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司马光(公元1019年——1086年),字君实,宋代陕州夏县人(今山西省夏县),是宋代著名的史学家、政论家、哲学家。司马光的哲学著作较多,在他的文集里除收有《迂书》、《原命》、《说玄》、《致知在格物论》、《中和论》等专著外,对杨雄的著作《太玄》、《法言》等注解或集注,也比较集中地反映司马光的哲学思想。现分别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
司马光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之一,是在近八九百年内影响很大的历史人物之一,是一位有不朽名著的历史学家。他是在宋哲宗元祐元年九月初一日(公元1086年10月11日)逝世的,986年10月是他逝世的九百周年。关于司马光的生平,不但《宋史》上为他立传,而且苏轼、范镇为他所做的《行状》、《墓志铭》,以及清人陈弘谋和顾栋高为他所做的两部《年谱》,都流传至今。司马光本人的文集既有一种《司马文正公文集》,还有一种《司马文正公传家集》。我们现在还要向大家介绍一部有关的书,那就是《涑水司马氏源流集略》。这是明朝万历年间所编成的一部书,是一部可靠的书,是一部不但为现代人所少见,而且连为他编纂年谱的陈宏谋和顾栋高也都不曾见过的一部书。司马光的家乡是山西夏县的高堠里,因为涑水环行其地,所以司马光就自称为涑水人氏,他  相似文献   

3.
司马光是我国11世纪一位伟大的史学家,也是在政治上颇有影响的人物。他给后人留下的宏篇巨制《资治通鉴》一书,不仅是中国史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而且在世界史学发展史上,也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这样一部史书,很值得我们研究。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生于光山县(今河南光山县),故名光。司马光自幼聪颖老成,勤奋好学,尤其酷爱史  相似文献   

4.
<正> 山东省龙口市第二次徐福研讨会于9月10日至12日在东莱宾馆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北京、上海、河南、江苏、安徽、辽宁、山东等省市及海外专家学者共八十余人。会议就徐福故里、徐福东渡、徐福研究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认真的讨论。关于徐福故里问题,学术界有三种看法:一是江苏赣榆说,二是山东黄县(今龙口)说,三是琅蚜(今胶南市)说。与会人员经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徐福为齐人是可信的。问题是对齐人的含义人们有不同的看法,一为秦齐郡,二是战国齐国,三是齐地。如果是齐郡,  相似文献   

5.
司马光既不出生在故乡,也不寿终于家园。尽管如此,作为故乡的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在司马光心目中仍占有重要位置,他在故乡的行迹,应当作为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司马光具有浓重的儒家思想。早在康定元年(1041)给彦太初杂文集所写的序言中,就有明确阐述。他称赞彦太初“读先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在其身与乡党。”从字面看,是称赞别人的,但实际上,正是发表了青年司马光(二十二岁)对读书、修养和治世的看法,即读书为求义理,求义理在于修身。考察司马光的一生,其修养极高,履道醇固,诚心自然,在朝为忠臣贤  相似文献   

6.
后赵皇帝石勒(274-333)故里,有今"武乡说"、今"榆社说"、今"和顺说",所以引发争论。史学界一些同仁把晋置的武乡县(在榆社北)与今日的武乡县(在榆社南)的区域方位混为一谈,故今"武乡说"是不能成立的。晋时所治的武乡县治所,虽在今榆社县北二三十里的地方,但毁于战火,今遗址不存,况且榆社境内无石勒村庄,故今"榆社说"也是站不住脚的。石勒建立后赵政权后,别置武乡郡,郡治所随晋武乡县城,辖沾(今和顺县与昔阳县一部分)、涅(今武乡故城一带)、武乡(今榆社县北)和轑阳(今左权县)四县。和顺汉时属上党,后赵时属武乡郡地区,至今县北十多公里处尚有千年以上历史的石勒村和李阳村(镇)。李阳村(镇)即是当年与石勒争沤麻池的武乡名士李阳的故居,且留有古阁建筑、石碑等文物佐证。史称"石勒上党武乡人"确切地点,就是现在的和顺县石勒村。  相似文献   

7.
近年,报刊上发表的一些介绍和涉及到王昭君的文章和著作中,有说王昭君是今湖北秭归县人的,也有说是今湖北兴山县人的。这两种说法究竟哪一种对呢?有关王昭君的史料记载,始见于东汉班固撰修的《汉书》。但作者并来指出王昭君是何地人,记载得也很简略,对王昭君的家世几乎没有提及,只是同朝人文颖在注解《汉书》时,称王昭君是“本甫郡秭归人也”。文颖曾任荆州从事,荆州被包括在南郡。也许有这个原因,文颖本来不是注释《汉书》的名家,也得到后世尤其是唐代注家颜师古的肯定(见《汉书·元帝纪》)。在南朝人范晔著的《后汉书》中,也有一节关于王昭君的记载,只是说王昭君是“南郡人”。究竟是南郡何处人,也未载明。我们现在说王昭君是秭  相似文献   

8.
刘晓林 《云梦学刊》2012,33(5):34-36,67
屈原故里是研究屈原的诸多学术争执中一个常见的话题。关于屈原的故里,最早记载屈原生平事件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没有文字的记载,后人普遍认为秭归是屈原的故里,及后又有江陵说、奉节说、临湘说、汉寿说等诸多说法。如果从屈原代表作《离骚》中所描写的本草来考察其故里,则会发现,在人们对屈原故里的诸多判断中,秭归说应该是最为合理和科学的。  相似文献   

9.
民歌《小放牛》说:“杨六郎把守三关口”;话本说:“六郎三关为元帅”。三关者何地?史家有考,乃瓦桥关(今雄县城)、益津关(今霸县城)、高阳关(今高阳东旧城村)是也。其实,杨六郎把守的不独三关而已,从泰州(今满城县)狼牙山到泥沽海口(今天津军粮城泥沽村),曲折两千里,都是杨六郎的防地。 “六郎”威名,契丹畏称 杨六郎即北宋名将杨业(亦称杨继业)的长子杨延昭。延昭本名延朗,因避圣祖赵玄朗之讳,于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改名延昭。他既然是杨业的长子,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肇州考     
金元时期,东北肇州治所究竟在那里?这一问题,目前中外学者的看法尚不一致。有认为在今第二松花江北伯都纳东南的珠赫城(又叫珠家城)。有认为在今第二松花江以南。还有认为在今肇东县四站八里城。根据历史事实加以考证,我认为肇东八里城是元肇州治所,而金肇州则在肇源县望海屯古城。《金史·地理志》记载:“肇州下,防御使,旧出河店也。天会八年以太祖兵胜辽,肇基王绩于此,遂建为州”。由此知金肇州即辽代的出河店。同上书《太祖纪》记载辽天庆四年(公元1114年)阿骨打举兵抗辽时,当年九月汇诸路谋克于来流河(今拉林河)畔,并向士兵发布告谕,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故里在何处?至今众说纷纭。较流行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一、《中国文学史》(十三所高等院校编)及中学语文书上的介绍是:“陶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二、古典文学知识丛书《陶渊明》(上海古籍出版社)中的说法是:“浔阳郡柴桑县(今江西九江西南)”。 三、《庐山历代诗选》(江西人民出版社)陶诗作者注中,说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荆林街)人”。  相似文献   

12.
箕子与朝鲜研究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箕子与朝鲜的研究,当前主要有今朝鲜平壤说和我国辽西说。平壤说源于东汉郑玄、应劭、高诱等注,为今之通说,而辽西说为后出。通过对史书记载和考古遗存的研究,我们认为“箕子适朝鲜”在辽西;真番、朝鲜在辽东;燕伐朝鲜,朝鲜亡入海(今朝鲜半岛),为“乐浪朝鲜”。箕子、朝鲜侯的迁徙以及朝鲜王准亡入马韩,与在不同时期发生的政治、军事事件是相关联的。对箕子与朝鲜的研究,重在从史实中探讨真象,提出一系列与通说不同的见解,供研究时思考。  相似文献   

13.
鲁迅在一九三五年三月二十二日的日记里,有这么一段记载:“为今村铁研、增田涉、冯剑丞作字各一幅,徐訏二幅,皆录《锦钱余笑》。”鲁迅为友人们录写这些条幅,用心十分良苦,意义十分深远,对于我们研究鲁迅晚年的思想大有裨益。关于给今村铁研和增田涉两位日本友人作字,经过如下:一九三五年一月二十五日,鲁迅收到增田涉来信,信上说,他有位做医生的亲戚,因慕鲁迅之名,想请鲁迅写几个字,增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战国晚期楚国著名辞赋家宋玉的故里,有钟祥、江陵、秭归、宜城四说。前三说论据都很单薄、脆弱、牵强。根据大量的历史文献记载,可以断定宋玉的故里应当是湖北宜城。  相似文献   

15.
公元684年,武则天在派兵镇压了徐敬业扬州兵变后,一次在盛怒之下,召集群臣,告诉他们:“朕事先帝二十余年,忧天下至矣!公卿富贵,皆朕与之;……今为戎首,皆出于将相,群臣何负朕之深也!且卿辈有受遗老臣,倔将难制过裴炎者乎?有将门贵种能纠合亡命过徐敬业者乎?有握兵宿将,攻战必胜过程务挺者乎?此三人者,人望也,不利于朕,朕能戮之,卿等能有过此三者,当即为之;不然,须革心事朕,无为天下笑。”这段出自《唐统纪》的记载,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考异》中认为,“恐武后亦不至轻浅何此”,而不加采用①《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采取了这段文字,我认为,这段  相似文献   

16.
《快乐青春》2020,(4):37-37
在现代汉语里,骨朵一般指花苞,这么充满美妙想象的东西怎么会是兵器呢?可骨朵在我国古代(确切地说是在宋代以前)确实是一种厉害的兵器。宋人吴处厚的《青箱杂记》记载:“昔徐温子知训在广陵,作红漆柄骨朵,选牙队百余人,执以前导,谓之朱蒜。”这是关于骨朵较早的文字记载。  相似文献   

17.
汉略阳城是甘肃古代著名的军事重镇,后因种种原因湮没无闻。由于年代久远,记载简略且不一,其城到底在何处?至今说法种种,仍是一悬案。对汉略阳城地望,从史料上看,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 陇城镇西北说有人主张汉略阳城在唐陇城县(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九十里之陇城镇)西北。持此说法的代表史籍为《后汉书》李贤注及《通典》。《后汉书·卷一下·光武下》记载: (建武)八年(公元32年)春,正月。中郎将来歙袭略阳,杀隗嚣守将而据  相似文献   

18.
吴广平 《江汉论坛》2003,(10):73-75
关于战国晚期楚国著名辞赋家宋玉的故里,有钟祥、江陵、秭归、宜城四说.前三说论据都很单薄、脆弱、牵强.根据大量的历史文献记载,可以断定宋玉的故里应当是湖北宜城.  相似文献   

19.
姜尚故里考     
马家敏 《学术界》2001,(6):190-195
史籍记载,姜子牙是古吕国人,而中国历史上先后有两个古吕国.本文论证1.姜子牙是上古吕国人;2.上古吕国在新蔡县境;3.新蔡县境内的姜寨(今属临泉县)是姜子牙的故里.  相似文献   

20.
<正> 全国孙膑故里研讨会于1992年4月18日至20日在山东省郓城县举行。来自全国七省市的历史、地理、考古、文博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编辑、记者等70余人出席了会议,提供论文48篇。经过讨论、访问和实地考察与会者较一致地认为,孙膑故里在郓城古邑廪丘的依据最为充分。目前对孙膑故里存在三说:阳谷说、鄄城说和郓城说,以后二说争论较烈。《史记》载:“膑生阿鄄之间。”阳谷说取阿(阿在今阳谷县境),鄄城说取鄄(在今鄄城县境),郓城说则取阿鄄之间。阳谷说认为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