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现代主义文学是 2 0世纪中西方文学的大事。在西方它以极端反传统的姿态大胆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现实 ,在纷乱的文体形式中寄寓着对人类生存形而上的思索。而在东方的中国它亦以重要参与者的身份 ,以它大胆的创新意识和特有的现代精神引导着文学的发展 ,成为规范文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确立了一系列新的范式 ,表现出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不同的品格特征。它借用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来透视现实人生 ,实现了哲学本体论的突破 ,完成了文学本体论的转型 ,内在心灵世界成为作家审视与表现的主要对象 ;在文学形式方面进行大胆探索 ,创造出了新颖别致、颇具先锋性的语言形式和文学体式 ;通过对“唯美”的执着追求确立了新的美学原则 ,表现出一种颓废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哲学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与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之间的渊源关系,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现代主义作家接受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的原因,研究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对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深刻影响及其意义.--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在西方非理性哲学的影响下已全方位地实现了文学本体的突破,它不仅有理论主张,而且有使之成为现实的广泛的艺术实践.这一文学本体的转型具有革命性的先锋意义.  相似文献   

4.
“五四”之后,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在面对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个体与社会、美学与政治等复杂的矛盾关系时,创造出了不同于西方经典现代主义文学的中国特色,这一中国特色实际上是现代中国时代精神和人生体验的结晶.  相似文献   

5.
诗学接受者总是生活在特定的纵的历史文化发展和横的接触层面构成的坐标之中.中国现代主义诗学在接受西方现代主义诗学话语时,也必然会受到传统文化、时代精神、个体心理结构等的影响,即经过过滤机制的规范和筛选.正是这种规范和筛选,催生了中国现代主义诗学自我独特的面貌.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形式技法的汲纳激发出了一系列新特征 :象征意识的确立与暗示效应的张扬、形式自觉与技巧的实验化、语符的陌生化 ;并以不同程度的“变异”实现了自身的背离性创造  相似文献   

7.
韦勒克和沃伦在<文学理论>(北京:三联书店,1984.)中曾经强调:"文学类型史无疑是文学史研究中最有前途的领域."阿拉斯泰尔·福勒在展望类型理论的未来时也认为:"由于批评正开始从结构主义和分解主义的热病中康复,文学类型理论很可能会占据新的显著地位."(文学理论的未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所谓类型,就是蕴含于文学现象中的一套成规和法则,它构成了人们阅读、理解和阐释的基础.类型批评与研究作为一种文学研究范式,由于派生于人的思维结构对现实判断的需要,在古今中外的文学研究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发展历程、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及各自的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主义诗学产生于20世纪20-40年代.在其形成过程中,中国现代主义诗学家们特别阐释并发挥了它与西方基督教神学的内在联系,诸如梁宗岱、卞之琳、穆旦等人的现代主义诗学都与基督教思想有某种程度的关系.基督教神学对"象征""暗示""隐喻"等的运用,与中国现代主义诗学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中国现代主义诗学家大多深受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有的本人就是基督徒.他们从基督教神学中汲取营养,并结合传统诗学资源,从而建构了具有自己民族审美特色的现代主义诗学.  相似文献   

10.
生活方式,是与文化的本质规定性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概念。步入20世纪,资本主义生活方式渗透到传统日常生活中,具有不可选择性,它触动了封建生活体系的惰性,又促使人们在多元价值面前实施选择的主动性。"现代派"作家通过对都市现代生活的共同趣味和体验构成流派性,并在现代生活中形成新文学现代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30年代的短短几年间,纽约知识分子的热情从最初的无产阶级文学转向了现代主义文学.这种转向并不表示他们原先谋求“激进传统与现代文学传统之间的和谐”的理想是错了,相反,他们只是针对动荡的政治局势作了逐步的调整,将自己与现代主义连在了一起:尽管捍卫现代主义文学,但他们还是要求一定程度地参与政治.后来,由于文学运动内部问题与矛盾的出现以及日后知识分子不可避免的机构化进程,这场轰轰烈烈的文学运动到20世纪50年代逐渐走向衰微.文章以《党派评论》主编菲利普·拉夫为主线透视这一段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2.
鲁迅与世界现代主义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关系是一种平行关系。他与西方现代派文学大师卡夫卡、伍尔芙、乔伊斯、普鲁斯特、艾略特等同时起步 ,他们的作品之间有明显的可比因素。鲁迅作品中的现代主义质素表现在人的主体意识的确立与强化 ;在对于人的思考与探索中所体现出来的焦灼与苦闷 ;对死亡、阴暗题材的兴趣 ;广用象征 ;向最能展示人的“心理真实”的潜意识领域深入开掘 ;采用“非人格化”叙述法等。并且 ,鲁迅各种文体作品 (小说、杂文、散文诗、古体诗、回忆散文等 )都弥溢着现代主义质素。当然 ,鲁迅与西方现代派文学大师也有诸多不同 ,最主要者是鲁迅并未放弃现实主义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原则 ,从而呈现出将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相融合的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卢卡契与布莱希特关于现代主义文学有过一场激烈的论争。从表面看,卢卡契在这场论争中属于保守立场,而布莱希特则是竭力为新兴的现代主义文学辩护。这一对峙显然决定了卢卡契与布莱希特之争外在的优劣势分布:卢卡契是守势,而布莱希特是攻势。然则今天回顾这段论争,可以透过两人的论争深入地讨论现代主义文学的根本性问题。从更深的层面出发,卢卡契对现代主义文学的批判不能说都是守旧的美学观念,他的保守当中其实触及到了文学艺术的诸多实质性问题,因此,这场论争也就不是简单地能以保守和创新来界定划分的,他们之间的争论恰好为我们提供了审视现代主义文学乃至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维度。  相似文献   

14.
《狂人日记》无论是在思想内涵、人物形象方面,还是在文体样式、艺术形式方面,皆已突破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模式,是一部具有鲜明现代主义特征的作品。这一结论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鲁迅无庸置疑地成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山鼻祖;二是中国现代小说一开始就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处在同一起点上,具有了现代主义文学所具有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从20世纪初开始,西方话语的输入给中国现代诗学带来了思维的结构性嬗变。中国现代主义诗学以一种较为自觉的方式,逐渐转向了对于诗的知性的现代性的追求。具体而言,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知性思维的建构与完善,又主要是以三种理论阐释流向之合力共同促成的。即:经验的传达说,抽象的思考说和张力的综合说。  相似文献   

16.
启蒙应具备三个维度,即理性、感性和神性.中国的启蒙主义也应该具备这三个维度.中国现代主义文论主要参与了启蒙的感性维度和神性维度的建构.中国现代主义文论最早的形式是以译介方式出现的.对尼采、叔本华等人著作的译介构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论的哲学美学基础.一方面,中国现代的启蒙思想家王国维、鲁迅等将当时西方最时髦最具先锋性的哲学美学和中国的启蒙建构结合到一起.中国现代主义文论是在两种现代性即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的悖论当中建构了启蒙的感性维度.另一方面,中国现代主义文论还承载了建构启蒙的神性维度的重任.这主要体现为以象征主义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诗学所具有的神学来源.例如,作为基督徒的中国现代主义诗论家梁宗岱的"纯诗"诗学观,发掘了象征主义诗学和基督教神学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 ,叙事技巧和程序的革新与实验是中国现代主义小说最大的艺术成就。小说中“心理—情绪”型叙事结构的采用 ,展示出人类灵魂深处的颤抖 ,打碎了叙事整体感以及因果逻辑链条 ,动摇了中国传统小说“情节—性格”结构一统天下的地位。“限知型内视角”、“呈现式”叙事口吻以及“跳角”的使用 ,从根本上瓦解了中国小说编排叙事视角的传统 ,使文本呈现出多义性、模糊性特点。叙事时间刻度的模糊和时间转换语的消除 ,不但为文本带来强烈的象征效果 ,而且使文本本身成为一个大的意象 ,产生多元化的意义 ,迫使读者必须与文本进行横向“对话”,调动了读者对文本进行再创造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严峻的现实以及诗歌自身发展的原因促成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进一步成熟和深化。诗人们自觉反思象征主义诗歌的情绪感伤性和逃避现实人生的趋向,把视线投向更为注重经验和现实人生的后期象征主义及英美现代主义诗潮。从而完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思潮从象征主义诗风到英美现代主义诗学的重要转向。这之中,卞之琳与冯至两位诗人,以他们出色的开风气之先的创作,率先架起了一座通向英美现代主义的桥梁。之后,围绕《诗创造》、《中国新诗》而集结的被称为“中国新诗”派诗人的创作实践,更为集中地体现这一现代主义诗潮之“转向”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9.
张学军 《东岳论丛》2005,26(5):115-117
现代主义文学在我国新文学中的发展有其规律。现代主义文学总是呈现着时断时续的状态,形成了一种兴起—衰落—再兴起—循环往复的周期性变化,并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中国传统文化不具备现代主义生长发展的土壤,中国现代历史的发展没有为现代主义的充分发展提供条件,而现代主义文学自身也有局限,这些,都决定了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只能处于文化的边缘地位。  相似文献   

20.
“五四”前后 ,有关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流派的译介在西方文学的输入和译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是西方现代主义所蕴含的文化精神、现代意识与五四时代精神发生共鸣的结果。然而 ,创作实际情况却跟不上新文学对现代主义的极大热情和期待视野。就诗歌而言 ,对象征主义诗歌的译介在现代主义的译介中占有重要地位 ,并且唯独是它在创作上结出果实。本文认为 ,法国象征主义诗在译介中占主导地位 ,并最后在中国的新诗创作中结出果实 ,是因为它满足或遇合了当时“五四”新诗发展的某些内在文化需求和诗美期待视野 ,而其深层原因则是因为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感性特征与民族审美传统的某种内在“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