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社区》2010,(13):6-7
全国8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津贴今年内将统一。目前民政部正在对全国各地的养老津贴制度及实行情况进行摸底。据悉,全国90岁以上的老人相对较少,民政部提倡以省为单位向全国8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相关文件正在起草中。作为示范点,宁夏去年成为全国第一个建立高龄老人津贴制度的省份。当地规定,凡具有该区户口、年龄在8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和城市低收入家庭中无固定收入的老年人,均可享受政府发放的高龄津贴,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家庭仍然是养老的主要场所,对老年人的照顾主要是通过特定的居住安排(老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来进行的.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居住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独居的生活方式.家庭居住方式发生的变化是否会影响到老年人从家庭获取所需要的各种支持?本研究通过了解老年人的居住安排,了解到不同居住安排下老年人对于社会支持的需求、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及对经济收入的满意度,身心健康的状况等,希望为政府的养老决策提供一个参考依据,也希望社会关心老年人的生活和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峰 《社区》2011,(22):20-21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桃源街道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1395人,占辖区人口的17.3%,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1749人,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100余人,低保特困老人69人,三无老人9人。通过调查发现,辖区养老事业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一是居民老龄化比率偏高;二是养老方式较为单一化,超过90%的老人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养老方  相似文献   

4.
“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有利于整合养老和医疗资源,有效解决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的医疗、养老问题。目前,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机构高收费与老年人的低购买力,养老服务单一化与老人需求多样化,医护人员紧缺等,如何进一步拓展“医养结合”供给主体的资金来源,完善其服务方式以及人才培养机制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文章以马鞍山市为例,探讨新型养老模式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天地》2010,(4)
民政部:今年全国80岁以上老人将享受高龄津贴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多名代表、委员就养老问题提出建议。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表示,今年民政部将统一高龄养老津贴制度,全国80岁以上的老年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村老人精神孤寂,生活艰辛,身体状况令人担忧,高龄老人养老断层等是较为普遍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也对整个社会的和谐造成隐患。究其原因,道德伦理的蜕化和农村经济发展不足是形成问题的重要因素。强化人们的尊老养老意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完善农村养老机制,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山东省菏泽市城区某居委会对80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状况问卷调查表明,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仍起着主导作用,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和发扬,老人的儿女都尽力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并成为家庭养老的主要承担者,多数老人衣食富足,晚年生活美满幸福。但是,他们当中也有不少人生活质量较差,即使生活质量较高的家庭,高龄人养老也面临着危机感。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8.
许义平 《社区》2005,(20):10-11
居住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的高龄、独居的困难老人,无论你是不是有子女赡养,都可以享受到由政府拨款的居家养老服务,仔细算来,政府每年要为这些老人人均支付2000元,并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自2004年开始,宁波市海曙区积极开展社会化居家养老的全新探索,构建起以社区为依托的社会化居家养老体系,在提高老年人福利水平的同时,创造了居家养老服务就业岗位,走出了一条就近、便捷、专业化、低成本的“社会养老居家化,居家养老社会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在人口快速老龄化背景下,高龄老人正在成为我国老年人口中增长最快的群体。北京市作为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其高龄化比例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研究表明目前北京市高龄老人具有增速快、区域分布不均衡、失能失智问题突出、经济承受能力有限等特点,且由于低龄老人基数庞大,未来高龄化趋势显著。近年北京市在经济困难高龄老人和失能托底的保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政策的托底作用已开始显现,社区各种养老资源也在逐步得以盘活。但是仍未能充分解决养老成本高、照护矛盾突出、就医环境和无障碍环境等问题。对此文章从医养结合、宜居环境、扩大服务覆盖面等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基线数据,将养老需求和代际支持结合起来考虑,对空巢老人和与子女同住的老人、以及空巢老人群体内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空巢老人相比,有老人同住的子女家庭在经济支持和日常生活照料方面的养老负担更重;低龄空巢老人、城市空巢老人以及老年夫妻户是自我养老的相对优势群体;高龄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以及独居老人普遍面临养老需求大但代际支持弱的困境,并且这一困境呈现整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刘勤学  周明华 《社区》2011,(21):26-27
厦门市思明区开元街道虎溪社区地处老城区,辖区面积3平方公里。辖区现有常住人口7656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1245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42人,90岁以上高龄老人12人,空巢老人21人,确定居家养老无偿服务对象5人,低偿服务对象7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凸显,文章分析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在经济收入、劳动负担、养老问题、情感交流、身体健康、娱乐场所等方面的生活状况,明确提出了积极扶持农民工就近就业、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和多种渠道丰富留守老人生活等解决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各地报刊     
《新天地》2011,(10)
调查显示:中国城市老人98%自我养老据调查,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4亿,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为1300万。中国约有1000万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需要照顾,而城市老人中,98%依靠自我养老,而4成中产家庭无养老准备。(本刊综合)北京:护工带着雇主回乡收麦46岁的北漂王二运和妻子付焕芝在北京几家大医院做了十多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已超1900万,预计到2050年,80岁以上高龄老人有可能会超过1亿。民政部部长李立国透露,目前全国已有14个省份全面建立高龄津贴制度,惠及800万老人。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民政部曾对外公布:将统一高龄养老津贴制度,全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享受津贴。这对于全国一千九百多万"80后"老年人来说,不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逐步扩大,作为正式支持的养老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描述了农村老人生活状况,分析发现养老金水平太低,不能成为老人的主要生活来源,老人主要依靠子女、自我养老或者家庭养老;老人生活照料靠老伴或者子女;老人的家庭关系和睦、子女孝顺,文化娱乐生活单调,缺少社区活动;老人心理孤独感不强,但是高龄老人感觉子女孝顺程度低,而且孤独感强;老人总体幸福感较高。这些研究发现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峰 《社区》2011,(33):20-21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桃源街道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1395人,占辖区人口的17.3%,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1749人,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100余人,低保特困老人69人,三无老人9人。通过调查发现,辖区养老事业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一是居民老龄化比率偏高.  相似文献   

17.
已有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际运行中未达到预期效果,存在目标人群模糊, 核心功能不清等问题。通过滁州市居民养老服务需求的调查,构建需求=意愿×能力的模式,研究老人养老服务意愿,支付养 老服务的能力,提出以照护为核心,在居家养老基础上对空巢、独居老人加强社区综合平台的作用,突出高龄、失能、半失能老 人机构养老的支撑作用,引进社会力量,以满足老年人群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相似文献   

18.
以生理、心理、社会支持及习惯常识4个方面为切入点,利用福州市社区258名高龄老人的入户调查所得数据,对高龄老人生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是否拥有医疗保险、月收入状况、男性的吸烟程度、是否注重饮食的营养搭配、是否经常参与集体活动、对自己生活的满意度、孤独感和焦虑感,对高龄老人生理健康状况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南京市鼓楼区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城市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利用率和服务内容的覆盖率均较低,存在服务过剩的现象,但接受过服务的老人对其评价较好。老人的年龄、收入、健康状况、心理状态、生活满意度、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否了解等因素都会显著影响老年人能否有效利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应进一步评估老人的需求、完善补贴制度、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利用率,提升老人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惠老新讯     
《社区》2013,(24):28-28
政府将对"三无老人"提供无偿养老服务 民政部将建立适度普惠老年福利制度。对于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的老年人,采取集中供养或分散供养的方式,由政府负责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并提供无偿的养老服务。此外,要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在居家养老方面,以保障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人为重点,借助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