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扫荡西方学术界的后现代主义思潮 ,在当代中国更多表现为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氛围和文化语境 ,并与大众文化对应契合 ,尤其在电视文化上 ,体现为一种带有后现代倾向的电视大众文化。其中 ,“青春演唱组合”现象和“戏说”现象就是这种文化表征中的代表 ,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2.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白噪音》,通过细腻的文本描写,呈现出消费时代的种种社会景观,其中既包括商城、超市、大众传媒和广告设计,又涵盖家庭社会关系、“空中毒雾事件”和死亡恐惧.这些消费景观的文本呈现,深刻揭示了后现代消费社会的典型特征,探索了当代人的生存境遇,并展现了后现代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哲学与文化间际阐释学毛怡红于本世纪中叶崭露头角并在当代西方愈益崛起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近来在我国知识界引起广泛的讨论。如何从哲学角度说明、把握,什么叫做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哲学产生的社会理论背景及它与当代哲学发展的关系,越来越为理论研究者们...  相似文献   

4.
大卫·雷·格里芬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重要思想,是一种从科学层面讨论问题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是要在修正现代世界观的基础上,建构一个与之互倚的后现代世界,也就是他所说的后现代科学、后现代精神和后现代 社会。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当代世界性的文化思潮早已来临,它不仅已经越来越引进西方和东方各国学者的关注,而且中国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对其在中国当代文化上的影响作出恰当分析。本文认为对后现代主义的认识更多地应当从“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本身去理解和把握,不要附加给很多评论者的主观意志。实际上,“后现代性的悖论”就生动地写照了后现代主义的本质: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消解现代性的渴望、一种现代社会自身悖论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法国主流女性主义后现代理论转向是西方后工业社会的产物,其思想渊源主要是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法国后现代主义思潮。法国后现代女性主义三大家希克苏斯、伊里格芮、克里丝蒂娃的主要理论“女性写作”、解构女性和“女性女性”说、符号分析学和“女性理论”说,为当代女权运动和女权主义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这一概念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 ,源于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所面临的价值观的剧变。当代时装与女权运动以及嬉皮士和朋克那样的社会政治团体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它本身也就是一种大众文化产品 ,它的设计灵感往往取自各种分支文化。当代西方时装是后现代主义的一面镜子 ,后现代艺术中的解构、折衷、反讽等特征在西方当代服装上都有反映。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思潮与神学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基督宗教神学理论所触及的热点之一。就其本有意向而言,后现代主义在社会运动、哲学反思诸领域表现出对宗教信仰及其神学理论的抨击和否定。但这种后现代思潮的反传统性和对现代性的批判精神,却出人意料地在当代神学中引起了积极反响,导致其神学发展引人注目的新动向。本文分析了当代新教神学和天主教神学对后现代思潮的正视、回应和重构,指出这种对后现代思潮的积极回应本身已说明,当代神学对重构西方精神及其价值体系仍有着巨大影响或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这一概念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源于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所面临的价值观的剧变。文章通过分别讲述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对当代服装的影响,揭示出后现代主义设计是现代主义的延续,后现代的很多努力是对现代主义的一个补充,正是这种关联性,使当代服装设计在后现代主义风格下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企业社会责任可纳入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进行考察。企业社会责任的兴起与后现代几乎同步,并且在理论上与后现代有渊源关系。在方法上,企业社会责任运用了后现代的解构论,对传统企业的主体性进行解构,由此呈现出开放式、无中心、内容协调性差的结构。反思后现代主义思潮,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国电影的后现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文化包括两个部分 :后现代性文化和后现代主义文化。当代中国社会为中国电影提供了一种后现代语境。文章分析了后现代性电影与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各自特点 ,指出后现代性电影是电影游戏 ,后现代主义电影是游戏电影 ,中国电影表现出了后现代主义的消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后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文化思潮,它的主要倾向是否定现代工业社会的理性。西方世界在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了深刻的社会矛盾,后现代主义就是这些矛盾的文化表现,它是对科学主义精神的一种回应,也是人们理想破灭的产物。哲学领域中后现代科学观的形成,文学创作中“作者之死”、“主体之死”及其向“后现代个体”的复归,是后现代主义产生的两上重要途径。后现代主义反对人类中心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和进步史观,提倡生态伦理和女权运动,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精神和中国大众文化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文化精神的集中概括 ,它具体体现为当代西方文化的非中心性、平面性、商品性、复制性、大众性等特征。立足于对当代西方文化的这种价值判断 ,后现代理论家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消极性的文化 ,是体现后现代文化精神的主要文化形式。这种观点影响了当前中国大众文化研究 ,本文批判了认为中国产生了后现代主义、中国大众文化是后现代主义文化这两种错误的观点 ,并对中国大众文化的现状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 8 0年代以来 ,西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兴趣 ,但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通过对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与后现代主义关系的考察 ,发现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与后现代主义有着重大的区别 ,但它对后现代主义发生了深刻的影响。由此 ,社会批判理论尤其是否定辩证法不仅成为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渊源之一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预示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生态世界观的形成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现代性危机”,即德性传统失落所造成的意义危机和生态危机,其中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流派企图为人类超越工业文明提供了一种自然—人类—社会有机复合的后现代生态世界观,是对现代性的辩证否定,也是对传统朴素的生态哲学尤其是中华传统道学的辩证回归。与后现代生态哲学相结合的中华道学智慧,可以解决中华民族的安身立命的信仰问题,指明了以生态哲学之“理”主导下的“后现代理治社会”的文明转型的理想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丹尼尔·贝尔是一个文化保守主义者 ,他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化均持一种否定的态度。立足于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框架 ,对其传统、现代和后现代文化思想进行深入了解与探讨 ,并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异同进行研究 ,对了解西方当代社会学发展潮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索亚:后现代地理景观的空间本体论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格尔说过,哲学像是一只黄昏时才起飞的猫头鹰。所谓的“晚期马克思主义”,就是后现代话语挑战中姗姗来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正如詹姆逊所反思的:形形色色的后现代主义与后马克思主义思潮联袂演出的“马克思主义终结论”,逼着马克思主义者发展出一种“更加现代的”(实际上是“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它试图对传统的研究客体,即资本主义本身所呈现的“新的出乎意料的维度”,即“后现代状况”加以理论化。由此,晚期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8.
詹姆逊是当代重要的后现代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他对后现代理论建构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提出了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并总结出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特征。这不仅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建构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于我国大众文化的建设同样具有借鉴和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后现代语境中的“离场”,源于后现代主义确证自身合法性之所需,亦为当代西方社会现实政治发展使然,“过时论”、“无效论”等帽子成为扣在马克思主义头上并迫使其“离场”的理论依据。资本逻辑的稳定性以及由此造成的资本主义顽疾的不断自我复制,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一直“在场”,马克思把资本主义指证为历史现象的方法论表明,“历史终结论”不过是反马克思主义者向全球散布的意识形态迷雾。全球化大潮中的当代中国应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自觉自信,在理论上创造性地阐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社会理论作为当代西方社会变革的理论反映,其思想特征与现代社会理论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相对于现代社会理论而言,后现代社会理论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性理论品质,对社会理论科学主义诉求的反思态度,对元叙事坚决的拒斥态度以及对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超越取向.后现代社会理论对现代社会理论质疑和挑战,使现代社会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了比较集中的呈现,同时也表现出其自身固有的内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