助机制,完善广西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2.
教育经费短缺是制约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这一状况暴露出我国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及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存在的诸多问题.对此,完善公共服务型政府职能,建立城乡统筹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变农村义务教育供给模式,加大向贫困地区、弱势群体教育投入是解决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瓶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黄权 《南方论刊》2006,(3):30-33
当前,茂名市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比较突出,主要原因是群众收入低、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医疗保障差、费用上涨过快、救助机制未完善、政府部门监管不力。政府必须采取措施,加大投入、推进城镇医疗保障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议、建立弱势群体救助体制、强化监管、降低药价,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相似文献   

4.
教育贫困与反教育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利华 《学术研究》2006,(5):121-124
教育贫困是指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和观念等的限制,适龄儿童无法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现象。教育贫困现象的存在已经成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它与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相背离,妨碍了人人共享、普遍受益的社会发展宗旨的实现。教育贫困的消除仰赖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了有效地消除教育贫困,我们应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有差别的免费制度;建立完善的教育救助制度;建立教育贫困人群的凭证制度;规范教育收费;加强农村教育,关注农村受教育人群的发展境遇;确立重心下移的教育投资体制。  相似文献   

5.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发展成果共享,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为重点,转变救助观念,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综合性的由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参与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同时,为了促进社会救助事业健康发展,还要尽快出台<社会救助法>,并建立统一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6.
弱势群体是中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社会问题。虽然中国政府在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还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求助对象不公平、救济面局限、救助水平偏低、综合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应加强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建设,加大政府投入,鼓励民间组织参与,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努力扩大就业,完善综合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7.
建立并完善行政救助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行政救助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宪法关系,行政救助制度的宪政基础在于对生存权的保障。基于行政救助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以保障生存权为核心的服务行政的一种主要方式的定位,和谐社会视域下的行政救助应当是行政主体根据法定职责和权限,赋予社会弱势群体以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定权益来帮助其摆脱生存困境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契合了和谐社会对公平、秩序、法治的价值诉求,为和谐社会建构所必需。  相似文献   

8.
李尚 《天府新论》2005,(Z1):31-33
政府在医疗保障制度建立中应该承担的责任是对医疗保障制度进行规范;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医疗保障制度建立之初须由政府进行组织和管理.在医保筹资方面,政府增加对农民的卫生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平性;但在对农民个人进行筹资时政府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有失公平.在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过程中,务必要建立独立的部门管理,尤其是对资金的管理.目前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最完善的模式是"家庭合同保健+大病统筹"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和商业医疗保险三者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陶玉龙  戚颖颖 《理论界》2013,(10):52-55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发挥满足城市弱势群体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也存在着“低保养懒汉”、“一保永逸”等诸多弊端.本文从发展型社会政策这一全新的视角出发,对现行的低保救助制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发展型低保救助制度的政策目标进行重构,提出建立和完善发展型低保救助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莎 《中州学刊》2007,(6):155-158
元代官方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体系主要包括赈恤制度、收养制度、刑律优免制度、医疗救助制度、法律保护制度和赋役免除制度等。其救助范围大大超过了前代,成效比较显著,体现了蒙古统治者的文治手段的加强和汉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为明清时期社会救助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建立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经济救助制度是对国家赔偿法的有益补充。是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方式,充分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人性化关怀,同时有纠偏矫治和节约司法资源的功能。要进一步完善经济救助手段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相似文献   

12.
社会分层对义务教育入学机会均等、义务教育过程公平以及义务教育过程结果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为实现义务教育公平,政府应切实承担起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加大对义务教育投资力度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建立对弱势群体教育的补偿机制,加大对弱势群体教育的补偿力度;加快"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立法,促进义务教育教师的定期、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3.
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历史与现实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中国,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以国家救济为主,民间慈善义举为辅。近代以后,地方士绅商人和宗教机构等创办的民间慈善机构及西方传教士经办的慈善事业作用突显。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分化加剧,催生了一大批弱势人群,造成一些社会冲突。这些弱势群体的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主要是由于社会原因引起的,因此,应当侧重从社会支持的角度考虑对他们给予救助。在对这些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方面,应确立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理念,即现代社会救助制度是国家责任性的制度性救助;同时,强化宣传民众在社会救助中的责任,尤其是高收入阶层的纳税责任;大力推动社会保险如失业、养老、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发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广泛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加强弱势群体自身素质的提高,让他们学会自救自助。  相似文献   

14.
"因教致贫"现象及其根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烨 《中州学刊》2005,(4):102-104
"因教致贫"现象的出现,对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了挑战.教育高收费和乱收费、不合理的教育成本分担体制及"人力资本失灵"是原因所在.要规范学校收费制度,治理教育乱收费,改革和完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切实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就业教育和办学的市场导向,积极评估与合理规划个人教育投资,以切实解决好这一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时期,有效地解决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公平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发展教育扩大教育机会,缩小教育质量的差距,是实现教育公平最基本的途径;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均衡化;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切实加大对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支持;改革现行以户籍制度为依据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  相似文献   

16.
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保障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衡量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因子。在目前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中,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是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基本制度保障,但该制度在现实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有效途径,以实现贫困人口卫生保障供给的"正义和公平"。在目前新医改的背景下,应重点完善医疗救助政策法规体系、科学界定救助对象、拓宽资金渠道、发挥各医疗救助主体的作用、完善医疗救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  相似文献   

17.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制度)的目标是稳定、持续、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影响农村低保制度目标实现程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救助的方式(输血式救助、造血式救助)、救助的力度与覆盖面,以及救助对象的瞄准。作者对两个贫困民族自治县的实地调研发现,现有的农村低保户的确定方法使得民族贫困地区农村低保制度的目标瞄准效果存在一定偏差;从农户生计资产的视角来识别农村低保对象,对农户的生计资产进行测量并以此为依据判断农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的先后顺序,农村低保制度的目标瞄准率明显提高;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农村低保保障力度,真正实现动态管理和应保尽保。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在实现城乡社会救助一体化制度建设上面临救助对象差异显著、立法层次偏低、救助管理体制有待完善、救助资金来源不稳定等障碍;同时,城乡社会救助一体化还受政治、经济、法律、认知等诸多因素影响。对此,应从顶层目标设计、法律制度建设、资金制度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来加以完善,促进我国城乡社会救助一体化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9.
对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核查是农村低保运行的必要环节,它能有效瞄准救助对象,促进社会救助制度的公正、持续发展。文章根据对H省X市Y县的实地调查,描述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制度、机制的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农村低保申请家庭核查工作开展的因素及开展核查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从而探讨了农村低保申请家庭核查制度的完善之策:将低保申请家庭核查制度建设纳入法治轨道;科学合理地制定农村低保标准和家庭收入核算指标体系;加大对农村低保核查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探索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介入机制;推动部门联动、信息共享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20.
林艳琴 《东南学术》2011,(3):166-172
作为社会保障基础地位的社会救助制度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综观我国现行的社会救助制度,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着若干不足,需要从立法上予以完善。鉴于此,在立法的过程中需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救助价值观;将追求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等作为立法原则;以促使受救助人群自立作为立法的出发点;同时规范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和救助人群的权利和义务等等,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