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猛 《社会》2004,(10)
随着社区体制改革的深入,社区居委会 直接选举在越来越多的城市进行了试点,从 总体情况来看,选举成本过高是普遍存在的一个制约直选进一步深入的因素。许多人认为,社区直选成本过高的原因是选举程序过于繁琐,应当简化选举程序。当然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但这只是从技术层面上来说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区直选成本过高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通过发展社区的邻里网络组织,培育居民的参与意识,提高选民参加选举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从根本上降低社区直选成本。下面笔者将以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社区,W市A社区和N市B社区为个案,对这一问题加以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在中国进行民主选举的政治理念以及选举所采用的基本策略和思路。作者认为中国的民主选举的政治理念在于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选型,即通过选举使中国共产党从一个代表工农联盟的政党转变为代表全体人民的政党,从一个革命政党变为民主执政党。在这个背景下,民主选举要实现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以法治国的统一。在此背景上,作者进一步指出,民主选举的具体制度安排要理顺党与国家的关系、党内民主和国家民主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试点推动基层直选,并进而推动全国人大代表的直选,从而加强中央政府的政治权威。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消费者维权成本过高问题存在已久.为了建立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或是在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第一时间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消费者维权成本过高这一问题是影响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建立的不利因素之一,如果不能妥善解决,最终可能影响中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消费者维权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是维权程序复杂耗费时间长、维权举证难度大、维权费用投入大回报小等.为解决上述问题,应通过适当地授予消费者协会和有关行政部门裁决权、指定维权程序的适用顺序、实施举证责任倒置、设立惩罚性赔偿等途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社区选举:在政治冷漠与高投票率之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易寒 《社会》2008,28(3):180-204
本文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选民普遍冷漠的情况下,居委会换届选举依然实现了非常高的投票率?通过对上海市2006年社区选举的考察,我们发现高投票率与一人多票是分不开的。一方面,家庭而非个人是最基本的投票单位,通常一个家庭只有一名成员亲自投票;另一方面,无限制的委托投票赋予了社区积极分子事实上的“复票权”。这种局面实际上是政府、党总支/居委会、积极分子和选民共谋的结果。与村民自治相比,城市社区选举之所以缺乏活力,关键在于村委会选举以分配性利益为基础,需要选出“当家人”;而居委会选举以维持性利益为基础,只要选出“守夜人”。居民的政治冷漠实际上是由社区的利益结构所决定的,而社区选举的制度安排又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的冷漠。  相似文献   

5.
美国总统选举是美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术界关切的问题。本文试从美国选举制的历史演变、选举程序这两个方面评述美国总统选举制  相似文献   

6.
从村民选举看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村首次村民选举概述 茶村①地处皖东南山区,为一行政村,由13个村民小组组成,人口1923人。农历虎年岁末,茶村村民在欢欢喜喜忙着过大年的同时。迎来了村委会换届选举。此次村委会选举与往年不同,采取村民直选的方式,这在茶村历史上还是第一次。选举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1.村民代表的选举。99年元月30日,各村民小组召开村民代表选举会,由村民组长召集村民,由乡政府下派的工作人员主持选举。采取“海选”的方式,不设候选人。原则是每10户产生1名村民代表。选举结果是13个村民小组共产生50名村民代表。 2.村委…  相似文献   

7.
村落社区建设有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这就是村落社区的生命力究竟有多强,能否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笔者围绕这个问题与基层干部和村民代表进行探讨后得出,巩同发展村落社区关键在于建立起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武松形象是<水浒传>人物研究当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这一形象自问世以来,论者对其看法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综合这些看法,大致可归结为两种:一是传奇式英雄,"天人"的形象;二是恩仇意识强烈,个人复仇典型.这两种带有过高赞誉和过低贬抑色彩的见解,显然是读者难以接受的.既然作为一个在群众中有广泛影响的文学形象,那么对于该形象给予大体公允的评价就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重视个体价值,讨回公道的价值观,是武松形象特征的集中体现.但是,武松讨回公道的途径为什么要强调个体作用,采用个人奋斗的方式?带着这一问题评价武松形象,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武松形象蕴含着丰富的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9.
贺芒  杨童节 《创新》2021,15(4):1-11
提升社区居民参与水平和质量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与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为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有必要研究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行为动力.理性选择理论认为,社区居民的参与动力主要是资源获取与价值追求,文章据此将城市社区居民参与分成四种类型:主动依附型参与、被动依附型参与、主动独立型参与、被动独立型参与.文章通过分析C市3个社区的实例,认为主动独立型参与效果最好,能有效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并提出应以扩大居民参与的收益、降低居民参与的成本以及规范居民参与的过程等方式促进其他参与类型向主动独立型参与转变,实现社区治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项军 《社会》2011,31(1):131-158
在当代社区研究中,“共同体”社区是否存在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存在”,而在于“以哪种形式存在”。本文提出了以“社区性”这一概念来描述一个社区的“共同体”特性。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笔者构建了一个量表来测量“社区性”,以上海市社区调查的实证数据对其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又使用该量表将上海市的社区划分为六大类,并分析了不同类型社区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