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所涉问题既具有西部大开发中文化遗产保护的共性,同时凸显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特性。以法律的视角分析研究西部大开发中的新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有益于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的完善与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推动,同时也是西部大开发纵深推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发展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尚缺乏体系化的立法和精细的制度设计,2011年出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仅侧重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公法保护;现代知识产权法中对权利主体、内容和保护期的要求以及来自“公共领域”理论的限制,压缩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知识产权进行立法的空间;超越传统的知识产权法理论和权利框架,创新性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权进行知识产权立法,将加速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当前,关于立法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如何建立完善立法体系的论述却非常有限。已颁布法律规范并不完善,因而需要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问题有全新的构思。笔者尝试以保护模式、体系架构、创新制度设计、重要制度配置为进路,构建新型的立法框架和内容,以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更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城市化的冲击之下,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失、消亡,遭到毁弃、随意滥用和过度开发。法律作为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在实践中却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立法、执法建设落后于社会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以致法律保护还不能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沿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但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方面还不健全,通过对中国西北和西南9省市区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梳理分析,结合国际上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保护经验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应转变立法理念,由政府本位转为社会本位,加强私权保护机制;对文化资源向文化资产的转化进行探讨,在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形成可持续、兼具文化与经济效益的利益共享化价值;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属性,在赋予传承人知识产权的同时还应赋予不同的权利范围,均衡处理社区与群体之间、公众与传承人之间的利益诉求;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许可制度,明确传承人在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利用发展文化产业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加大政府、企业、公共组织的基金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资金;完善传承人权利救济机制,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益保护基金、公益诉讼等特殊法律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上海市文物资源状况和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特征,探讨上海文物保护地方立法前期研究的相关课题,通过分析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亟待完善的制度缺陷,论述在《文物保护法》制度框架下,制定符合地方实际条件的文物保护条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建立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机制协调驱动的文物保护条例和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与法规体系的可能路径。最后,建议尽快修订《文物保护法》,以完善国家文物保护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行法律框架中,国际公约、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具有不同的优势和作用.民族自治立法是我国地方立法的特殊形式,对保护和传承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珍贵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针对性和天然优势,易于形成利用特色立法制度调整和规范特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特契合"的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区域协同法律治理承载着疏解非核心功能与突出首都核心功能的目标,但是须直面区域性立法法律位阶不明与文化遗产立法零散并存、解决急需问题立法的优先顺位与解决长远问题劣后立法关系、遗产资源禀赋差异与行政力量强弱悬殊难以完全对等协作的三重困境.区域法律治理中遵循效率原则、公平原则和正义原则,加强突出首都核心功能的区域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立法协同、加强京津冀区域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行政协同、加强京津冀区域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司法协同.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背景下,我国丝绸之路沿线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面临发展的机遇与生存的挑战。而针对这一重大问题,我国现有立法却存在激励不足、可操作性差等缺陷。因此,必须首先转变立法理念,由国家本位转变为社会本位,发动社会力量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其次,尽快出台国家级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展规划,鼓励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优先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再次,构建历史文化遗产专门保护体系,在制定历史文化遗产基本法的基础上,建立鼓励区域发展的特殊制度,并通过细化执行规范、明确法律责任等方式增强规范的可操作性。由此,方能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各地区有效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带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在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开立法、分别管理的现实不符合实践的要求,不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还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文化遗产统一立法的必要性主要是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需求、整体性保护理念的要求以及完善当前管理体制的要求。日本、韩国、荷兰、白俄罗斯等国的立法经验以及贵州地方立法的实践经验都表明文化遗产统一立法优势非常明显。我国文化遗产统一立法的可能路径主要是公权保护与私权保护统一立法以及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统一立法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转型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遗产密不可分,但不是一回事。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上创造的文化的总和,而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中传承下来的最精华部分,是各民族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值得保护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传统文化可以变异、创新、重构,但遗产却只能保护其原有形态,不能重新创造。继承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民族文化村寨概念进行界定的同时,对民族文化村寨现有的保护模式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指出其不足。以地扪生态博物馆为案例介绍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层面的工作与经验,在肯定其成就的基础上,着重指出学者的调查研究和民间力量对中国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最后,作者申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动力和有效实现仍要落实到文化主体,即当地人的身上。  相似文献   

13.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27条以及人权事务委员会据此所处理的个人来文是国际法上少数人权利保护的最重要的渊源,也对我国少数民族的人权保护尤其是文化权利的保护产生积极的影响。从"卢比康湖部落诉加拿大案"的分析中可知,少数人(民族)保持其传统生活方式的权利是其文化权利的核心。对少数民族传统生活方式的保护是我国保持文化多样性的重中之重,完善与此相关的法律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与民族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其主要体现为经济文化的存在与发展总是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相关。各个民族不同的经济文化特征与内容是在不同的生态环境影响和作用下形成的,同时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态环境。文章以新疆为例就如何做到生态环境与民族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实践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乡村文化振兴不可或缺的内生力量。过去数年全面推进精准扶贫脱贫的实践证明,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对实现农民增收产生了积极作用,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作助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融合机制时,要完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旅游开发的多元监管制度;要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核心基因,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构建“三位一体”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模式;要创新社区居民参与机制,拓宽居民多元参与渠道;要推动“点面”相结合的“农+旅+非遗”融合等机制,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是特定文化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受到了其文化生态改变的冲击。实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文化生态学的观点,从整体上建立一套完善而又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是一项艰巨、复杂而又十分紧迫的工作,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建立一个有效的保护、抢救、传承、开发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以文化生态学作为理论出发点,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通过考察少数民族教师教育的实际状况,探讨了文化生态学作为指导少数民族教师教育理论基础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研究分析了少数民族教师教育实践在人与文化、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四重关系上所呈现的文化功能偏失等问题,阐明了少数民族的教师教育应该朝着培育文化生态方向发展的观点。其具体路径包括: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从"政策性补充"转向"文化性生成";教师教育机制的改进从顶层设计为主导转向顶层与基层相结合;教师教育资源的建设从专业资源的引进和接纳转向文化生态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教师教学研究从专业技能型转向文化反思型。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遂昌县畲族的传统资源特别是文化资源和相邻的景宁畲族自治县相比,其保存不容乐观。尽管如此,在类似的这些少数民族地区仍然有一些积极的传统资源遗存可以挖掘和利用,笔者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培养和重视少数民族精英人物、为少数民族的传统活动建立一个公共活动场所以及鼓励本民族语言的使用,对于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培养和民族传统的保持...  相似文献   

20.
云南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工作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是关乎国家存亡的大事。云南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早,在多年工作实践中摸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云南省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的立法和建立是其中成功范例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