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的和谐发展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在教育发展的进程中教育家、国家的管理者和受教育者以不同的方式推进或抑制教育的发展,分别以理想、实际、实利的形态影响教育的进程。和谐则发展,反之则制约发展。教育和谐发展的研究有利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2.
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准,是教育改革的一部分,也是提高社会主义制度下全民素质水准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人文科学的具体应用和实践。为此,本文在阐述了人文科学的内涵和研究情况的基础上给出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并强调要给学生留出思索空间,才能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让他们充分调动自我,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和谐发展的影响因素有教育制度、家庭教育、社会文化、市场经济、大学生个人等。培养和谐的大学生,一要革新大学的教育理念,建设和谐的教育制度;二要大力倡导和谐哲学,帮助大学生树立和谐发展观;三要重视先进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的重要育人功能;四要建设并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和谐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和谐教育”是当今一个国际性课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构建和谐教育,这样才能促进文化、经济、科学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建设和谐教育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只有和谐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各种和谐发展的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建设和谐教育也更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只有克服困难,脚踏实地从基础抓起,结合不同艺术门类的教育特色,与时俱进,才能使公共艺术教育的未来和谐发展;在科学的课程体系的支撑下,挖掘地域文化艺术资源,建立对外交流平台,安徽省的公共艺术教育将会有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和谐教育在基础教育的实践中取得了许多实效,但是,针对高等教育进行的和谐教育理念和模式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明显不足.文章基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目标实现的视角,从和谐教育质的规定性出发,指出了和谐教育在高等学校实施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和谐教育在大学生全面发展目标实现中的应用路径.  相似文献   

7.
浅议学生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了学生的和谐发展提出的意义,结合对“和谐”自身的理解对学生和谐发展内涵进行了界定,并从教育目的、教学内容、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学校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作为。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社会的和谐归根结底是人的和谐。而社会人的和谐必须以每个人个性的和谐为基础。个性和谐的人只有通过教育去培养、创造。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和谐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从而造就其和谐个性为目的的教育,是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是以人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对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笔者就高校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义、主要做法和经验等方面作一论述和探析,着重对高校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如何进一步推动学校的和谐发展提出一些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受到聚集效应理论的影响,使主要城市中的重点高等学校群落和省域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起来,也给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和谐发展战略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文章通过教育资源的聚集效应和实证分析,对边缘地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现状和严重失衡原因进行了描述,并对促进边缘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措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才,需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高度结合。在当今偏重科学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的形势下,必须强调和凸显人文教育的功能,加强人文教育。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对其“职业性”认识的偏颇,是高职人文教育缺失的根本原因。要加强高职人文教育,必须纠正对高职教育""职业性""的偏颇认识,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人文教育途径,建立切实可行的人文教育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操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目前,由于经济、体制等原因,我国城市和农村教育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的状况。在促进城乡教育和谐发展的进程中,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政府部门起着关键的作用。政府应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革相关政策体制等方面入手推进城乡教育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和谐教育与教育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构建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合理调整社会结构,有针对性地构建社会结构各个层面的和谐,构建和谐教育、实现教育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4.
少先队的隐性教育,是指活动组织者尽量不暴露自己的教育目的,运用或借助某种特殊情境对队员的知识、行为、情感、能力等发生影响的一种教育方式,是正式课程以外的非计划、非预期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摒弃了传统的单向传道授业和条条框框的行为约束,让队员在自由的心态中游移默化地提高认识,养成良好的教育习惯。从而实现教育队员的终极目的。推动少先队活动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优先发展教育,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建立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和谐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有序。因此,对我国继续教育和谐发展战略研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们应从思想观念上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转变。在教育实践中推进素质教育、展创新教育的艰巨任务摆在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对指导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进步是以和谐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培养全面和谐发展人才,需要切实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关注弱势群体,促进教育公平、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重视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8.
社会的进步是以和谐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培养全面和谐发展人才,需要切实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关注弱势群体,促进教育公平、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重视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9.
大学教育的和谐与和谐的大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理想境界与奋斗目标.确立知识与能力、做事与做人、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继承与创新的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是大学教育的和谐的永恒追求.构建社会化的专业设置与课程计划、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张扬大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启发大学生的主体性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和谐的大学教育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20.
基于教育质量的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设和谐校园与提高教育质量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科学阐释和谐校园的涵义特征,深刻认识构建和谐校园的重大意义,正确处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与建设和谐校园之间的关系.对于强化以教育质量为基础的和谐校园建设以及高校自身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