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89年上饶师专成立专门从事朱熹思想研究的朱子学研究室,1993年组建为朱子学研究所。2003年被江西省教育厅批准确定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研究基地主任、学术带头人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吴长庚教授,副所长徐公喜副教授负责研究所日常行政科研工作。朱子学研究所属于基础性研究的学术研究机构,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学与文化交流、朱熹理学思想研究、文献整理与研究,并由朱子学拓及理学、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是我国高等院校中唯一的朱子学专门研究机构。目前,该所共有专兼职研究人员19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0名,具有博士学位3…  相似文献   

2.
感知朱夫子     
朱熹研究在海南有过三起重大活动.继前年冬海南省朱熹研究会成立之后,去年春该会同福建省朱熹研究会商定联手创作合拍朱熹电视连续剧,去年季秋,又在澄迈县老城镇选择场地准备兴建朱熹纪念馆.他们请我担任该研究会顾问,充当电视剧编剧组执笔编剧之一,并偕同他们前往老城进行纪念馆馆址的选择测定.这三大活动的全.工程,基本上我都参加了.并且从中进一步感知到了朱夫子思想文化的惊世魅力,它在中国,在世界东方,曾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仍然是人们深研探索的话题热点.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新时期思想文化建设的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吉林大学于1988年3月26日成立了中国文化研究所。该所下设中国文化与诗学、比较文学、中国文化与语言学、文艺学、《金瓶梅》等五个研究室。成员以中文系教师  相似文献   

4.
徽学动态     
5月12日至5月14日,“朱子民本思想与当代”学术研讨会在屯溪召开,这次会议由安徽省朱子研究会、江西上饶师院朱子研究所、福建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联合主办,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协办。  相似文献   

5.
广东朱熹学术思想研究会于1992年4月1—2日在中山大学举行成立大会。到会来宾和会员代表130余人。会上通过了研究会章程,选举张磊为名誉会长,李锦全为会长,方志钦(常务)、曹平凡、丘士杰为副会长,通过了顾问、常务理事、理事和正副秘书长名单。会长李锦全致开幕词。十几位来宾和学者在会上就朱熹学术思想评价、促进朱熹研究、举办  相似文献   

6.
朱熹是中国近古文化巨子,闽学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的一个重要学派.在今天,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朱熹和闽学,批判地继承闽学这份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对于团结海峡两岸炎黄子孙,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对于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促进福建开放和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福建既是闽学的发源地,又是受闽学影响最深的地区之一,为了推动闽学研究的深入开展,我刊决定从本期起开辟"闽学研究"专栏,为学术界研究朱熹和闽学提供一个理论园地.我们热诚希望海内外闽学研究者踊跃来稿,并提意见或建议,支持我们把这个栏目办好.  相似文献   

7.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是以哲学系中国哲学为主体,整合华东师范大学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与史学(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机构,2000年被评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1年该所中国哲学学科点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学科。现任所长为杨国荣教授,常务副所长为童世骏教授。研究所既以现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和建设为重心,同时注重传统的溯源及中外思想的比较研究。从总体上看,中国现代思想的演化涉及哲学、历史、文学等不同领域,就现代的思想史人物而言,他们往往一身而兼哲学家、历史学家、…  相似文献   

8.
"朱熹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6月6日-7日在西昌市召开.会议主办单位为四川省朱熹研究会、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协办单位为西昌市政协文史委员会、西昌学院、西昌市朱熹文化研究会.与会的嘉宾40余人.在开幕式上,西昌市副市长朱明、四川省朱熹研究会会长蔡方鹿教授等分别致辞.  相似文献   

9.
徽学新说     
《徽州社会科学》2008,(2):40-42
徽州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近些年来.徽学研究不仅在我们徽州“热浪滚滚”,就是世界各地,也已研风日盛,成为一门“显学”。我们徽州先后成立了戴震学术思想研究会、程朱理学研究会和胡适思想研究会(绩溪),并且年年有活动、岁岁有宏论,可谓成绩卓著,硕果累累。我有幸参加了朱子、戴学的有关研讨活动,学习了不少知识。但也感到有点困惑,即:朱熹的学术思想和戴震的学术思想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往往开朱子会时不免要“扬朱抑戴”:而开戴研会时,又得“扬戴抑朱”  相似文献   

10.
张立文先生的《朱熹思想研究》修订版,前不久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这是他长期以来研究朱熹思想的心血结晶,也是国内学术界在“朱子学”研究方面又一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哲学、传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朱熹、李赞和严复是很有代表性的人物.朱熹以儒家思想为主,兼采佛、道思想,集理学之大成;李贽提倡个性解放,宣扬众生平等,批判理学籍制思想,反理学;严复接受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引进西方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进行彻底的"价值重估".这一发展过程,显示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朱熹与徽州宗族文化之间关系密切,他推进了徽州宗族修谱传统的形成,徽州宗族修谱传统反过来促进了朱熹思想在徽州民间广泛渗透,受朱熹的影响,徽州宗族形成了重教兴文的传统,朱熹思想深刻影响了徽州宗族内部的礼仪规范建构和风俗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宋明理学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极具特色,它既是传统儒家文化的继承者,又吸取佛、道二家"虚无"、"无为"等思想精华,自成一派地表达了自身对世界以及人性的具有时代意义的理解。而国内学术界对宋明理学的研究常聚焦在张载、朱熹以及"二程",本文便以张载《正蒙》作试,一改对张载传统认识论的理解,将其"理气观"置于"道、形、气"维度,试图以西方形式逻辑的论证方式打开张载由"理"生"道"的辩证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14.
《徽州社会科学》2007,(6):57-57
由安徽省朱子研究会、福建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江西上饶师院朱子研究所联合举办、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承办的“朱熹民本思想与当代”学术研讨会,5月12日至14日在安徽黄山市屯溪“程朱阙里”召开,来自近十个省市90多位专家学者是研究者出席研讨会。  相似文献   

15.
从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对学术范式转型的意义看 ,余英时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把朱熹定位在“后王安石时代” ,充分体现了他对朱熹历史世界的精深洞察。同时 ,也说明学术界以往将王安石排斥在思想文化史(特别是理学史 )的叙述脉络之外是一大缺憾。实际上 ,不仅是在“得君行道”方面 ,而且在“得人才”、“一道德同风俗”等方面 ,王安石都为后来的理学家特别是朱熹提供了思想资源 ,并通过改革科举等制度变革在客观上为理学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朱熹(公元1130-1200年)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一位博学而且影响最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他以儒家传统的政治伦理思想为支柱,以周敦颐,邵雍的“象数学”和程颢、程颐的“义理学”为理论源泉,又吸取佛教华严宗“理事说”中的某些思辩方法,利用当时自然科学知识中的某些思想资料,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关于朱熹哲学思想的性质问题,目前学术界的意见还很不一致。本文试图就朱熹哲学的核心问题--“理”、“气”关系,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整合哲学、文学与史学资源推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促进中西思想文化之间对话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建设服务所长:杨国荣副所长:许纪霖(常务)童世骏王家范陈嘉映胡晓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是以哲学系中的中国哲学为主体,整合华东师范大学文学与史学等资源建立的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2000年,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该研究基地致力于推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的研究,促进中西思想文化的对话,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建设服务。自2000年以来,该研究基地的研究人员共出版专著85部,包括《存在之维——后形而上…  相似文献   

18.
市新安朱子研究会更名程朱理学研究会,是为了拓展研究范围,探讨二程到朱熹整个理学形成过程,原因,作用,使思想研究达到一个新的深度和高度。同时也扩大了程朱宗亲联谊的范围。今天我们在屯光开会,二程与朱熹祖居都在这里,在篁墩,在屯溪,在黄山市,这里叫“程朱阙里”。二程的子孙来祭过祖,朱熹自己来祭祖过。  相似文献   

19.
蔡方鹿教授从事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至今二十余年,从一开始他就一直专注于宋代,而于朱熹用力甚多。积多年的研究心得,厚积薄发,近年来连续出版了数部有关宋代哲学文化的专著,其中对朱熹的创获犹多。继2000年推出《朱熹与中国文化》一书后,最近又出版了《朱熹经学与中国经学》(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版)一书,对长期以来朱熹研究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朱熹经学首次进行了系统而精深的研究,取得了值得称道的成果,不仅为朱熹经学的研究,而且为整个中国经学史的研究都作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这确实是一部值得向学术界推荐的学术力作,故将初步感受略述于…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进行,我国思想学术界就我国传统文化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近代以来,每当我国历史发展出现重大转折的时候,传统文化问题都会成为思想学术界热烈讨论的课题。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我国的现代化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人们对这个问题特别关注,是十分自然的,因为它关系到我们能否在较短时间内顺利地把我国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本文作者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力图通过下述文字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为思想学术界的讨论作一点微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