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有制市场经济关系中的若干利益矛盾分析陈甬军经济利益关系及其矛盾的运动,不仅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极其重要的动力机制和调节机制,而且也是我们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种具体经济现象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因此,分析社会主义公有制市场经济中的基本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2.
所有权可以从法律或经济关系两个角度来把握,所有制是从经济关系角度把握的所有权。公有制的经济学含义是指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并用来实现共同利益关系,每个人都不能凭借生产资料的特殊占有实现自身的利益,其利益的实现只能依据其主观努力——劳动。从根本上说,公有制强调的不是占有的共同性而是所实现利益的共同性,其反对的不是现实占有的不平等而是其引起的利益关系的不公平性,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平均’生产资料占有而是调节占有不平等引起的级差收益,其反对的不是个人利益而是实现这一利益的手段——凭借生产资料特殊占有剥夺他人的劳动。私有制是公有制的对立物,但在社会主义现阶段,我们所反对的不是私有制而是“私有化”,即产社的私有化。用邓小平生产力理论来分析社会主义公有制,则它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必然与非公有制长期并存,在所有制结构中,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运行质量或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占优,而非“数量占优”。在现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凡是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地利用。  相似文献   

3.
依据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实践经验,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阐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化经济关系的双重制约,可以产生和遴选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人的因素,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内在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依据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实践经验 ,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阐明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化经济关系的双重制约 ,可以产生和遴选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人 ,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人的因素 ,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内在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公有制如何与市场经济对接?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性、基础性的问题。我认为,实现对接的出路在于改革国有企业产权制度,重建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最佳实现形式。本文拟就重建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缘由和途径作一初步探讨。(-)问题的症结我国公有制的传统实现形式与市场经济是不相容的,这种不相容有多方面的具体表现,但深层次、根本性的问题在于国有企业产权虚化。产权制度就是所有制的实现形式,特指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国有企业产权虚化在实践中已经充分显示:从理论上讲,公有制经济为全民所有,然…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利益矛盾关系及解决方式张洪慧我国正处于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时期,各种利益矛盾关系不断发生分化和重新组合。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是否是商品,我国经济理论界在分析方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偏差和局限性,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具体分析。我国公有制经济有多种实现形式,无论哪种形式中的劳动力都具有商品属性。这不仅因为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实际上存在着分离,劳动力仍然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以及劳动者对个人经济利益的追求,而且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物质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8.
简论中国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周明生关键词市场经济,根本特征,公有制,共同富裕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和多种分配方式相并存.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或特色。这一根本特征是由中国是一个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特殊国情...  相似文献   

9.
以公有制为主体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也是现代生产力社会化发展的内在趋势。长期以来,公有制一直被视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最重要的实现形式。于是,人们片面追求公有制占领一切领域,希望以公有制取代其他一切所有制。然而,实践证明,产生于计划经济体制中并构成计划经济基础的传统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上的单调呆板抑制了公有制优越性的发挥。探索新的、能与市场经济体制有机结合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必然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现阶段之所以必须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固然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与现实国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从根本上说,这是大力推进经济市场化进程,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非公有制经济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它与市场经济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它存在的根本依据在于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环节在于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因而必须进行公有产权制度改革,培育公有制市场主体。为此,我们不仅应当改革原有公有制企业的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寻找市场化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而且还必须变革公有制模式,确立崭新的市场型公有制模式,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耦合。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之间存在着矛盾。其根源在于产权关系、产权制度上的模糊混乱,以及过死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运行机制。改革开放以后的国家所有制与市场经济之间矛盾的近期态势表现为:市场主体没有很好塑造出来;依然是行政性分权,阻碍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市场机制与产品经济机制仍有摩擦。因此,要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统一,必须首先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改革国家所有制,明晰产权关系;其次要根据社会主义公有制本身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建立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2.
从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结构入手,阐明了转型期中公有制企业劳动者与企业关系的新变化,做出了社会主义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商品属性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公有制的概念形成及20世纪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公有制形式实践探索,找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公有制的真正实现形式。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公有制虽然不是有些人挞伐的经济发展缓慢的“原罪”,历史实践也证明了公有制排斥市场经济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学校的劳动关系也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在国家、集体、职工三者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利益差别和利益分化增强,利益矛盾逐渐突出。学校教育工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根据学校实际和自身特点,在维护国家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代表和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需要我们去探索、研究和实践。l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突出维护职能的重要性1.1维护职能是工会的生存基础和最主要职能工会是社会经济矛盾的产物,是工人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组织。我国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公有制经济组织的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条件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所决定的。公有制经济组织的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不是与按劳分配相对立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 ,不反映剥削关系 ,也不意味着公有制经济组织可以把追求最大利润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和准则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运行模式的理论前提邓小平同志南巡时的重要讲话,彻底解除了我国经济理论界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关系问题上的禁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将对我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就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和经济决策的主要依据,真正实现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这里的“计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的性质取决于所有制基础。马克思恩格斯以社会所有制、直接的社会劳动和有计划的社会生产为前提,提出了未来社会商品关系必然消亡的设想。这种所有制关系及其生产力基础在建立于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社会还不具备。社会仅掌握数量有限、质量不均的生产资料,劳动者还服从旧的分工,二者构成了生产力的"双重约束",加上传统体制在"退出"、激励、积累、创新等方面的问题,使社会主义公有制关系的实现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市场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在生产力"双重约束"下,通过改革自我完善,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利益关系。劳动核算的必要、国家所有制条件下企业特殊的产权结构、公有制内在的竞争关系,使公有制采取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形式不仅有可能,而且有必要,关键在于把商品等价交换关系转化为公有制按劳分配关系。在此过程中,构建竞争性的要素市场尤其重要,我国市场化改革的实践就证明了政治经济学分析的理论逻辑。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阐述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的根本原因和目的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探索.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进程中的伟大创举。能否实现这两者的全面融合是决定改革成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存亡的问题。市场经济与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的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核心;(2)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通过多种途径与万式实现全面、有机融合;(3)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的矛盾及其在调节中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经济利益是经济关系的核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至少有十大利益关系。一,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利益关系;二,国家、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关系;三,地区与地区的经济利益关系;四,工农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五,行业与行业的经济利益关系;六,企业与企业的经济利益关系;七,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经济利益关系;九,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十,国内与国外的经济利益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经济利益关系,对于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调整各种经济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于我国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了我国搞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由于市场经济存在的最根本的条件不在于所有制基础,而在于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分工前提下各个企业或生产者所从事的个别劳动不能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因此,公有制可以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由于社会主义国家能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比资本主义国家强周而能够更有利于纠正“市场失灵”问题,更合理地配置和利用社会资源,使市场经济在公有制条件下得到充分的发展;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不平衡性和多层次性的作用,我国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将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