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读过您刊11期方向阳所写"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史料剪辑"一文后,发现作者在好几个地方对引用史料的原文作了修改.例如第47面左栏第一行系引自"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规约",原文是:"因为这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即是为了革命的利益而制定的纪律."作者却改为:"因为这不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革命的利益而制定的纪律."就是一例.还有,作者在分段引用"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规约"的文字时,竟然把"规约"的文字当作毛泽东同志的话随意加以引用,写成毛泽东  相似文献   

2.
文学的当代性问题,不是一个新问题.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俄国的批评家别林斯基就说过:"在构成真正诗人的许多必要条件中,当代性应居其一.诗人比任何人都更应该是自己时代的产儿."今天,对这个问题的重新提起,也不应被认为是一种偶然现象.前几年苏联《文学报》开展过什么是文学的"当代性"问题的讨论,这对我国文学理论工作者或许起了某些诱发作用.但我认为,我国文学界提出这个问题的社会背景是:(1)思想解放运动的蓬勃展开,使革命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3.
<正> 对李开芳冯官屯出降的真假问题,史学界颇有争论.我以为这是关系到李开芳一生评价的问题,应当作历史的辩证分析.列宁说过:"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①按照这个要求,评价李开芳和他的出降问题,就必须把他放在太平天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放在太平北伐军最后所处的特定环境中进行考察.太平天国运动是在中国开始逐步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沉沦,社会主要矛盾激剧变化,即由原来农民同地主阶级的单一矛盾变化为中华民族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人民同封建主义的矛盾同时存在的历史条件下爆发的,新的历史条件要求中国人民必须把斗争矛头  相似文献   

4.
"非对抗性矛盾"一词在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苏联,用来描述各种阶级间的各种关系--尤其是小农阶级和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时期的矛盾,毛泽东在他的《矛盾论》中把这个概念系统化.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中国又发生了一场针锋相对的关于辩证法的重要辩论--即"一分为二"和"合二为一"的大讨论."一分为二"理论的支持者把杨献珍的"综合"、"合二为一"批评为"阶级调和".其实这场辩论绝不是古旧陈腐的,也许在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辩论中就包含有上述问题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美国物理学家F·卡普拉在他的<物理学之道>中写道:"西方的思维,西方的物理学发展,必定要走到东方哲学道路上去."他认为,物理学的发展使人们终于把世界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相互作用的,其组成部分是永远运动着的一个体系,而观察者本身也是这个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正应了老庄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十年来,随着改革和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党对于真理标准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我们不仅恢复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且将这一原则贯彻到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去,把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用以观察改革和建设的实际问题,明确具体地提出,在改革和建设中要坚持实践标准,就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全党同志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该紧紧地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基本观点,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党的十三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农民问题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毛泽东的农民问题理论,是在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经过艰苦探索而创立起来的,它的形成主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一、大革命时期是毛泽东农民问题理论的萌芽阶段1924年到1927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这场革命运动声势浩大,席卷全国,人们通常把它称为中国的“大革命”.20年代前半期,毛泽东把主要精力放在从事工人运动上.对于中国的农民问题,他虽然从农民人数众多这一角度觉察到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但总的来看,由于他没有实际接触过农民运动,因而对中国的农民问题还缺乏具体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1924年国共合作实现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毛泽东逐步加深了对农民地位的重要性和工农联盟意义的认识.1925年初,他对韶山一带农村情况进行了调查.是年秋,他到广州主持国民党宣传部工作,并在农民运动讲习所授课.从这时起,他便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对农民问题的研究和领导农民运动中.1925年11月,他在回答“少年中国协会改组委员会”所提问题时明确地说:现在注意研究农民问题.此后,毛泽东一直把农民问题作为探索中国革命的一个中心问题.在北伐战争过程中,湖南湖北等地农民运动蓬勃兴起,农民阶级显示了巨大的革命力量.革命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说:"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的."①"现代唯物主义把历史看作人类发展过程,而它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个过程的运动规律."②世界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理.因此,社会主义这一历史社会形态,其理论和实践必定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而无固定的理论和固定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9.
一"五四"运动是在十月革命的号召之下,在我国工人阶级开始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爆发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运动,同时也是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毛主席曾经满意地肯定"五四"运动的业绩说:"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那时候,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遗憾的是这个运动的  相似文献   

10.
捧读<中国农户就业决策与劳动力流动>[1](简称<流动>),我迅速感受到其当下出版的价值与意义.农民问题深为一代伟人毛泽东所洞察,他有一句话很经典: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其意简朴却深远.尽管"中国革命"的提法已变成了今天的"中国发展",但农民问题依然是根本.近几年热议的转型期"三农"话题,被称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重中之重.只不过是问题切入点不在土地,而在就业出路,在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劳动力就业.  相似文献   

11.
罗永莉 《社会科学家》2006,(Z1):118-119
农民的增收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而又一直困扰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解不开的结."丰收悖论"规律在农业生产中是不可避免的.要根本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必须调整经济结构,也有必规范农民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中,农民政权的性质问题,是一个经过长期的讨论而没有得到解决的重要的理论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我以为有两个:一是没有深入探讨判断农民政权性质的根本依据是什么。因之,对讨论中出现的不同意见,缺乏辨别是非的标准,无法说明何者是,何者非。同时,又把一些不起决定作用的依据来判断农民政权的性质,这样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一是没有阐明封建性和革命性这两个概念的相互关系,无法正确说明农民政权的性质和作用。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清楚这两个前提。农民政权的性质究竟由什么决定的呢?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但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这个问题的稳妥解决,对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三农"问题是一个系统的问题,农业、农村、农民是三个不同维度而又相互关联,而农民问题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农民问题身上寻找突破口,发挥农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文章全面反映了"三农"问题的现状--农业基础脆弱,农村发展落后,农民生活穷苦;分析了"三农"问题的成因--人地关系紧张,观念陈腐落后,教育水平滞后.在此基础上,文章针对农民问题提出了应对之策,即所谓的"九字方针"--启民智、予民利、赋民权.  相似文献   

14.
在近现代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过程中,几乎每一步都碰到与农民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甚至决定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的结果: 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认为是农民的愚昧和消极导致了无产阶级的失败并把路易·波拿巴推上了法  相似文献   

15.
<正> 前一段时间,在理论界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提出:"马克思讲的'异化',是现实的人的异化,主要是劳动的异化.关于'劳动异化'的思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一哲学手稿》中有详细的论述.后来,他把这个思想发展为剩余价值学说.这在《资本论》中说得很清楚.那种认为马克思在后期抛弃了'异化'概念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很显然,作者认为:(一)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是从异化、特别是劳动异化思想"发展"而来的;(二)马克思后期没抛弃异化概念的事实可以证明他这种看法.马克思是怎样创立了他的剩余价值学说呢?能否说这一学说是从劳动异化思想"发展"而来?马克思后期没抛弃异化概念,这能够证明剩余价值学说是从异化"发展"来的吗?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与思想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面临的十大生态危机已经降临中国大地.当我们应对社会危机之际,要向历史索取智慧.近百年中国社会危机的解决,依靠的是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五四"思想解放运动,解决了中国如何摈弃封建礼教、学习科学与民主的问题,并在中国引进了马克思主义.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通过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教条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1978年的思想解放运动,破除了社会主义不能搞市场经济的困扰,重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国家推上了改革开放的富强之路.面临生态环境的危机,必须有第四次思想解放运动.生态文明是历史之谜.对于生态文明的理解要回到马克思,即:对马克思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人道主义=自然主义"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7.
如何实行军民结合,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邓小平同志作过多次指示,早在1978年7月他就说:"总的方针,至少拿出一半人搞民用.将来自动化了,可用三分之二的人搞民用."去年11月,他又说:"国防工业设备好,技术力量雄厚,要把这个力量充分利用起来,加入到整个国家建设中去,大力发展民用生产.这样做,有百利无一害."可见,实行军民结合,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方针.正确估量军工企业在我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生产能力,使其先进技术转向民用,加快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抓住这个本质问题,教育党的干部,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做到一切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9.
<正> 异化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如果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公开发表算起,关于异化问题的争论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一些学者大谈异化问题,出现了"异化热".最近几年,我国理论界也开始讨论异化问题.从发表的有关文章和著作来看,争论的焦点始终集中在"异化"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这个问题上.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异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范畴,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甚至有人进一步把异化理论运用于社会主义,从而得出社会主义也象资本主义一样产生异化的结论.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缺乏事实和理论根据的."异化"一词是英文"alienation"、法文"aIiénation"、德文"Entfremdug"的中文翻译.在外文百科全书和词典里,这三个词都是一词多义.  相似文献   

20.
引子:"此情可待成追忆" 1961年8月的一个下午,<往事并不如烟>的作者章诒和(时年19岁)来到北京东皇城根附近的迺兹府胡同12号,这是一座不算大的四合院,院子里只住着一个人,他就是章诒和父亲章伯钧的对手、同时也是1957年反右运动中"章罗同盟"的二号人物罗隆基.几十年后,章诒和在这篇专写罗隆基的<一片青山了此身>中提到她对这个四合院的感受:"环顾四周,只有电扇发出的声响.他这个家,安静得有些过分."就是在这个终日阒寂的院落里,年过六旬的罗隆基和不到20岁的"小愚"(章诒和的小名)有过这样一段交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