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从四十年代开始,人们研究双翅目幼虫巨染色体时,发现在正个染色体长度上,有一系列很深的染色带,与明显的间带区域交替着。这些深色带在2600A°处吸收紫外线,孚尔根反应阳性。并且发现,两条同源染色体上的染色带状态和位置分布具有恒定性。在果蝇的四个染色体上,找到6000条以上的染色带,但是这种巨染色体孚尔根反应显带与下面所介绍的Giemsa分带技术不同。  相似文献   

2.
用XRD考察不同含氟量的氟化MCM-41的结构变化,氟含量在5%以下时,无明显晶形变化,5%以上时出现新的物相(AlF2OH和AlF3);含氟达10%时,MCM-41晶形被破坏,新相生成和晶形破坏均不利于催化性能的改善。用FT-IR考察其吸附吡啶行为,表明MCM-41经氟化后,改变了表面酸性,随氟含量的增加,L酸位吸附峰减弱,B酸位吸附峰先增强后减弱,在氟含量为3%时为极大。以甲苯烷基化作为选择性研究的探针反应,考察了氟改性MCM-41对甲苯和异丙醇烷基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氟含量为3%时有优良的活性和选择性,最佳的反应条件为:WHSV=0.85h-1,反应温度473K。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原位红外技术,程序升温脱附技术及脉冲反应法,对比研究了铁系稀土 CO 中温变换催化剂(FeCrCeK)和主剂 Fe_2O_3的吸附性能和反应性能。从原位红外研究发现两种催化剂还原表面都能被 H_2O 和 CO_2氧化,从而导致表面结构的变化,在红外谱图中看到了结构变化峰。程序升温脱附结果证实了上述结论,并根据催化剂脉冲反应研究结果归纳出了催化剂的交换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牙周炎患者上颌前磨牙根面凹陷与局部牙槽骨吸收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我院收治的190例老年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上颌第一、二前磨牙共600颗,其中300颗第一前磨牙存在根面凹陷,300颗第二前磨牙无根面凹陷,采用锥形束CT测量牙槽骨吸收类型和程度,比较根面凹陷对局部牙槽骨吸收的影响。结果上颌第一、第二前磨牙相同位点上的牙槽骨吸收类型比较,在水平型吸收和垂直型吸收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一前磨牙和第二前磨牙之间,垂直型吸收少于水平型吸收(P0.05)。垂直型吸收的总位点,第二前磨牙少于第一前磨牙(P0.05);水平型吸收的总位点,第一前磨牙与第二前磨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前磨牙的M点吸收水平高于第二前磨牙的M点吸收水平,第一前磨牙的DB、D点吸收水平低于第二前磨牙的DB、D点吸收水平(P0.05)。两组在其他位点的牙槽骨吸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牙周炎患者上颌第一前磨牙根面凹陷会促进局部牙槽骨吸收,临床在诊断和治疗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对香草醛在邻苯二甲酸氢钾-硫酸肼底液中的极谱行为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用示波极谱法测定香草醛的方法.在上述底液中,香草醛与硫酸肼反应的产物在单扫描示波极谱仪上产生一灵敏的吸附波,峰电位为-1.04 V(vs.SCE).在1.0×10-5-3.0×10-3mol/L内,峰电流与香草醛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1.0×10-5mol/L.  相似文献   

6.
研究合成了一种新型配体 1-对甲氧基苯甲酰基 - 4- (邻硝基苯甲酰基 )氨基硫脲 ,并将其应用于与 13种金属离子的络合反应 ,考查了在三种酸度下 ,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的位置和摩尔吸光系数  相似文献   

7.
通过Pt-Sn电极对有机小分子的电催化氧化的循环伏安图的分析及每一吸附锡原子占据铂原子数的测定,结合文献资料,对Pt-Sn电极上甲醇、甲醛、甲酸的电催化氧化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温度25~300℃和压力0.1~3.0 MPa范围内,利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法研究了CO和CO2在Rh-Mn-Li/SiO2催化剂上的化学吸附。在0.1 MPa和25℃时CO在该催化剂上存在线式、孪生和桥式吸附,以桥式吸附为主,3种吸附均能快速达到吸附平衡。压力保持0.1 MPa,温度由25℃升至300℃时,线式比桥式先脱附,至265℃时,3种吸附基本脱附完全;当温度维持205℃不变而压力逐步由0.1升至3.0 MPa时,线式吸附增量较少,桥式吸附增量较多;CO2在0.1 MPa,25℃时就能发生快速的解离吸附,即CO2→CO+O,其吸附行为表现为CO的线式吸附,但吸附峰与纯CO吸附时不同;当温度稳定在25℃而压力逐步升至2.5 MPa时,不仅CO2吸附量增大,而且其2052 cm-1吸附峰有向高波数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利用直链有机胺与金属卤化物在适当的溶剂中进行反应,成功的制备出金属卤化物衍生型钙钛矿化合物,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UV-vis)光谱表征了一系列卤化物钙钛矿模板的结构及光学性质.结果表明:从长链胺、胺盐到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模板,结构均发生改变,证明了钙钛矿模板的形成;随着无机阴离子半径的增大,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吸收峰发生红移.  相似文献   

10.
采用滚压振动磨在干法室温状态下大批量制备了氧化锌纳米材料,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样品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nO纳米颗粒平均粒径约为60 nm,材料结晶良好,无杂质.室温下光致发光(PL)谱显示,在390 nm处有近带边紫外发射峰,这属于激子态发光;同时,在510 nm处有较弱的绿光发射峰,而强度最强的是位于648 nm处的红光发射峰,这两种发射属于表面缺陷态发光.UV-Vis吸收光谱表明,产物在紫外区有很强的紫外吸收,吸收峰出现了蓝移现象,这种蓝移验证了材料存在键断裂等表面缺陷态.Raman光谱表明非极性光学声子模位于437.6com-1处,纵向光学模(LO)峰位于583.6 cm-1处.  相似文献   

11.
CeO_2还原表面水煤气变换反应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原位红外(FT—IR)、程序升温脱附(TPD)、脉冲反应(PSR)等技术研究了CeO_2还原表面在中温变换反应气氛中表面物种的生成及脱附情况,并归纳出水煤气变换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在3.0MPa压力范围内,对国产B113-2型铁铬系高温变换催化剂上变换反应宏观动力学数据进行了测试.根据测定得到的数据.对幂函数动力学模型进行丁模型参数估计和模型检验,得到了高度显著的动力学回归方程.从动力学方程可以得出:该高温变换催化剂内扩散影响严重;该催化剂上CO2组分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与其它铁系变换催化剂相比变小,推测可能是由于扩散影响或是该催化剂中Cu组分作用的结果;CO2对变换反应速率还是存在一定的抑制.因此为提高变换反应速率,应当设法减小CO2的不利影响;H2组分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均比较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忽略.压力对变换反应速率影响较大.3.0MPa压力以下.反应速率随着压力的增加线性提高,但在1.0MPa以下时的增加速度明显高于1.0MPa以上的增加速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测取催化剂活性变化较快反应系统,催化反应动力学的一种新方法(即“反应动力学-催化剂活性分离”测试法),为催化反应动力学测试中,由于催化剂活性变化而引起的数据偏差进行修正提供了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对于非均相催化反应动力学行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河南超稠油水热供氢催化裂解降黏,以及胜利超稠油水热催化裂解降黏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高温水物化性质的改变有利于稠油水热催化裂解的进行;催化剂不仅使C—S键断裂,而且使C—O键、C—N键也发生了断裂,进一步促进了高温水参与催化裂解反应;在供氢剂与催化剂的协同作用下,供氢剂提供的氢自由基与裂解的基团作用,使聚合反应减弱,生成大分子化合物的量减少,而小分子饱和烃和芳香烃的量则增加,稠油分子的聚集状态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沥青质、胶质中的杂原子含量(如S、O、N)减少,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氢碳原子比(NH/NC)提高,稠油的黏度进一步降低,品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用20%的草酸溶液沸煮处理80~100目的堇青石载体,考察了酸处理时间对载体失重率、机械强度和比表面积的影响.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在处理后的载体上负载CuO-C eO2活性组分制得催化剂,利用色谱流动反应法进行了活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草酸处理2 h的堇青石载体上负载15%CuO-C eO2制得的催化剂对CO氧化保持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费托合成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评述了费托合成反应机理的近期研究进展,详细讨论了费托合成反应碳化物机理基础上的烯烃再吸附理论。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油藏各向异性对鱼骨状分支井产能的影响,基于空间变换理论将各向异性渗透率空间转换为各向同性渗透率空间,并应用鱼骨状分支井渗流模型进行产能预测。结果表明:油藏各向异性会导致鱼骨状分支井等压线分布发生明显偏转,各向异性程度越大,偏转越明显;水平面内垂直于主井筒方向的渗透率对鱼骨状分支井产能起决定作用,水平面内平行于主井筒方向的渗透率起次要作用;当水平面内渗透率各向异性较为明确时,应选择主井筒方向与最大渗透率方向垂直;当水平面内渗透率各向异性不明确时,选择的分支角度越大,越能消除水平面内渗透率各向异性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开发高效催化剂是提高原油催化酯化脱酸效率的关键。将 K2 CO3 /Al2O3 固体碱催化剂用于原油的酯化脱酸,用 XRD、N2 吸附–脱附、Hammett 指示剂–苯甲酸滴定法表征催化剂性质,研究活性组分含量及酯化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性质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 K2 CO3 负载量为 25% 时,活性组分呈多层分散,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显著下降。催化剂的总碱量(H–>9.3)和弱碱量(9.3相似文献   

19.
采用炭化方法制成规整炭化物载体,在其上负载TiO2经烧结成为规整型光催化剂.利用XRD和BET技术对载体和催化剂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样品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规整炭化物载体为多孔物质,以中孔和微孔为主,平均孔径2.1 nm.负载型的规整光催化剂有明显的光催化效果.实验中还探讨了气相光催化反应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以四氯化钛为原料、硝酸钴为掺杂剂 ,制备了钴掺杂超细二氧化钛并进行了表征和气相光催化活性的评价 .制备过程中的 p H值对相变有影响 ,p H值很小时 ,相变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发生 .钴掺杂的催化剂对甲苯的光催化活性有明显改善 .在实验条件下 ,催化剂的寿命延长了近 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