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学校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美国来华传教士在中国积极从事教育活动,他们开办的教会学校把欧美先进的教育体制输入中国,其先进的办学方式、崭新的课程设置、高效率的管理机制,冲击了衰朽的中国传统教育制度,充分显示出先进文明的魅力。教会学校实际成为中国近代化学校教育的模版,并为中国培养了大批近代新型的知识分子,美国传教士对中国学校教育近代化的贡献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2.
<正> 中国近代的八十年,不仅是中国历史发生质变的过渡时期,更是中国教育制度承先启后、除旧布新的丕变时期,可以说,中国学校的基本格局已由那时奠定了。虽然学校的教育方针、学科设置和具体课程的内容会因改朝换代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增减,但基本的科目却几乎无多少变化,尤其体育课更是如此。(一)中国古代体育教育述略我国古代学校的体育教育,随着朝代的更替,世风的变化,总的来说是走着下坡路,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一、政治活动与教育活动蔡元培(1868—1940),是近代具有代表性的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与教育家。他一生的活动时间很长,横互中国近代政治与思想剧变的几个重要阶段。蔡元培,字孑民,浙江绍兴人。出身於钱庄经理的家庭。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前,他就中翰林、授编修。饱读红史、专治小学、崇拜宋儒、笃守孝道。甲午以後,由於战争失败的刺激,他开始涉猎译书,学习日文。这时虽在维新运动高潮,他还是默尔无所主张。到戊戊维新运动失败后,他毅然请假出京,实际即表示不满清室,同情康梁。但他认为“康党所以失败,由於不先培养革新之人才,而欲以少数人夺取政权,不能不情见势绌”。所以出京之後,回到南方从事教育工作。先后担任过绍兴中西学堂监督、上海南洋公学教授,创办爱国女学,组织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等。爱国学社渐成  相似文献   

4.
蔡元培与近代绍兴人才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代的绍兴,人才群起,举国称雄,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中外知名的志士仁人和专家学者,如蔡元培、鲁迅、周恩来等等,不胜枚举.绍兴近代之所以能形成人才群,除了经济、文化、环境的因素之外,特别重要的因素是因为有蔡元培这一近代绍兴人才群的核心的存在.近代绍兴一批又一批知名的人才,大都与蔡元培有师承、同事、战友、同乡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都得到过蔡先生的培养、奖掖、护卫、扶植、勉励和营救.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教育是一种对传统教育的被迫改革的教育.清朝政府改革教育的步伐与列强侵我中华在时间上是大体一致的.其目的是维护王朝的封建统治,中体西用是其核心思想.文艺理论教育是"西学"侵入的结果,从此有了从内容到形式都区别于以往传统的文艺理论教育.其文艺思想有明显的从古代到现代的过渡性特征.正是这一点,给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的必要和可能.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鼎革之际,蔡元培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他是清末民初商务印书馆教科书营运方针转变的重要倡导者、实践者。以商务印书馆为实践阵地,蔡元培致力于近代教科书的规范与普及,是商务印书馆早期教科书事业的领导者、筹划者、参与者。蔡元培与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视教育为救国之本,怀抱教科书不革命,教育目的终不能达的理念,逐步实现了教科书从舶来品到中国化的转变,将教科书变成了普及知识、启蒙国民、改造社会、复兴民族的重要武器,展现了近代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7.
商务印书馆与中国近代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戊戍变法运动的深远影响之一,是促进了中国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其中以出版业和教育事业最突出。出版业以商务印书馆为首户,代表了这一时期出版业的发展方向,其贡献也最显著。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又和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仅就商务印书馆与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关系,阐述商务印书馆在中国近代教育事业中的历史作用。1897年2月11日,商务印书馆创办于上海江西路德昌里。1902年,商务印书馆始设编译所,蔡元培任所长。1903年,张元济接任编译所所长,确立以编辑新式学校教科书为主要业务,迎接中国近代教育的新潮流,从而使商务印书馆由单纯的印刷业发展为以出版业为主的出版印刷业,并迅速地发展成为首屈一指的中国近代大出版企业。  相似文献   

8.
教会学校与中国近代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会学校与中国近代教育顾莹惠教会学校是美、英等国基督教差会为在中国传播基督教而建立的。由于它的产生、发展是以外国资本主义对华侵略为背景的,因此,它也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外国资本主义侵华的一个组成部分,即“文化租界”。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  相似文献   

9.
张百熙(1847—1907),字冶秋,湖南长沙人。1874年中进土,早年授翰林院编修、侍讲,任山东、四川等地乡试考官,并先后任山东、广东两地学政。以后又历任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他一生热心教育事业,积极投身教育改革,是中国近作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他既从理论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有见解的教育思想和主张,同时又身体力行办学堂来振兴教育事业。但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对这位教育家的研  相似文献   

10.
作为19世纪末中国社会过渡时代的产物,近代学校具有重大的政治功能.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认为,“议院以学校为本”.这一思想,具有相当的历史合理性.根据梁氏和其他近代有识之士的有关思想,结合中国近代史实,笔者以为,除了培养出一大批近代国民、近代政治人才和各种近代专门人才之外,近代学校还对近代政治实践具有重大影响,构成近代政治体系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学校美术教育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封建时代的学校称之为私塾。有钱人的子女多入塾受学,系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从而造就了一代杰出人才。但是,塾师教育从来与美术无缘,致使古人学画只能拜师学艺,私家相传。“师徒制”成为中国传统美术教育的唯一形式。清代末年,西学东渐,全国各地纷纷“废科举,...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的旧教育制度是以科举制度为核心的封建教育。自1840年以后.新的资本主义教育被移植到中国来。但由于顽固派的阻挠.这个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而且充满了斗争和反复.但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新教育制度终于建立起来。中国的特殊国情使移植过来的资本主义教育.扭曲变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经过资产阶级教育家的长期探索和奋争,新教育体制不断改进和完善.1922年公布的《壬戌学制》.标志新教育体制基本定型。  相似文献   

13.
该文阐述了国家主义者对基督教教育的批评以及教会方面的回应,指出了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已经成为压倒一切的准则。尽管教会方面揭橥自由主义的旗帜,力图对民族主义有所限定,然而基督教教育与不平等条约的密切联系,使得教会方面的企图很难合法化。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严重失衡,深刻地影响了近代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女性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为世人所认识,因而女子教育现已成为全球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云南近代的女子学校教育始于清朝末年,在民国年间获得初步发展,是云南近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云南教育史上处于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1914年成立的中国科学社是当时在中国最有影响的民间科学团体,曾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的贡献。蔡元培先生于1917年加入中国科学社,成为该社的第一位特社员。文章在对相关史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蔡元培先生与中国科学社的关系的角度,阐述了蔡元培先生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贡献,重温了20世纪上半叶的那一段历史,以期对于今天贯彻科教兴国的方针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6.
一八四○年,鸦片战争的炮火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扉页.在教育领域,由于封建教育的巨大传统影响和西方文化所裹挟着的炮火硝烟、宗教信息,使中国教育的发展走上一条缓慢、曲折的近代化道路.概观近代中西文化教育结合的形式不外附会调和,模仿搬用和渗透改造三种情况.反映到课程方面,课程科目的变化,由增添“西艺”到“政艺兼收”到建立完整体系;课程设置结构由单一化到随意化再到趋于合理的结构体系,从而形成我国近代课程发展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体育通过不同渠道进入中国,最先受其影响的是清政府的洋务学堂和个别开明人士兴办的私立学堂。甲午战争后至清廷垮台,随着改良和革命思潮的兴起以及清廷“新政”的推行,西方体育在中国学校中取得了一定地位并获得了较大发展。辛亥革命后至20世纪的20年代初,兵式体操一度在学校中占居突出位置,但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中西文化论争的深入发展,西方近代体育最终在学校中取得了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美国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美国传教士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他们开创了具有西方近代教育性质的“教会学校”教育;促进了留学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推动和协助中国创建新学,并且直接参与改革新学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文化转型与留学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留学教育是适应文化转型的产物,它经历了学习西方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样三个历史阶段。同时,它也是推进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重要力量,在某种意义上讲,它影响了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教会女校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会女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带有"文化侵略"的性质,但是在客观上教会女校冲击了中国旧的教育制度,开创了中国女子教育的先河,为中国培养了早一批知识女性,从而促进了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