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苏共执政过程中,关于执政的合法性意识始终处于缺失状态。这在苏共执政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领导人也有不同的处置方法。苏共缺乏执政合法性意识的自觉,给苏联的政治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和教训。执政的共产党必须认真研究和把握执政规律,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要善于体察民心民意,不断充实和开拓执政的合法性资源;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改进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学会调适社会矛盾,协调各阶层的利益和要求等。这些历史教训值得社会主义国家认真汲取。  相似文献   

2.
斯大林继列宁之后,在异常尖锐复杂的形势下,领导苏联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使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人们把苏联的经济体制叫斯大林经济模式即斯大林经济体制。由于历史的和其他原因,斯大林的经济体制便成了各个社会主义国家仿效的楷模。斯大林病逝后,特别是苏共廿大  相似文献   

3.
从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新视角重新审视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原因可知,苏共在执政理念上背离了"以人为本",在实践上表现为未能切实保障好人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由此可以得出一条重要教训:共产党执政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而落实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苏联对斯大林在卫国战争中的作用褒贬不一。在个人崇拜时期,持全盘肯定态度,一切功劳都归功于“伟大统帅的天才领导的结果。”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特别是苏共20大以后,开始否定和攻击斯大林在卫国战争中的作用。在60~70年代又对斯大林部分恢复名誉。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又加以全盘否定。苏联解体后,又把主要功劳归功于朱可夫。那么如何评价斯大林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上,作为联共(布)中央总书记、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和最高统帅的斯大林,在战争期间的失误和功绩都是与他分不开的。战争初期苏军的失利毫无疑问他应负主要责任,同样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也是与他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严格的历史性”,实事求是地以他在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全面分析,才能作出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5.
关于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作用问题的讨论,苏共第20次党代会是个分界点。在苏共第20次党代会以前,大家对于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的作用问题,都是根据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的说法,即划分为调节作用与影响作用两种,并认为价值规律对商品流通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生产则只有影响作用。1956年苏共第20次党代会在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的同时,要求对“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一些原理作严格的研究,于是关于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究竟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留给人们许多沉重的思考 ,对社会主义的中国来说 ,苏共丧权、苏联解体是最重要的教训之一。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光辉思想 ,揭示了党的生命源泉和执政基础。深刻认识和吸取苏共丧权的教训 ,认真领会“代表人民利益”思想的深刻内涵 ,真正当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苏共的悲剧就不会在中国重演。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既给我们党带来机遇 ,又使我们党面临不同程度的执政风险和挑战。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防范各种风险 ,实现有效执政 ,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 ,是我们党必须正确回答的重大课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新任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内外交困的囧境下,启动了意识形态、党的领导、政治体制上的大刀阔斧的改革,结果竟是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苏联统一民族国家的解体和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崩溃。笔者以激进民主化为视角,考察苏联激进民主主义形成的社会基础,分析激进民主化与苏联解体的内在必然性,旨在通过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悲剧总结激进民主主义的风险启示。  相似文献   

9.
论苏联民族问题与联盟解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大俄罗斯主义思想根深蒂固的联邦制国家。联盟成立时,斯大林对南高加索三国采取的简单粗暴做法伤害了少数民族的自尊心,强行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则导致民族分裂主义的恶性膨胀。名为联邦制实为集权制的政体,使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几乎没有自主权,导致产业结构畸形发展。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造成地区封锁,经济矛盾又加剧了民族矛盾,并互相交织,恶性循环,大大加速了联盟的解体。苏联历届领导人在民族问题上的乐观估计和民族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重大偏差,为苏联解体留下隐患。苏共控制力量削弱后,这些隐患便如火山爆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10.
1956—1978年是当代中国第一次改革时期。苏共“二十大”是这次改革的起点,对斯大林的评价影响了这次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中苏冲突、论战使这次改革偏离了正常的航道。应该看到,中苏冲突、论战含有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双重因素,认识中苏冲突、论战不能局限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而应从国际政治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正确评价苏联对当代中国第一次改革的影响。同时应该看到,中国第一次改革为第二次改革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在实施"产学研"过程中的亲身实践,讲述了作者在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开发中的一些体会,介绍了高等学校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2.
诗歌有两幅图画一幅是眼中所见的图画,另一幅是心灵中所见的图画。翻译的原则应该是,不但要译出诗歌中描绘的图景,而且要确保读者由此产生联想,想象到诗歌外的图画。为此,读者要对诗歌意境进行细致的分析,对读者的理解能力、审美情趣进行认真的评估,让读者从美丽的小景,联想到美妙的大景,享受愉快的审美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制造大国,但还不是消费大国。理论研究表明,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的传导机制有五个:第一,生产扩大导致居民收入上升从而促进消费;第二,生产扩大通过降低消费品价格促进消费;第三,生产扩大导致市场主体预期乐观从而形成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第四,生产扩大促进信贷发展进而促进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第五,生产扩大增加居民闲暇时间从而增加消费。美国经验表明,增加收入、降低消费品价格、提高消费者预期、增加新产品供给和增加居民闲暇时间是促进消费的主要因素,维持高消费率的主要因素是财富效应、消费者预期乐观和消费信贷的发展。需要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消费品价格、稳定居民预期以及完善金融服务,积极促进中国从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英语在全球化的进程中经历了其全球化和本土化的二元对立到二者辩证统一的过程,即英语的全球本土化。在英语全球本土化的视阈下,汉英语用负迁移不应该视为语用失误,而应该是中国特色语用,它是英语全球本土化的必然产物并有助于英语作为通用语的发展和保存中华文化。此外,本文提出在英语作为通用语条件下成功开展跨文化交际的几项原则。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日本琵琶湖整治的过程为纵线,以琵琶湖整治的基本理念和整治内容为横线,纵横结合多角度介绍琵琶湖环境整治的内容,并以此总结出一些对太湖环境整治的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从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出发探讨如何坚持邓小平理论,指出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相承的科学体系,是在新的时代下和新的实践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强调坚持邓小平理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前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17.
哈佛大学本科课程体系变迁的经验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哈佛大学的发展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20世纪成为世界大学的典范。哈佛本科教学的课程体系通过4次较大的变革逐渐完善起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科学的体系。分析研究哈佛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变革经验,对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计划的修订、课程体系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认知视野中的一词多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词多义指一个词项具有多个相关义项的语言现象。新义项的产生不是随机的,也不是盲目的,而是人类认知参与下语言历时变化的结果,因此认知角度的一词多义研究能够比较清楚地揭示一词多义的根源与本质。新义项以基本义项为核心,按照辐射型或链型方式排列,构成一个词项意义的原型范畴。人们总是从基本义项出发,主要利用范畴化、隐喻和转喻思维等方式,将新义项赋予现有词项,从而使一词多义现象表现出明显的认知理据性。  相似文献   

19.
革命作为用暴力改变社会结构的社会行为,既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带有强烈的破坏性、残酷性.在民间社会中,革命不断被边缘化.对民众的革命启蒙始终具有蒙蔽性,民众参加革命的动机和目的含有朴素的意义,对革命的信仰表现出某种朦胧特征.在社会历史发展中,革命与改良是两种基本的道路,虽然不可否认革命的积极意义,但革命比起改良,对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破坏,改良的社会价值同样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20.
从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出发探讨如何坚持邓小平理论,指出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是在新的时代下和新的实践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强调坚持邓小平理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前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