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穆木天20世纪二、三十年在代理论和创作上的转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从"现代"走向"现实"的一个特例。以穆木天生平、创作与理论主张为基础,可以看出穆木天的转变不但与其东北诗人的情感有关,而且,这种转变还包含着不同文化语境下诗人创作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谭诗》首次将西方象征主义的“纯诗”概念,作为反驳“散文化”的有力武器引入中国诗坛。穆木天一方面横移西方象征主义的观念为逻辑起点,一方面又在具体论述中竭力抹去其超验色彩,这既来源于辰野隆的启示,也表现了穆木天试图建构中国“纯诗”理论的努力,并直接导引了中国化的“纯诗”理论与西方象征主义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3.
八月金秋,正值穆木天先生诞辰90周年之际,由北京师大、吉林大学、中山大学、东北师大、云南大学、广西师大、四平师院、吉林师院、吉林省社科院文学所、吉林市作协、伊通满族自治县发起,由吉林师院、伊通满族自治县主办的“全国首届穆木天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9月12日—17日在  相似文献   

4.
穆木天作为西方象征主义诗学的早期引进者和创作实践者,对于象征主义诗学的接受经历了汇通、重组与汰变的历程,不仅展示了东西文化碰撞、交融的复杂性,而且在今天也仍具有丰富的理论启示意义和文化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风、许杰、苏雪林和穆木天的作家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胡风、许杰、苏雪林、穆木天四人对周作人、林语堂、张天翼、沈从文、徐志摩五位作家的专论,就作家论的批评立场、思想视角及对于理想美与艺术美的价值评估等方面作了评析。  相似文献   

6.
穆木天、王独清的“纯粹诗歌”理论主要包括诗的“纯粹性”、“统一性”、“持续性”;“诗的思维术”;“诗的文章构成法”等内容。诗的“纯粹性”主要是指诗歌形式的“纯粹性”;诗的“统一性”是说一首诗所表现的内容要单纯、完整;诗的“持续性”是说一首诗所表现的内容应该是连续的和延续的;“诗的思维术”是指诗的思维方式;“诗的文章构成法”是指诗歌创作中所使用的“暗示”手法和“‘色'‘音'感觉的交错”。穆木天、王独清的诗论明显地受到了法国象征主义诗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穆木天、王独清对象征主义诗论的贡献主要在于首先较为系统地提出并阐释了象征主义诗论,戴望舒对象征主义诗论的贡献主要在于发展了象征主义的诗论,那么梁宗岱对象征主义诗论的贡献则主要在于建构了由"纯诗"说、"象征"说和"契合"说构成的象征主义诗论体系,成为中国象征主义诗论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李秀卿 《兰州学刊》2011,(12):213-215
1933年9月间,楼适夷和穆木天围绕楼译《二十世纪的欧洲文学》展开的关于误译的论争,实质上反映了当时两种不同翻译观念之间的激烈碰撞。论争最后以鲁迅的表态而告终。鲁迅对翻译批评中"专揭烂疤"的做法的批评,体现出鲁迅对中国现实的深刻洞察和认识,以及对进步文艺的精心呵护,为文艺青年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穆木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出现的有影响、有贡献的诗人、翻译家和教育家。他一生对祖国、对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由衷地热爱,对帝国主义、对封建势力、对国民党反动统治满腔憎恨。他博学多才,兴趣广泛,在诗歌创作、诗歌理论、散文创作,在翻译和研究外国文学、儿童文学,在开展新诗歌运动,培养外国文学研究和教学  相似文献   

10.
柴华 《北方论丛》2012,(3):29-33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象征主义诗学体系建构过程中,周作人"象征即兴"的观点旨在为初期白话新诗寻找一条发展新路,梁宗岱对法国象征主义的"合理误读"则蕴涵了中国现代象征主义的基本质素和理论构架,而穆木天从尊奉象征主义到否定象征主义,把诗歌的社会价值等问题带入诗学建构领域。由此看出,中国的文化传统、社会现实、接受者的认知能力和期待视野都参与着理论传播图景的再建构。  相似文献   

11.
略谈一个诗歌流派——中国诗歌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诗歌会成立的历史背景 中国诗歌会是作为“左联”的外围组织、外围团体而成立的。时间是在1932年9月间。据穆木天在他回忆的遗稿中说:该会当年是由本人倡议,经“左联”批准成立的〔柳倩:《左联与中国诗歌会》,见《左联回忆录》(上)〕。由于时间过去得太久,  相似文献   

12.
张新颖 《中国学术》2000,(3):162-181
白话新诗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倡导一开始就包藏着深刻的危机,只不过这种实践和理论被统摄在新文化对旧文化、新文学对旧文学、新诗对旧诗的革命性紧张关系之中,在双方对垒的非常时刻,尚无暇充分注意自身内部的问题。当这种关系得到缓解乃至基本消失,问题马上就暴露出来。1926年,年轻的穆木天盛气凌人地指出:  相似文献   

13.
忆木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由于长期游离于文艺界之外,欠了不少的文债,内心总觉得不安。这次穆木天的《诗选》将要出版,我不能不鼓起勇气,提起早已不听使唤的笔,开动因懒散成性而变得迟钝的脑子,逼出这篇短文。不然,实在太对不起年轻时期有过一度深交的我的这位学友了。木天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辛勤写作的一生,在创造社同人中是比较有成就的。他主要是一位诗人。除了教育工作外,还做了不少翻译工作。他的诗作不算少,我熟悉的只是他大  相似文献   

14.
陈太胜 《社会科学》2005,2(5):110-117
"纯诗"理论是中国现代象征主义诗学最为重要的理论命题.它的外来源头是法国象征主义诗学,但它又是一种经过中国理论家改造的本土化的中国现代诗学理论,诞生于中国现代新诗由"散文化"到"纯诗化"的发展过程中.最早提倡纯诗的是后期创造社诗人穆木天与王独清,梁宗岱在20世纪30年代对"纯诗"理论作出了最为深入的阐释,李健吾则将它用来评论当时的现代派诗人作品."纯诗"理论为中国新诗的现代化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穆木天离开人世,已经将近十二年了。前年的十一月,我们在北京的八宝山举行了木天、彭慧夫妇的追悼会,将他俩的骨灰奉安于革命公墓;今年,大家又着手编印木天的诗选。按我们古人的算法,十二年是谓“一纪”,时间不可说是不长;古人还有“增寿”与“减寿”之说,说是行好事者得增寿,行坏事者将减寿,不论是增还是减,都用“一纪”来计算的。这是不是迷信呢?彭慧和木天都是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林彪、“四人帮”的迫害而  相似文献   

16.
1927年在戴望舒的写作道路上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戴望舒完成了由《雨巷》到《我底记忆》的转变。这种转变被戴望舒本人和后来的诸多评论者解释为从诗的音乐性到非音乐性的转变。本文将这种转变界定为由“唱”到“说”的诗的语调的转变。这种转变对戴望舒本人来说是诗艺的一大进展,而对中国的新诗历史来说,也代表了由穆木天、王独清等人过分注重音韵的具有浪漫主义诗风特点的早期象征主义到真正注重诗质的中国现代派诗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实主义诗学形态,萌芽、发端于梁启超和王国维,后经"五四"、初期革命文学、左翼文学和20世纪30年代诗歌大众化运动,到40年代逐渐经历了一个抽象化和意识形态化的迁移过程.中国现实主义诗学形态有两个相对的发展路数:一个是王国维--胡适--文学研究会诸人--蒲风(半个)--臧克家--艾青等一路,另一个是梁启超--陈独秀--早期普罗诗派--创造社转向作家(郭沫若、穆木天、冯乃超等)--瞿秋白、周扬等一路.中国的现实主义诗学形态是既不同于西方又不同于中国古代的"第三种诗学形态".  相似文献   

18.
由东北三省文学研究所和沈阳师范学院、辽宁师范学院、锦州师范学院等单位派人参加的《东北现代文学史》编写工作协作会议十月在沈召开。该文学史的编写,是在近几年来学术、教学工作者对东北沦陷时期(日伪占领时期)文学状况的研究、对东北作家群的研究基础上开始的。与会者指出,《东北现代文学史》应是一部新民主主义,亦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学运动发展史,它的成就和经验,应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的光辉一页。萧军、萧红、舒群、端术蕻良、骆宾基、罗烽、白朗、金剑啸、穆木天、李辉英、塞克、高兰、金人、马加等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新诗理论批评从诞生起 ,自始至终存在着两对最基本的矛盾 :一是西方现代诗学与中国传统诗学的矛盾 ,二是坚持启蒙救亡与坚持诗歌本体的矛盾。针对第一对矛盾 ,袁可嘉、唐等“九叶”派诗论家继承“五四”以来周作人、梁宗岱、朱自清、穆木天、闻一多、朱光潜等前辈新诗理论批评家融汇中西诗学的理论成果 ,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诗学 ;针对第二矛盾 ,胡适、象征派、现代派、七月诗派等诗论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在此基础上 ,九叶诗派提出了“在现实和艺术之间求得平衡”的主张。中国现代新诗理论批评正是在不断地寻求妥善解决这两对基本矛盾的实践过程中 ,逐步萌芽、滋长、发展、丰富、深化的  相似文献   

20.
穆木天(1900、3、26——1971、10),原名穆敬熙,吉林省伊通县人.他不但是著名的诗人、诗教活动家和翻译家,同时又是杰出的诗歌理论批评家.他自1924年起就开始诗歌理论批评活动,1939年以后大体上不再从事诗歌理论批评.在这长达十五、六年的时间里,他大约撰写了六十多篇诗歌理论批评文章.1938年9月,他还曾由生活书店出版过专著《怎样学习诗歌》.他的诗歌理论批语文章紧密结合新诗创作的实际,既能从宏观上把握诗坛现状,又能从微观上阐明新诗创作的具体美学问题.因此,他在建国前每一历史时期的诗论,都能高瞻远瞩,为我国新诗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