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传播和应用为基础的经济.由于信息化发展和知识作用的提高,出现了产业结构软化,即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和物质资源的投入相对减少,脑力劳动和科学技术的投入相对增多,例如:对于农牧渔业来讲,由于生物工程技术、遗传工程技术、海洋工程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应用,使农牧渔业日益向着工厂化、离土化、人口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就大大减少了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在工业部门中,由于生产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从产品研究开发设计,加工制造到质量检验的整个生产过程日趋软化,出现了大量由电脑操纵的无人车间、无人工厂,体力劳动者逐渐减少.在社会成员的组成中,由工业经济社会以劳动大众为主体转变为知识经济下的脑力劳动为主.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除了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外,还包括科技劳动、创业劳动、经营管理劳动、教育艺术劳动和第三产业的服务劳动。这些劳动都是复杂劳动,都能创造价值。马克思创立了劳动价值理论,并作出了杰出贡献。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和邓小平都不同程度地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处理价值生产与分配的关系,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4.
三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问题,我在1963年和1965年曾先后发表过两篇文章(载《经济研究》1963年2期和1965年1期),试图阐明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理论及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运用,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划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在“文化大革命”中曾因此而受到批判。最近一年以来,我国报刊杂志上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直接或间接地又把这问题提  相似文献   

5.
于澄 《南京社会科学》2002,9(Z2):276-283
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身份、劳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科学研究、管理活动、投资活动、第三产业等都是劳动(脑力或体力的耗费),同样创造价值。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劳动者的共同富裕和主人翁地位的确立,都需要劳动至上、劳动本位的经济理论来支持。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应与时俱进。只要是人类劳动,而且是进行交换的劳动,就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6.
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双轮驱动,催生了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科技型生产方式。伴随生产方式的这一深刻变革,剩余价值生产方法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依据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现代科技型生产方式下的剩余价值生产进行系统考察发现,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将趋向终结,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已成为主流方法,高端科技型企业的"无人化"剩余价值生产方法渐趋成熟并呈现迅猛发展态势。这一系统的考察研究对于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高端科技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企业健康发展和创新竞争力提升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原生形态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以实践思维方式为主的方法论,主要包括从现实实践出发而不是从理论原则出发、从注重实体思维转向注重关系思维、不是把世界当作事物的集合体而是当作过程的集合体、不仅从客体方面而且从主体方面理解事物的方法等;第二层面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为主要内容的基本理论,唯物史观从广大人民群众持久的行动动机后面找到了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揭示了历史发展的一般运动规律,剩余价值理论从研究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运动规律,找到了劳资对立的根源。正是由于这“两大发现”最终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为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第三层面是内容丰富的战略和策略理论,仅就其制定原则而言,主要包括从具体国情出发、与时俱进、近期利益和长远目标相统一、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等。三个层面构成一个从“内核”理论到基本理论到一般原理的从抽象到具体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8.
在整个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逐渐从法学和哲学研究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从这一时期马克思的手稿和著作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接受与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具体过程。《穆勒评注》揭示了李嘉图的价值及其规律的理论失误并总结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认识到了“劳动”概念的复杂性,为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准备;《神圣家族》从社会物质生产角度审视了价值问题,并认可将劳动时间作为价值衡量标准的主张。《评李斯特手稿》认识到了交换价值是商品的抽象属性,劳动力商品的观点初现雏形;《德意志意识形态》阐明了作为科学方法的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生产成本与商品价值的关系。以唯物史观为方法论,《哲学的贫困》发现了商品价值量的规定,《雇佣劳动与资本》则充分揭示了价值的社会属性。梳理这些早期文本的演进脉路,我们发现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与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是相互交织与促进的,特别是他对劳动价值理论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首先发现并论证的.以劳动二重性为依据,马克思在扬弃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观点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全部政治经济学的起点和枢纽,是坚持和发展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一环.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基本原理具有普遍适用性,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又存在历史的局限性,必须与时俱进,在坚持的基础上对其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经济学界流行的观点是,生产劳动只能以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为限。但是,早在六十年代,以及在近年来重新展开的讨论中,有的同志提出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某些劳动也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的新见解。我认为这种见解比较符合马克思研究有关生产劳动问题的方法。然而,至今仍有不少同志对此持保留态度。他们认为如果把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范围划得这样宽,那么是否还能承认非生产劳动的存在呢?究竟什么是划分生产劳动同非生产劳动的界限?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生产,从生产物的现象形态上划分,基本是两种:一种是产品生产,一种是商品生产。那么,社会主义的生产,究竟是产品生产还是商品生产?我认为从本质上看仍是商品生产,它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更要生产价值、生产利润;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了它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进步、产业机构升级和分配方式多样化,使剩余价值论面临新挑战。回应这一挑战,必须拓展劳动、价值的外延,使劳动价值论进一步中国化,从而为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增进社会和谐服务。  相似文献   

14.
从马克思《资本论》由简单劳动过程的观点得出的一般生产劳动概念的中介性,生产劳动范畴的社会本质,一般生产劳动概念的普遍适用性及一般生产劳动概念的方法论意义阐释了对《资本论》一般生产劳动概念本意的理解。其逻辑结论是:马克思《资本论》的一般生产劳动概念不含有只限于物质生产的意义,把一般生产劳动概念限于物质生产的传统理解不符合马克思《资本论》的本意。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按照什么标准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下面仅就这个问题,谈几点肤浅认识。一、生产劳动是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重含义的概念任何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过程都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马克思考察资本主义生产劳动正是从这两方面出发的。首先,马克思从生产力的角度,即从简单劳动过程的结果,考察了生产劳动的一般。马克思写道:“劳动过程首先要撇开各种特定的社会形式加以考察。”①“如果整个劳动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从产品的角度加以考察,那么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②所以从马克思对生产劳动所作的最抽象最一般的表述来看,或者从一般劳动过程的观点看,只有创造物质产品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6.
破解"价值总量之谜"——与谷书堂教授切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总量之谜"实际上是对劳动价值论的挑战.破解此谜的关键在于突破劳动价值论的框架、思路和结论,确认多元经济价值原理.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劳动理论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的始终。生产劳动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论证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生产劳动创造出的生产关系,又进一步规定着生产劳动的内涵与范围。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的生产,马克思揭示了在资本这种生产关系下,资本雇佣劳动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这一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劳动的社会规定性。而生产劳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定义,要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对生产劳动内涵的一般分析与具体考察,抽象出分析生产劳动内涵的方法框架,结合经济发展实际,既要肯定其以创造利润为发展目的,也要坚持其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为存在价值,自觉维护好生产劳动的基础性地位,严防脱实向虚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政治经济学分析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光伟 《江汉论坛》2008,3(4):10-1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需要从"问题"中升华出政治经济学的"最高理论"--马克思主义总体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以这一科学范式作为明确的理论指导,其主体内涵是通过劳动过程整体历史(演化)观,重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总体分析框架:劳动过程一价值一资本一市场经济,从而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析内生于历史逻辑过程.这一范式并不意味着对于劳动价值论的任何的放弃,而是着眼于将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具体经济理论逻辑及现实逻辑作为分析范式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已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或者说是在计划指导下的商品经济,这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这是我们多少年来经济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那么与此相联系的,作为整个经济运行出发点的劳动是否具有直接社会性,同样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对此经济理论界无论教科书还是报刊杂志几乎都在沿用以往的传统观点,即认为社会主义劳动都  相似文献   

20.
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读书笔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铁映 《东岳论丛》2003,24(6):5-16
《资本论》问世一百多年来,世界经济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新的问题都需要在深入研究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回答。经济学研究,特别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其根本目的和出发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或者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是研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学问。我们今天研究马克思主义或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要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生产方式和基本生产关系,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