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有经济调整是今后我国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战略性任务,也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的一项全新的探索.本文就建立国有经济退出通道、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以及企业改制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前提下,构成企业的市场退出壁垒主要是经济性的。而我国国有企业由于制度性的原因,其退出壁垒不仅包括一般经济性壁垒,还包括许多非经济性壁垒。为促进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可采取为国有企业合理定位、积极发挥非国有企业的作用、实行产业结构调整援助等政策支持,降低国有企业退出壁垒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 ,我国仍会有大量国有经济从竞争性产业中源源不断地退出 ,研究国有经济如何从竞争性产业中退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陷入债务困境的症结即在于其治理结构的内在缺陷.要使"债转股"健康运行,必须将"债转股"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退出有机结合,构造我国经济健康运行的坚实基础--科学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有经济比重畸高并散在各行业,优势产业不突出,企业规模偏小,素质不高,未能起到理想的主导作用,而发达国家的国有经济高度集中于资本密集、最低规模巨大、壁垒性强、公共效用高、基础性强的天然垄断和整齐划一的产业和部门,体现出制度效益优势。国有经济与其它各种经济成分依据自身的优势,资源配置的效率及对其它产业、部门、地区的影响力来进行自己的产业定位,并逐步地、有规划地、分层次地进入与退出某产业是改革的必然,实施办法具体概括为“四抓四放”或称“四进四出”,即抓大放小,进入大企业,从小企业退出;抓高放低,进入高新技术产业,从低技术产业退出;抓上放下,进入上游、基础、原料产业,从下游加工产业退出;抓公放非,进入公益性、福利性产业,从非公益性、非福利性产业退出。以上四个方面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国有经济的进入与退出只能渐次推进  相似文献   

6.
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 ,是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鉴于当前国有经济职能过泛、覆盖面过宽且效率低下的事实 ,以及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应该扮演的职能 ,这种战略性调整在竞争性领域 ,主要表现为一种退出。国有企业在竞争性领域的退出 ,要把握好退出的时序与方式 ,以期优化国有经济的退出效率 ,降低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安全的震荡程度。  相似文献   

7.
国有资本的退出及其机制的形成 ,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基础和前提。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对国有经济职能和作用的定位 ,提出在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中坚持“有进有退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是实现国有资源合理配置 ,提高国有经济整体素质的关键。只有改革企业体制和机制 ,发育资本市场体系和各类中介机构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针对不同的企业采取不同的国有资本退出途径和模式 ,才能促进国有资本有效的流动 ,并进一步融入社会范围的资本运作体系 ,形成市场经济下有序的资本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国有经济布局的现状分析 ,阐述了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必要性 ,提出了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操作思路 :一是收缩战线 ,从布局分散变突出重点产业 ,优化国有经济结构 ;二是产权调整 ,实现有国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 ,推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三是盘活存量 ,优化增量 ,使国有资本在中小企业有序退出  相似文献   

9.
论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中的进与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国有经济要从大部分竞争性行业中退出,要进到关系国有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在实施国有经济进退的过程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正确处理进与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关系,研究和建立国有企业退出的机制,研究和制订国有企业进入的原则,抓大放小,对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改组,并且把国有经济的进与退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理论界一部分人对国有中型企业退出国有经济序列深感忧虑.其实,相当数量的国有中型企业退出国有序列,没有违反而是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没有削弱而是增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没有损害而是有利于公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国有资产转让过程中,公司国有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不一定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管理层收购不应该承担流失国有资产的责任;赋予国资委国资出资人身份依然不能根除国资产权主体天然缺失的弊端。实践中确实存在国有资产市场性流失的不良现象,但这不能成为无期限延迟国企改制的借口。国企通过重组壮大国有经济,对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必须加快包括管理层收购在内的国企产权改革。  相似文献   

12.
政策性负担造成国有经济高生产成本的内生性,政府在改革中的激励机制决定其有动力为国企提供补贴。本文从政府改革净收益的视角构建了一个解释软预算约束的公共选择模型。国有经济进入布局战略性调整阶段后,显性和(或)隐性的软预算约束,成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制约力量。软预算约束和扭曲的资本价格维持了国有企业不符合中国资源禀赋优势的技术结构,影响了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效果。最终完成转轨必须改变旧的发展战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加大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力度仍具必要性。当前国有企业更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国有经济更集中于战略性产业、国家资本的高级化以及国家资本面临巨大的流失风险等因素,为进一步实施国有经济的战略重组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的交易成本总的划分包括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交易成本、企业与外部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及企业内部管理交易成本三大类。从企业管理者处理政府管制所花费的时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代理成本对企业效率的影响度量进行分析,可见,国有企业的交易成本非常高,导致总成本踞高不下,经济效率低。为此,应从实行复合产权制度,强化法律契约,规范市场信用秩序和完善企业内部组织制度等方面来降低国有企业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必须实现国有资产的产权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才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单一目标的顺利实现,并顺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16.
通过使用2002~2007年商业银行贷款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国有经济比重与银行贷款增长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国有经济比重对信贷资金配置的影响在不同商业银行之间存在差异,相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安排中的国有经济比重对信贷资金配置的影响更为显著。这表明,中国近年来"所有制信贷歧视"现象仍然存在,这不仅制约了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在于加快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7.
“十三五”时期,为了适应经济增速趋缓、结构趋优、动力转换的经济新常态,必须推进新一轮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当前国有经济存在总量大,但功能定位模糊、过于集中于重化工业、地方国企扩张较快、创新方向和效率还不能满足创新型国家的要求,面临国际"竞争性中立"的严峻挑战、自然垄断性行业有效竞争不够和竞争性行业产业集中度不高等问题。“十三五”时期的新常态下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应该重"质"轻"量",不再纠结于国有经济占整个国民经济的具体比例高低的"数量目标",而应更加看重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促进国有经济更好地实现其功能定位和使命要求的"质量目标"。具体需要基于功能定位分类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基于国家战略性标准和公共服务性标准选择调整国有经济的产业布局、基于全面深化改革和优化市场结构双重目标来协同推进国有企业兼并重组。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改革已走过了20年,在这20年中我们从“抓大放小”“放权让利”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济结构调整”,可谓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如今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关阶段,所涉及的都是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建立,有利于理顺国有产权,必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本文从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入手,分析成立国资委的意义,谈谈如何更好地监管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9.
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和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 ,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搞好整个国有经济的有效途径。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应妥善处理企业负债 ,妥善安置下岗职工 ,有效剥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改组应走出认识上的误区 :资产流动不是资产流失 ;“抓大放小”不是“一卖了之” ;资本运营不是搞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国有企业是一种独特的制度现象,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企业组织形式。其制度变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的行为较之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亦发生了重大变化。改革初期国有企业之间“三角债”的出现和泛滥是造成当今中国社会企业缺失诚信的制度性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