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抱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一种言语行为,它是一种典型的面子威胁行为.汉语抱怨言语行为和其他语言的抱怨言语行为有着共通之处,可分为直接抱怨语和间接抱怨语,但相比其他语言的抱怨言语行为而言,又具有着汉语本身的独特性.从抱怨实现方式、抱怨策略和抱怨回应策略三个方面分析汉语直接抱怨语和间接抱怨语,从而系统地描述和解释抱怨这一语言现象,深化言语行为研究.  相似文献   

2.
论英语直接抱怨语与间接抱怨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抱怨言语行为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抱怨语可分为直接抱怨语与间接抱怨语。通过对所收集的语料进行分析,论证英语直接抱怨语的实施条件、实施模式、情境变项及语用策略,并对间接抱怨语的人际功能及其应答模式进行详细的论述和分析,可以系统描写和解释抱怨语这一语言现象,深化言语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企业进行顾客抱怨管理过程中,抱怨提出率和抱怨处理能力对顾客满意、重复购买以及顾客忠诚的影响进行分析,对该过程中顾客流动趋势进行预测与研究。尝试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根据系统运转的行为模式建立模型,从市场中采集初始的实证数据,利用系统动力学(Vensim5.0)软件对顾客流动趋势进行仿真模拟,通过对仿真结果分析,找到整个运转过程中的关键指标。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关键指标的有效分析与调节,实现系统运行的最佳效果。进一步,根据实验数据,提出企业应该如何依据现有情况制订最佳的指标调节策略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抱怨言语行为策略、实施方式等的研究,分析和总结国内外抱怨言语行为存在的不足后认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侧重于汉语和其他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汉语抱怨言语行为,为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柯云路 《社区》2012,(17):61-61
傍晚在公园散步,听到两个年轻人闲谈。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抱怨着紧张的工作,说每天早起晚睡疲于奔命。不知何时是个尽头。对这种抱怨,我早就熟悉,现在年轻人生存压力大,众所周知。但接下来女孩的一句话让我注意。  相似文献   

6.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发放调查问卷.对实证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得出顾客抱怨处理的满意度与顾客资产价值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顾客抱怨处理的满意度与顾客资产价值呈正相关关系.同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顾客关系管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已经成为企业了解消费者内心真实需要的重要途径,社交网上消费者各种公开传播的抱怨声音,给企业管理网上消费者抱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文章通过构建网上消费者抱怨"动机-行为"结构方程模型,探索社交网络上消费者抱怨的动机、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和关系,发现网上消费者抱怨的动机具有利益、利他和自我实现目的,并对其网上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该结论对企业网上消费者抱怨管理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章睿齐 《社区》2013,(20):22-22
美国牧师威尔·鲍温曾发起“不抱怨”运动。他说:“我们都明白.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接受现实并存有良好的期望。”  相似文献   

9.
《女人世界》2007,(5):11-11
常常听到身边的女朋友抱怨,比方讲抱怨脸蛋没有章子怡漂亮,身材没有林志玲美艳,抱怨老公没有本事挣不到钱,抱怨工作累老板差。害怕结婚……  相似文献   

10.
痛苦和盐     
印度有一个师傅对于徒弟不停地抱怨这抱怨那感到非常厌烦,于是想到一个办法来教导徒弟。他派徒弟去取一些盐回来。  相似文献   

11.
以Leech的礼貌原则和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论为基础,依照Blum&Kulka等学者对言语行为三层面的分析方法,对广义的汉英语不满言语行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九种汉英不满言语行为使用的礼貌策略,并做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不管对于语言学习,还是中西文化交流,英汉致辞翻译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对英汉致辞语言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英汉致辞的翻译标准,并结合部分实例阐述了不同场合下的致辞所对应的翻译策略,认为把握英汉致辞的语言特点,根据不同的场合、 内容使用恰当的翻译策略,才能达成好的交流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分析英汉词汇语义对应关系入手,揭示了区分语义差异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际提出了改进词汇教学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诗歌翻译中如何使用异化和归化译法向来是翻译界的争议之一。作为两种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是相辅相成的。本文拟从西方修辞学中的目标读者视角出发,探讨唐诗英译中异化与归化策略的选择,为不同的读者群架构起一座跨越诗歌文化鸿沟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在比较汉语主题结构与英语主谓结构的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了汉译英时两种结构的转换,并通过实例提出九种情况下将汉语主题结构转换成英语主谓结构的翻译策略,以便更好地提高汉英翻译的质量,实现信息流畅传递。  相似文献   

16.
学习策略研究近年来已经成为教育学、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参加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学生不同的学习策略的分析,以期找到成绩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7.
汉英量词数量众多、用法灵活,体现出量词与名词搭配时所形成的纵聚合关系和横组合关系。文章通过汉英对比的研究方法,应用Langacker意象理论中的视角、认知域和突显等理论对汉英量词的纵聚合关系和横组合关系进行认知解读,发现其共性在于汉英民族使用量词时经常存在对相关事物对象进行突显,选择不同的认知域和进行视角转换所致。  相似文献   

18.
探讨操中文母语者、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操英文母语者在补救话语的语境中采用的礼貌策略。根据Brownand Levison(1978)的理论,提出五个假设。通过分析采集的语料,发现由于在对强制评估时中国人与英国人的文化差异,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操英文母语者采用的礼貌策略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与操英文母语者交际时,虽然采用了带有母语倾向的礼貌策略,也能根据有关目的语的社会语言学知识调整其礼貌策略。  相似文献   

19.
对外籍翻译学者英译中国作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意识形态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的解码过程、翻译目的的确定和翻译策略的运用等几个方面都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因此,译者应该相对地看待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避免绝对化,把该影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0.
典故是语言的精华与核心,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由于中西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典故翻译是译者所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浮生六记》原著中有很多文化含义丰富的典故。拟以其两译本为例,探讨典故的不同翻译策略,旨在通过对具体译例的对比,分析译者处理典故时的做法与得失,并指出译者应恰当地处理典故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