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敏  万春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5):57-60,92
《雷雨》的悲剧意识表现了相反相成的两极:揭示人生的悲剧性,暴露人的生存困境,也展示人在困境中的抗争与提升。而人类悲剧文化的熏陶与特殊的个体人生背景,是形成曹禺悲剧意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浅析《雷雨》中的“空白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雷雨》剧中人物运用“空白话”的举例剖析,表明了“空白话”作为一种言语现象,是一种说话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言犹尽而意未尽的作用。同时,它还能显现语境对语言的创造功能和填补功能,是表现人物个性,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话语中的“空白话”不完全同于潜台词。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作文》2009,(6):34-34
呼——呼——呼, 风娃娃吹开了帷幕, 轰——隆——隆, 雷公公敲响了音乐,  相似文献   

4.
“雷雨”具有双重的象征意义 :一方面 ,它意味着对压抑、束缚的解脱 ,意味着一种源于人性本能的巨大力量 ,曹禺对它的态度无疑是肯定的 ;另一方面 ,“雷雨”又意味着冲决一切、毁灭一切的破坏力 ,这又是曹禺所难以接受的。因此 ,“雷雨”的主题 ,不只是反对封建 ,张扬个性 ,而是反映出现代人共同的生存痛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为主线,将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觉醒》与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曹禺的《雷雨》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分析两位女主人公觉醒、反叛及追求独立的相同的心路历程,进而分析两位主人公不同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6.
曹禺的《雷雨》和易卜生的《群鬼》在人物关系的设置上,都有对婚姻关系或恋爱关系的描写,在人物之间的基本关系上,两部作品中的婚恋关系的设置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揭示出资产阶级青年在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下的无奈和彷徨,以及社会旧秩序对人性的泯灭。但由于作品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同,剧中人物经营家庭的理念和方式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在人物的婚恋关系上也就呈现出了东西方文化差异下婚恋观念的差别,也反映出作品主题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期 ,作为儒家文化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在人性解放和人道主义的审视之下 ,受到现代作家最为严峻的拷问 ,曾被封建礼教所不容的封建大家族中的“小母亲”和“大儿子”之间产生的恋情在新的时代背景中被现代作家重新审视 ,成为作家否定摧残人性的封建伦理道德 ,肯定女性正当人性追求的武器和瓦解与颠覆男权文化中心话语的注脚。  相似文献   

8.
曹禺剧作《雷雨》中的“雷雨”意象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作为一个古老的原型,它具有复杂的象征意蕴。在集体无意识的作用下,曹禺挖掘并再现了这一原型,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人类生存境界的深情关注,从而使《雷雨》产生了不朽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打出幽灵塔》与《雷雨》的人物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来揭示旧家庭的矛盾与腐败,白薇的《打出幽灵塔》与曹禺的《雷雨》,在故事框架的设置,剧中道具的运用和情节发展,特别是剧中人物的身份方面,颇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期,作为儒家文化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在人性解放和人道主义的审视这下,受到现代作家最为严峻的拷问,曾被封建礼教所不容的封建大家族中的“小母亲”和“大儿子”之间产生的恋情在新的时代背景中被现代作家重新审视,成为作家否定摧残人性的封建伦理道德肯定女性正当人性追求的武器和瓦解与颠覆男权文化中心话语的注脚。  相似文献   

11.
曹禺的话剧创作以精湛的艺术形象反映生活 ,展现深刻的社会和时代内涵 ,标志着“五四”以来中国话剧创作划时代的重大成就。本文试图从人物塑造的矛盾性、发展性、差异性、合理性和生动性等方面对《雷雨》中几位主要人物形象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2.
《雷雨》具有浓郁的诗意倾向,这主要体现在它对时空观念的诗意处理、对神秘意蕴的酝酿渲染,对“蛮性的遗留”的肯定赞美以及对理想世界的构筑。在曹禺后来的剧作中,这些诗意特征并非一成不变,它们的流变轨迹体现了曹禺审美思想向传统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在存在主义视阈中,艺术通过象征的召唤进入"诗"之"思"。从这样的思路来把握《雷雨》不失为一种新的诠释途径。首先,在《雷雨》中作者从"情欲"——伦理叙事角度对人的存在状态进行把握,体现的是"诗"(象征之艺)中蕴涵的"思"(生命之惑)。其次,《雷雨》在诗学层面建构了超现实的梦幻形态,一方面表现了生命存在感与艺术创作观的内在统一性,同时又以有限的存在方式指向无限的存在意义,表达了对生命存在近乎寓言式的思考。其三,作为一种悲剧范本,《雷雨》的悲剧性象征的能指层面由"周公馆"和"雷雨"组合为一个象征性时空秩序体,曹禺从中体察人类的悲剧性处境以及生存性焦虑,将自我的存在体验上升为对于整个宇宙人生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4.
"追溯式"是戏剧创作的一种手法,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演变过程。古希腊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和中国戏剧大师曹禺都曾在自己戏剧创作中成功地运用过这一手法,并使其成为自己戏剧艺术的特征之一。他们的剧作《俄狄浦斯王》、《群鬼》和《雷雨》堪称是这一手法的典范性作品,可看作中外戏剧文学历程中"追溯式"结构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15.
电视剧《金锁记》由张爱玲同名小说改编,突出在对主题改编中的男性意识作者将原作对于人性苍凉的揭示改写成反对封建专制主题,呈示出编导异常鲜明的男性意识。  相似文献   

16.
命运主题的文学作品,其人物生存状态在命运的观照和伴随下,较其他主题的作品而言有显著而统一的特征,从人物塑造这一层面可以找到诸多共通点。文章从《雷雨》的具体文本出发,分析其人物塑造受命运主题影响的具体表现,讨论命运主题给该类作品带来的限制与促进作用,并采用互文性理论相关分析方法,对《雷雨》与《红字》两部作品之间的互文性关系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7.
"忧患"意识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亦是一种历史思想。它最早渊源于《尚书》,与"殷鉴"思想、"先王"观念紧密相连,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尚书》历史功用思想,予后世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圣经·雅歌》是古希伯来人的抒情歌谣,其中的“园”意识表达了希伯来人的贞洁观,贞洁观与希伯来人的洁净观念一脉相承。犹太人在宗教和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视洁净观念并恪守洁净戒律。中国诗歌总集《玉台新咏》中的“闺”表达了相似的贞洁观念。但是,对于女性身体,两个民族却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曹禺《雷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剧中人物性格丰富多样,故事情节曲折感人,至今仍为广大读者与观众所喜爱。但是,《雷雨》文本并非没有瑕疵可言,剧中人物的年龄设计、周朴园的三段婚恋、周萍与周蘩漪的畸恋、鲁侍萍与周蘩漪最后入住医院等多个时间数据的设定存在抵牾甚至自相矛盾的地方。对这些问题的清理和研究有利于了解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曲折复杂的人生经历,也有助于人们对《雷雨》更加深入地研究和解读。  相似文献   

20.
《雷雨》既是中国话剧文学最富盛名的经典作品,又是演出场次最多具有最长久的舞台生命力的话剧艺术精品。同时,《雷雨》也是中国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又是具有丰厚的人文内涵和审美意蕴的中国话剧之标杆。《雷雨》的经典性主要体现在:经典的戏剧故事、精巧的结构艺术、深邃的人性内涵、强烈的悲剧精神,及独特的语言魅力。《雷雨》的成功,首先在于其戏剧故事和结构艺术的经典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