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到承包经营责任制,一直试图走一条绕过产权、搞活国有企业的路子。每一次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出台,尽管取得过一定成效,但均是短期的、暂时的。而每当前一项国有企业改革政策失效,国有企业又一次陷入困境,我们又会出台一项新的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直到最终发现国有企业改革根本无法绕过产权问题,“产权明晰”才正式成为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产权的内涵   产权是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解释见著于《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  相似文献   

2.
转型时期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失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经济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演变的转型时期,引发了许多经济方面的理论探索。随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和通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等国企改革目标的确立,公司治理问题也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在转型时期公司治理的历程和失效的原因,进而得出制度成为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关键的结论,同时指出了解决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难点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龚一龙  陈亚仙 《南方论刊》2001,(12):25-26,37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而从1978年至1992年.国企一直步履维艰,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自1978年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到1992年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国企改革措施出台了很多,然而它们都只是阶段性或局部范围发挥作用。那么,这些改革措施违背了哪些准则呢?  相似文献   

4.
国企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难点,而产权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点。本文从劳动者占有权确 立的客观必然性出发,将“两权分离”发展为“三权分离”,最终确立企业财产权、经营者经营权与劳动者占用权 的三足鼎立的产权格局,从而实现了国企产权制度的创新,对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改革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思想的碰撞和利益的羁绊。针对国企改革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和新特点,从社会福利以及补偿性原则的视角,探讨国有企业对历史欠账进行补偿的可能性,以及国有企业社会福利责任实现的障碍。新一轮国企改革方向在于国有企业自身发展与社会福利目标的平衡,而实现这一平衡,长期来看还应当从国企"利自身"与"利天下"两个方面入手。"利自身"要求企业发展模式的差异化,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为"利天下"积累条件;"利天下"则应当修正国有企业目前的利益管理机制,为更广泛的人群谋取实实在在的福利。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改革始终围绕国有企业改革主线展开,宏观层面上的多元化产权与微观面上的产权多元化,是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式。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行股份制,是建立有中国特的现代产权制度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东岳论丛》2016,(3):143-151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企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以较高的出镜率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其改革方向和推进措施也成为各位理论派和实践派专家讨论的焦点。我国的国企改革虽然已经过"国退民进"、"国进民退"等几轮推进,但是困扰国有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仍然存在。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外多种模式的对比分析,探索国企改革切实可行的措施,并从政府顶层设计的宏观层面、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的中观层面以及国有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微观层面,对国企改革的框架设计提出思考,力图为系统解决国企改革的有关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国有企业职工下岗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分流不仅是我国国企改革的难点,而且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的拦路虎。能否正确处理企业职工下岗分流实施减人增效,如何正确处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劳动关系”问题,是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实现现代企业制度首先遇到的问题,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是否能够实现现代企业的企业运行机制;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因此,在企业深化改革过程中,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稳妥的方法正确处理好减人增效的问题,将下岗…  相似文献   

9.
德国政府为什么能迅速出售国企及其相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体制改革是采取激进式还是渐进式的方式都不是政府主观随意性的产物,而是由一国的经济条件所决定的.政府只有充分认识改革存在的条件因素,利用这些条件,才可能制定出比较符合国情的改革政策,才能使改革取得预期的效果.德自政府采取激进式国企改革政策是因为德国具备所需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国有资产在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变革中大量流失,是深化经济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本原因,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产管理的权、责、利关系不清。因此,必须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1)明确国有资产产权主体;(2)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3)尽快组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  相似文献   

11.
面对当前西方现代产权理论在我国经济理论界的泛滥以及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的现实,本文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产权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观点,并在与西方现代产权理论的比较分析中得出结论:马克思的产权思想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关于(财)产权的权利统一和权利分离的思想,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具体路径,即在不改变社会主义性质的前提下对财产关系进行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改革和调整,正确处理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矛盾,既要防止对国有企业经营权的无端干预或变相侵蚀,又要保证国家对国有企业合理合法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2.
国企改革是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难题 ,而对存在量广面大的经营性国有企业的中国而言 ,能否将国有企业改造成为适应市场环境的竞争主体 ,是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为了分享市场经济及转型国家与地区国企改革的经验 ,剖析我国改制国企的治理难点 ,突破改革深化的瓶颈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美国 1990学社与上海国际经济交流基金会于 2 0 0 4年 5月 2 8- 2 9日在上海联合召开了“中国国有企业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法国、俄罗斯、波兰、新加坡等国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和内地的北京、吉林、江苏、上海等地的专家学…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以政企分开作为契入点开始,进行了20多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是没能解决好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和国有企业的定位与功能。从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出发,探讨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6,(7):41-46
从27省份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可以证明:国有企业对非国有企业形成的资源挤出、市场挤出以及非国有企业对国有企业的隐性补贴三方面形成了国有企业对非国有经济及整体经济的拖累,由此引出的政策路线是:国有企业应该进一步退出竞争性领域,推动垄断性行业向可竞争性市场结构转变,给经济效率更高的非国有经济更多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简要阐述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指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国家和政府是企业产权的唯一持有者,而职(仅是名义上的所有者,这是造成国有企业产权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确保企业剩余索取权内在化,并保持其流动性是产权效率的内在动力是国企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三个转变趋势,即企业多元、以经营和管理国有资产为主和全面推进国企改革。  相似文献   

17.
文章概述了发达国家处理计划与市场关系、培育市场经济支撑点的基本经验;深入分析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层次问题。提出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支撑点,也是计划与市场的结合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重点调控与重点支持相结合这一基本方向,不断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促进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多年的国有企业改革,值得反思的问题很多。产权改革不能回避,认准改革方向后就不要迟疑拖延,改革要加快再加快;中小型国企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建立内部职工持股为主的股份合作制;大中型国企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少独资、少控股、多元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9.
在非国有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国有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迎接挑战,寻求国企改革的突破,不仅关系到国企自身的存亡,而且关系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走向。为此必须寻求思想认识上的突破。一方面根据所有制的质量、效率与竞争力来选择所有制的形式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另一方面应大胆引进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产权组织与管理的有效形式,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的改制、改造、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孙鸣 《天府新论》1996,(6):16-19
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历史沿革和现状综述孙鸣我国的国有资本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全部是由国家“统收统支”。在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资金来源方面在经济体制改革前,国有企业的资金完全是按照非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