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喻和比拟常常连用,通常是比喻在前,比拟在后,如:“我的意识忽然化作一缕轻云,飞出窗外;飘得老远老远……”(蒋子龙《收审记》,《花城》1986年5期)“意识化作轻云”是暗喻,而后面的“飞”“飘”则是把抽象的“意识”当作能飞能飘的具体事物来写,运用的是比拟中的拟物手法。例中比喻的管界只到“轻云”处为止,这一部分完全可以独立出来;自“飞出”以后当属比拟的范围,因此这类修辞现象是比喻和比拟两类辞格的连用。为了讨论的方便,下面我们将这类修辞现象简称为喻拟连用,并将其中比喻本体记为A,喻  相似文献   

2.
一“象征”辞格 “象征”可不可作为一种修辞格,目前论者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杨鸿儒《修辞知识》列了“象征”一格。华中师范学院《现代汉语修辞知识》把借喻同象征进行了区分。吴士文《修辞讲话》专节论述了“象征”辞格。宋振华等主编的《现代汉语修辞学》不但论述“象征”辞格的特点、类别,而且辨析了象征和借喻的区别。濮侃《辞格比较》区别了“象征”与比喻、双关的不同。这些都是把“象征”当作辞格来看待的。但是,也有人认为“象征”根本不能算作一种辞格。郑远汉在《辞格辨异》中  相似文献   

3.
在所有的修辞格当中,最常见的莫过于比喻了。比喻的运用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年前我国第一部诗集《诗经》就有很多比喻。诸子散文,已广泛运用比喻;直到今天,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比喻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其独特功能。虽然以前的修辞书往往把比喻作为重点论述的一个内容,但大多都侧重于比喻的分类,而对比喻的“二柄”与“多边”涉及得很少,对这两种重要的修辞现象研究得更少。钱钟书先生在他的力作《管锥编》中精辟地揭示和阐发了这两种独特的修辞现象。这不能不说是钱先生在比喻辞格上的一个重大贡献。本文拟就“喻之二柄”与“喻之多边”这两种修辞现象,谈谈它们的含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修辞学中,比喻和比拟是两种相近而又不相同的辞格。唯其相近,便易混淆,唯其不同,便必分别。长期以来,在报刊上和课堂上,比喻经常被说戊比拟,比拟也时而被当成比喻,便是讨论修辞的文章、专著,将两者混淆的也不少见。请看下面几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明了做好新闻标题的重要性,指出汉语修辞中形象类辞格对做活新闻标题的作用。结合报纸最近刊出的新闻标题实例,说明了比喻、比拟等形象类辞格在新闻标题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6.
比拟辨析     
比拟是汉语中重要的修辞格,这里从比拟的定义及特征、比拟的分类(拟人和拟物)、运用比拟的效果、比拟的运用、比拟和比喻的区别五个方面对比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辨析,让读者对比拟有较全面正确的认识,从而正确地运用这一辞格.  相似文献   

7.
比拟辨析     
比拟是汉语中重要的修辞格,这里从比拟的定义及特征、比拟的分类(拟人和拟物)、运用比拟的效果、比拟的运用、比拟和比喻的区别五个方面对比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辨析,让读者对比拟有较全面正确的认识,从而正确地运用这一辞格。  相似文献   

8.
修辞格的系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格,是一个严密而有序的整体.其中的每一个辞格都应该是这个辞格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应当而且必须处在严密而有序的规律之中,决不应当杂乱无章地拼凑在一起. 辞格的系统是一个特定的类聚系统.类聚,即同类相聚的意思.类聚,可以只从“功能”上类聚,也可以只从“方法”上类聚,也可以只从“结构”上类聚,也可以只从“心理”上类聚,还可以把功能、结构、方法统一起来类聚.现行的被人公认的辞格,基本上就是把“功能”、“结构”、“方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类聚的.如比喻、比拟、拈连、对偶、回文  相似文献   

9.
一 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古往今来,人们在说话、创作、写文章时经常运用。然而,什么叫比喻,至今还不能说已有一致的看法。 陈望道先生所著的《修辞学发凡》中说,“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说话和写文章时就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现在一般称为比喻。”《辞海》(修订稿)沿用了陈的定义。 我认为,鉴于“比拟”一词已专用作另一辞格的名称,如再用来解释比喻,不免混淆不清。可能正由于此,现在很多论著已不再用。 建国以来不少论著则因袭张瑰一先生在《修辞概要》中的提法,认为比喻就是打比方。倪宝元先生在《修辞》中还补充说是  相似文献   

10.
邻近辞格的区分是修辞教学的难点,本文探讨了"像"字比喻句的确定法、比喻和比拟的区分法以及飞白与双关的区分法。  相似文献   

11.
辞格之间相互交叉、边界不清,对它们的区分往往或此或彼,无所适从,这主要由于我们长期以来认为辞格是特征范畴。作者认为辞格是原型范畴。文章首先对比喻、比拟、拈连、移就、通感这五种极易混淆的辞格进行细致分析,提出了格位和格位变体两个概念,进而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对整个辞格进行了原型范畴的系统分类。  相似文献   

12.
修辞方式又叫修辞格或简称为辞式、辞格。它是人们长期运用语言技巧所形成的凝固的形式,是修辞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彝族人民经过长期语言实践,所形成的辞式是丰富多采的。本文拟对其中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照、衬托等六种辞式进行初探。谬误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一、比喻 (一)比喻的作用和分类 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相似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修辞方式叫做比喻。 比喻里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  相似文献   

13.
在语言运用中,几种辞格融会起来使用,就是辞格的综合运用,它一般分连用、兼用和套用。本文只谈辞格套用问题。在一个语言片断里,几种辞格在不同层次上运用,即大辞格中套着小辞格,这就是辞格的套用。辞格套用,大小辞相互相配合,大辞格有所借助,小辞格有所依托,交相辉映,从而加强了语言表达效果。例如:〔王雨是《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外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朱自清《春》)“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是比拟,套用了排比,排比中又套用了三个比喻连用…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流行语“XX体”中,修辞手法经常被使用,例如比喻、仿拟、谐音、夸张、借代、反语、排比、析字、互文都是常用的辞格,这些辞格的使用形成了鲜明生动、幽默讽刺和委婉含蓄的修辞效果,增强了语言的生命力,同时亦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表达冗长繁杂、费解,以及容易造成误导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中以“玉”用作修辞所涉范围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人对“玉”顶礼膜拜,将它视为姿容、品德、情操、才华、信义等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以至“凡所甚美者则以玉言之”,涉及的范围几乎无所不包。这种语用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比喻、借代、敬称、美称”等辞格的运用上。  相似文献   

16.
比喻是辞格中的超级大国。它的喻式多样 ,喻体丰富 ,因此汉语辞格已被写成专著的 ,编成词典的 ,只有比喻这个辞格。而且 ,翻开任何一本文艺作品 ,统计一下哪种修辞手法出现的频率最高 ,比喻准会登上冠军座。然而“越是人人熟悉的事情 ,越是认识不清” ,人们在运用喻格时 ,往往不能恪守原则而出现错误。本文就比喻格的运用原则进行探讨 ,求教于专家与读者。一、相似性原则张炼强在《修辞理据探索》一文中指出 :“比喻的客观基础是两个不同事物的相似点 ,有了相似点 ,比喻便言之成理 ,没有相似点 ,比喻便言之不成理。”成不成理 ,关键看两个事…  相似文献   

17.
说“反喻”     
反喻是比喻辞格中较为特殊的一种。一般的比喻是从正面用肯定语气说明本体、“象(是)什么”,本体、喻体是两种完全不同类的事物,它们产生联系的纽带是二者的相似点,我们可以把这种比喻叫“正喻”。而反喻则是正喻的否定式,其基本格式是“甲不象(不是)乙”,如果甲、乙分别代表反喻的本体、喻体的话,那么本体与喻体产生联系的纽带不是它们二者的相似点,而恰恰是相反点或相异点,甲不具备乙的某一特点,甲与乙是相异的。例如:  相似文献   

18.
比喻辞格在汉英两种语言中使用频率都比较高 ,文学作品中尤其如此。《红楼梦》是一座万紫千红的汉语言艺术的“大观园”,其中的比喻修辞确实为之添珠增玉。因此 ,在译文中成功地再现原著的比喻艺术对译入语的质量来说至关重要。文章试图从英译喻体对比的角度来评述《红楼梦》英译中比喻辞格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修辞著作中给比拟下的定义不周密。比拟的定义既可以用来说明比拟,也可以用来说明比喻;不少修辞论著论述比拟时把比喻用例误用作比拟用例,造成教学上的混乱。比拟定义必须修改。必须反映比拟通过词语移用实现“变通”的本质特征的内涵,突出比拟本体与移用词语的关系,缩小定义概念外延,使比拟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具有同一关系,从而使比拟定义本身能够成为鉴别比拟和比喻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一过去的修辞学书把看似矛盾其实统一的哲理性句子这样一类修辞归在“精警”(或称“警句”、“警策”)修辞格属下。对于“精警”这一修辞格,我们早就有这样的看法:它是否可以作为一种修辞格的名称是值得考虑的。作为语言学科的修辞学,是研究语言运用的规律和技巧的。当然,属修辞学研究范围的辞格也不例外。从许多辞格的命名看,是指的对语言所作的特别处理或加工,是指的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些特殊手段与方法,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修辞手段”、“修辞方式”、“修辞方法”;辞格的命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