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瞿林东 《河北学刊》2003,23(4):146-148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是河北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一部大型史学丛书 ,意在总结、积累史学成果 ,为当今的史学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参与这部丛书编辑工作的几位同志 ,分别就这部丛书的编纂旨趣、编纂体例、学人评介、审阅校勘、学术价值等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可作为广大读者深入了解这部丛书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越 《河北学刊》2003,23(4):148-151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是河北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一部大型史学丛书 ,意在总结、积累史学成果 ,为当今的史学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参与这部丛书编辑工作的几位同志 ,分别就这部丛书的编纂旨趣、编纂体例、学人评介、审阅校勘、学术价值等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可作为广大读者深入了解这部丛书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周文玖 《河北学刊》2003,23(4):151-153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是河北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一部大型史学丛书 ,意在总结、积累史学成果 ,为当今的史学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参与这部丛书编辑工作的几位同志 ,分别就这部丛书的编纂旨趣、编纂体例、学人评介、审阅校勘、学术价值等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可作为广大读者深入了解这部丛书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徐梓 《河北学刊》2003,23(4):156-158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是河北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一部大型史学丛书 ,意在总结、积累史学成果 ,为当今的史学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参与这部丛书编辑工作的几位同志 ,分别就这部丛书的编纂旨趣、编纂体例、学人评介、审阅校勘、学术价值等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可作为广大读者深入了解这部丛书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全面回顾了何炳松在商务印书馆主持和从事编辑工作的基本情况。指出他主编过3套历史丛书,合编过3套社会科学丛书,并强调他为出版进步史学论著、李大钊的《史学要论》的开明态度。何炳松在史学方面的一项突出贡献是率先把美国新史学派的理论和史学著作介绍到中国来,他以中国史学传统与西方资产阶级史学互相印证,可谓是融会古今,学贯中西。在提高编辑业务水平、审定译名、编制古籍索引上他也有新的见解。可见何炳松不仅是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又是成绩卓著的编辑和出版家。  相似文献   

6.
《四库全书》从乾隆三十八(1773)年开始纂修,历时十三年之久,才告结束.它是我国历史上编纂工程最浩大、数量最多的一套丛书.对这部举世闻名、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确有充分了解之必要.  相似文献   

7.
《四库全书》的形成和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库全书》从乾隆三十八(1773)年开始纂修,历时十三年之久,才告结束。它是我国历史上编纂工程最浩大、数量最多的一套丛书。对这部举世闻名、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确有充分了解之必要。一、《四库全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纂修经过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凡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和文化相对繁荣的阶段,几乎都曾以国家之力编纂大型图书,借以总结封建文化的成就、炫耀文治、强化封建统治。清代以前中国历史上编辑的类书,以三国时期魏文帝叫王象等编的《皇览》为最早,以唐代《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宋代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明代的《永乐…  相似文献   

8.
<名臣碑传琬琰集>是南宋学者杜大硅编纂的一部碑传资料汇编,不仅在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学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其编纂特点和史学价值对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过去的研究者大多从史料学的角度肯定其考史成就,而指摘其编纂体例.今天应该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深入阐发此书的编纂特点和史学价值,进一步丰富中国史学史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章学诚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史学理论家,他对史学宗旨、经与史的关系、史家著述之道、历史编纂学以及方志理论等都有过精辟的阐述,亦多创新之见.他的许多史学观点对当今史学研究和方志编纂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处于重要阶段的唐代,是典制史著编纂的开拓和创新时期,成果卓著.其编纂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编纂特色,均对史书体裁和史学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并对后世典制体史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史籍考》作为一部大型史学目录著述,其编纂从发端至手稿最终毁殁,许多官员及士人参与其中。章学诚是《史籍考》编纂的最初提出者与设计者,署名周震荣的《上李观察书》对《史籍考》编纂内容与体例的陈述,乃是章学诚校雠学理论的集中体现,展现出章氏学术视野的高远及其目录学理论体系的融通,对章学诚在《史籍考》编纂中的作用需要重新评估。作为《史籍考》编纂体例的总设计师,章学诚虽然最终未能完成该著,但在编纂该著的过程中,其史学理论不断成熟,史学成果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全国的统一部署,中共江西省委于1991年6月批准成立以白栋材、方志纯、赵增益为顾问,傅雨田为主编的《当代江西简史》编辑委员会,随即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简史丛书》之一的《当代江西简史》的编纂工作。编纂期间,省委几位主要领导同志先后作过多次重要指示,并于2000年7月在省委常委会议上专门听取了简史编委会的工作汇报,确定从加强组织机构、编纂人员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入手,继续启动当代江西史的研究与编纂工作。会后发出省委常委会议纪要和省委文件,调整了简史编委会的组成人员,决定由白栋材、傅雨田为顾问,…  相似文献   

13.
白寿彝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一生为倡导建立历史编纂学学科倾注了大量心血.在20世纪60年代,白先生首次提出历史编纂学是一份重要的"史学遗产"的观点,倡导对传统史学的编纂思想、编纂理论和编纂方法进行发掘、分析和评价.之后,他又多次撰文论述历史编纂学的内涵及其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从理论层面上为历史编纂学学科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宏观架构;由他主持编纂的多卷本<中国通史>,采用"新综合体",实现了编纂体系上的重大创新.白寿彝先生关于历史编纂学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对我们今天构建历史编纂学学科体系有重要意义,值得认真总结并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丁川 《江汉论坛》2002,(2):72-75
历史编纂学是我国传统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又为我国古代学术文化之大总结时期,探讨此时学者有关历史编纂学方面的议论,必将有助于我国传统史学思想之开掘。本文主要围绕王鸣盛关于作史的必备原则、史书的体裁选择以及修史的具体操作等方面的评论,对其历史编纂学思想进行探寻和勾勒。  相似文献   

15.
史学理论创新涉及基本体系的构建和具体内容的突破。把史学理论仅同于历史唯物主义及其具体运用或仅限于史学主体问题都是偏颇的 ;史学理论是对历史认识、史学主体与客体、史料、史学方法和历史编纂等方面的反思。历史时空和时代主题的变化以及史学主体的要求决定了史学理论的发展 ,而当前史学面临的问题直接推动理论内容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史书的编撰是史学成果最集中的体现,也是传播史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萧梁史学独具特色,史书的编纂方面,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有许多创新发展之处,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史学史上起着承上启下、分离综合、精筛升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何炳松是本世纪上半叶风靡我国史坛几十年的“新史学派”代表人物,在史学研究中硕果累累。他对史学史提出过不少独到见解,并从史学理论、历史编纂学、史料学等方面为中国史学史的草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余嘉锡是我国近代著名文献学家、历史学家。一生从事考证研究,在史学研究上成果颇丰。本文论述了余嘉锡史学经世思想,分析了余嘉锡在历史考证学、历史编纂学上的见解和贡献。  相似文献   

19.
清初史学,极为繁盛,纪事本末体史书较之以往有了长足发展,逐步奠定了广辑史料、史论结合以及详于考证的历史编撰的新格局.系统考察这一时期该体史书的编纂特色,不仅有助于准确评定其在清初史学上的地位,对于探索中国古代纪事本末体史书编纂的演进历程,也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史学的发达和在整个学术体系中地位的突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盛唐时期国力强盛,文治武功显赫一时。这一时期的史学研究也可圈可点,无论是史学理论创新、官修史书的编撰,还是前代史学研究,乃至地理书、姓谱之学、行政法典及目录的编纂方面,都成绩斐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