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因素与翻译策略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它不仅是不同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而且也是一种文化转换的模式。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所选取的翻译策略永远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本文从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关系入手,探讨影响和制约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做出的各种策略选择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它不但是不同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而且也是一种文化转换的模式。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所选取的翻译策略永远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本文从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影响和制约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做出的各种策略选择的文化因素,这对于揭示翻译活动的规律和丰富翻译理论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写照和缩影,因此文学翻译在很大程度上讲是文化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作为翻译的主体——译者,他所从事的翻译实践活动并非进行简单的语言符号的转换,而是要在两种语言所代表的两种不同文化间进行转换。这就要求译者不仅要有坚实的双语能力,要有敏感的文化意识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根据不同的文化取向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从而成功地传递原文的信息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习语是语言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习语的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重要的是两种文化的转换。由于习语承载着各民族文化中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异同,因此习语的翻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异化作为译者常用的两种翻译策略之一,在传递异国文化和丰富目的语文化方面有着特有的优势,因此在习语翻译中译者更倾向于使用异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文化联系密切,相辅相成。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集中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并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借助语言来进行。中西方文化在地理环境、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差异,而翻译作为语言转换的再创造过程,是两种文化间的交流,离开文化背景去翻译,势必会词不达意,无法达到两种语言的真正交流。因此,译者必须在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翻译既是语言之间的活动,又是文化之间的交流活动,任何语言都包含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语,翻译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不同文化的交流,是跨文化转换。翻译通过语言的转换促进文化的开放,是不种文化互相承认、互相尊重和互相补充的过程,译者应当是一种文化传播者的身份,文化翻译是翻译中意义转换的一部分。从文化接受机理的角度,对翻译的文本行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商标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及翻译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标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地域、民族文化、美学特征,因而商标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形式,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翻译,更是一种文化翻译。这就决定了商标翻译不是简单的语际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活动,要求译者熟练掌握两种不同语言,同时充分把握两种文化的共性和个性,灵活采用音译、意译、音译等主要策略。因此,本文就从文化因素在商标翻译中的影响来探讨商标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文学翻译不仅是跨文化的语言转换活动,而且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文学翻译之所以可以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根本原因就在于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通过对比《傲慢与偏见》的两个译本,从语言、文化和审美三个方面分析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认为:在语言层面上,张译用词过于大胆,而孙译则较为贴切;在文化层面上,虽然两位译者使用的翻译策略不同,却各有特色;在审美层面上,孙译在准确表述原文意思的同时,还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加形象。  相似文献   

9.
翻译不是一种纯语言行为,它深深根植于语言所处的文化中。译者应根据原语的语言、文化功能,努力让译本达到功能上等值。在汉英互译过程中,真正需要转换的不是语言单位预先规定的意义,或曰静止孤立的词典释义,而是上下文语境中的变通意义。同单纯的"形似"相比,"神似"无疑更可取。因此,只有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才...  相似文献   

10.
翻译不仅是一种双语转换活动,还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译者,对同一文学形象必然有着不同的美学体验。不同的译者再现文学形象的外貌美、服饰美和语言关时,往往会受其母语文化的影响而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因此,《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王熙凤在杨译和霍译中所呈现出的文学形象美也是不尽相同的。  相似文献   

11.
汉、英文化之间存在空缺是很多译者苦苦思索的问题。后殖民杂合理论主张颠覆和反抗西方文化霸权,在译文中多保留原语的异质文化成分,这对粗俗语的翻译有切实的指导作用。粗俗语的翻译无论在语言文化上还是在翻译策略上,其杂合都是必然而必要的。《水浒传》赛译本和沙译本中粗俗语的翻译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杂合。在全球化的今天,粗俗语的翻译应当根据其文化空缺程度的不同,在借助归化策略清除阅读障碍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更多的异化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平等交流,保持文化差异性和混杂性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关联翻译理论,翻译是一个对源语进行阐释的明示一推理活动,是语言交际的一种方式.在翻译过程中,作为对原文认知的主体、对原文阐释的主体和在源语转换过程中的主体的译者,在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的文化目的的掌握、翻译策略的选择、原文的理解以及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等方面充分发挥了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翻译 ,是语际间的交换。与其说翻译涉及两种语言 ,不如说它涉及的是两种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 ,翻译是两种文化信息间的转换。英汉民族文化因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差异 ,故翻译时在语际转换中存在文化障碍 ,这就要求译者要研究文化差异 ,可采取直译、意译等九种处理文化差异的策略 ,这样既可忠实原文 ,又最大限度地传递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4.
电影片名不同译名的选择最终则取决于译者采取何种翻译策略。翻译策略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译者的文化感知力,即一种跨文化的感知能力。译者只有在具备了跨越源语与目的语两种文化的感知能力,深入理解源语和目的语的深层涵义,才能在翻译实践中创造性地结合两种语言及其文化,翻译出艺术性与商业性完美的影视作品。  相似文献   

15.
谚语是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的语言符号。谚语的英汉互译不仅涉及到语言的转换,还涉及到文化的转换。本质上看,翻译是一种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内涵转换为另一种文化形式的广义的文化翻译。归化和异化是文化翻译中的两个重要的概念和处理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具体策略。本文就这两策略进了分析和探索,以便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谚语是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的语言符号。谚语的英汉互译不仅涉及到语言的转换,还涉及到文化的转换。本质上看,翻译是一种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内涵转换为另一种文化形式的广义的文化翻译。归化和异化是文化翻译中的两个重要的概念和处理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具体策略。本文就这两策略进了分析和探索,以便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7.
“异化”——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代表人物劳伦斯·韦努蒂提出的异化翻译策略,指出“反对英美传统的归化、主张异化和翻译,其目的是要发展一种抵御以目的语文化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以表现外国文本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同时对比描述中国译者中存在的异化翻译主张,从而揭示西方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对于中国译界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在诠释原文时灌注自己的文化观,使其成为文本转换过程中的关键和中心。而译者站在原语、目的语或是平等地沟通原语文化与目的语的文化立场上,对于文本的选择、对原语文化的态度和理解、在翻译中所采用的策略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影响。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探析译者的文化立场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翻译的影响;通过本文,作者希望能够更加重视译者作为翻译过程中主导性的参与者在文本转换过程中的作用,从一种新的、独具特色的翻译文化的角度解读译者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和思维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所反映的是不同民族的心理思维、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以及社会文化习俗。翻译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行为,文化间的差异使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常常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要注重对文化因素的分析以及翻译策略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文物解说词的文化信息包含了字面的文化信息、字间的文化信息及蕴含的文化信息。文物解说词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翻译,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应结合中西方文化差异,根据文物所含有的不同文化信息,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