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舍伍德·安德森及其短篇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小明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
本文具体介绍和分析了舍伍德·安德森的主要作品,提出合伍德·安德森本人虽然不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流的重要作家,但他在二三十年代的美国文学史上的作用却对包括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福克纳和斯坦贝克在内的美国文学家群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美国文学史上颇为值得研究的一位承上启下的“一般作家”。 相似文献
3.
4.
张梅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94-96
《金锁记》是张爱玲作品中唯一一篇充满斗争激越、呼应“五四”主题的文章。改写后的《怨女》则成为超越时代局限 ,走向人性深处 ,带有普泛性和恒定性主题的文章。在张爱玲的文学趣味向传统复归的背后 ,是作者对“五四”文学的反思 ,以及对中国文艺的表现方式、表现题材的寻求。 相似文献
5.
张文明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7):122-123
鲁迅、安德森作为中西方颇具影响力的现代主义作家,都全面深入地剖析了"畸人"这一群体,使我们看到了表面繁荣下的深层的社会问题。他们虽然在刻画着不同空间里的社会,却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相似人群,反映了人类共同遭遇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6.
王明才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08-209
只要梳理一下抗战以来期老舍的创作,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老舍在主流话语影响下的创作道路,就会发现其悲剧性命运与小说<兔>中的主人公小陈有着多么惊人的相似之处.老舍时于通俗文艺,正如小陈对于唱戏,都仅仅只是喜爱而已,并不是自己的本行,更不是强项,但他们都受到了外力,特别是来自主流话语的误导,被表面上的大肆表扬所迷惑,最终都走上了被捧杀的绝路. 相似文献
7.
尹萍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8):185-186
伯纳德·马拉默德在他的第二部小说《伙计》塑造了莫里斯与弗兰克两位人生观迥异的人物形象。莫里斯几乎是个完人,他能忍受生活中的一切苦难,并诚实和善地对待生活。弗兰克由于生活所迫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度成为抢劫犯和小偷。最终在道德力量和对海伦真挚的爱中获得了重生。 相似文献
8.
潘畅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5)
舍伍德·安德森是20世纪早期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其短篇小说<鸡蛋>表现了20世纪普通大众"美国梦"的幻灭.小说以诙谐的笔触,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向人们展示了美国中西部一个普通家庭既悲惨又滑稽的处境.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人生悲剧,更是普通大众在盲目欲望的支配下被毁灭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高艳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3):68-71
《围城》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 ,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它的主题意蕴深刻 ,从爱情、婚姻的层面上升到世间万物 ,揭示了人生就是一个无尽期的追求、奋斗的过程 ,始终处于“围城”状态 ,并暗示了中国对异己文化的排斥和难以沟通 ,是一座古老而根深蒂固的“围城” ;它的语言幽默俏皮 ,极具讽刺性 ,主要通过文中各式各样的比喻来体现 ;它深刻揭示了一种普遍的人性弱点———虚荣心 ,文中的每一个人 ,无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 ,身上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他们那颗鼓胀的虚荣心 相似文献
10.
在《阿黑小史》中,沈从文用散文诗的笔法描写了湘西优美风景下,淳朴山民的悲欢离合,让人感到对生命的怜爱和人性的赞叹,然而动听的牧歌却不能掩盖悲剧结局带来的沉重。同时沈从文的小说创作技巧趋于臻熟,他在山明水秀的湘西中埋下的是一段对理想的挽歌,悲剧的背后隐伏着的是对人性的深刻思考,文化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文容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1):123-124
《孔雀》镜头沉稳朴实,意蕴丰厚,叙事怀人,细而不碎;余味缭绕里深藏最好的东西,就像国画里的留白,是境界,也是技法。它运用平淡而冷静的叙事,探讨梦想的追逐、失落的无奈、虚荣的难堪、成长的曲折、恶念的萌生、消极的颓废、心灵的波澜这些每一个普通人都必然经历过的东西;把人物放在一个特定的境遇里来试炼它们,不但剥去了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瑕疵与丑陋,而且还拷问出藏在那瑕疵丑陋之下的真正的洁白来,具有一种尖锐穿透人性本质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从舍伍德·安德森短篇小说《母亲》中的母亲出发,以苏珊.桑塔格有关疾病隐喻的论述为依据,探讨了疾病的隐喻性意义及其是如何在叙述者的操控之下他者化的,还对为疾病所困的畸人母亲进行了考察。文中的疾病意象,是母亲情感状态的外部呈现;叙述人把附着于母亲身上的疾病抽离出来,使其成为与人对立的他者。从无意义的疾病,到图像化、隐喻化、他者化的疾病,再到为疾病而设的畸人,由此,安德森借助疾病编织了文本的叙事肌理,并以此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20世纪初普通人生存困境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正>19世纪末,美国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其中经济发展地区逐步开始向中西部转变,安德森的小说集《小城畸人》(Winesburg,Ohio)中所讲述的故事正是发生在这个时期的位于中西部的一个小镇。作品反映的是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情况,重点阐述了新建城市文化对中西部传统文化的冲击和文化转型阶段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发生的巨大变化,此种改变主要表现在新、旧文化两性形象的变化上。这其中以《虔诚》四部曲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余娟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巧妙运用戏仿文学经典的手法创作了短篇小说<葛特露的反驳>(Gertrude Talks Back),对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Hamlet)中王后葛特露这一女性形象进行了全新、大胆的当代阐释,颠覆了英国文学经典中将女性视为弱者的观念,从而解构了那种以男性为主宰,并把女性扭曲为被动软弱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刘蔚青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5):67-70
文章主要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角度去剖析<慢人>的主人公--雷蒙特的心灵变化历程.作者库切运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和本我自我超我三概念把一位普通平凡的人物内心世界描述的微妙微肖,把心理学家的精神分析理论运用的淋漓尽致.从而揭露了一些生活中被人们熟视无睹的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人的潜意识中的本我使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惰性,它使人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因此,主人公雷蒙特在他人生即将结束时才逐渐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在他年事已高、伤残无助时才开始向往一种健全、温馨的家庭生活.而代表积极向上的超我的伊丽莎白也有其弱点,这都是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人性弱点. 相似文献
16.
史红华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105-106
《沉香屑——第一炉香》是张爱玲的成名作,小说通过讲述葛薇龙由一位清白、单纯的女孩子堕-;g~j一位高级交际花的沉沦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现代都市人在欲望的压力之下是如何一步步清醒地走向毁灭的。张爱玲通过描述葛薇龙的爱情悲剧向读者深刻地剖析了人性,尤其是人性中的弱点,不动声色但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7.
畸人心态录——《小城畸人》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6)
《小城畸人》深刻地揭示了生活在美国乡村小镇的一群“畸人”的心态,反映出了当时人们普遍具有的一种失落感。安德森用抒情、深沉的笔调描摹出一幅幅凄恻动人的画面,使作品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达到了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8.
林小云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13-15
<庄子>中的"真人"和"畸人"分别体现了庄子人格理想的两个层面."真人"是游于方之外的人,是庄子在黑暗现实中幻想出来的泯物我、同死生、齐是非、一荣辱的绝对自由的人格,是一种虚幻的心灵安慰."畸人"则是游于方之内的人,是庄子用以解决现世的人生痛苦,以全生、保命,求得有限自由的体现,是庄子处世哲学的活教材. 相似文献
19.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现代性不仅意味人类史上的变革和进步,也意味着人类的沉沦和异化。其客观实在性落到现实则体现为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的对立和矛盾。安德森的《小城畸人》讲述了幽闭丑陋的小镇上抽象、异化的畸人们的奇特遭遇。小说摆脱了传统美学范畴和规范的教条,抛弃和谐与美的审美核心概念,结合现代人的异化经验,对工业文明和启蒙理性的污秽进行了令人震惊的呈现,彰显了现代生活的困境和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20.
万年春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皇帝的新装》作为寓言体小说,蕴含着人类文化的内在矛盾和悖论。这种矛盾和悖论同人性的弱点和皇权专制结合在一起,织成一块人类精神遮羞布,蒙蔽着所有人的眼睛,遮盖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