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符号消费构建消费文化--浅论鲍德里亚的符号批判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琼林 《学术论坛》2006,(2):181-183
作为西方批判学派的主要人物,鲍德里亚对现代消费社会进行了研究,并逐渐开始偏离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发展出自己的一套消费社会的理论。他从物的消费进入符号消费的领域,建立了以符号消费为主导的符号政治经济学体系,并从人们对“物”的消费行为中,看到物或商品对人的本性的支配与异化,看到了实际蕴涵的更深层的“符号”消费。文章分析鲍德里亚的理论转变,从而探求他的符号消费构建的消费文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符号消费构建消费文化——浅论鲍德里亚的符号批判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德里亚作为西方批判学派的主要人物,他对现代消费社会进行研究,并逐渐开始偏离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发展出自己的一套消费社会的理论。他从物的消费进入符号消费的领域,建立了以符号消费为主导的符号政治经济学体系,并从人们对“物”的消费行为中,看到物或商品对人的本性的支配与异化,实际蕴涵的更深层的“符号”消费。本文分析鲍德里亚的理论转变,从而探求他的符号消费构建的消费文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晚期资本主义社会非但未如人们所预想的那样走向终结,反而获得了长足发展,促使其得以发展的重要缘由就在于其发展方式的嬗变和矛盾焦点的转移.即从一个由工业资产阶级控制的生产社会转向一个由符号及其符号体系所控制的消费社会.这种转向一方面导致了符号不仅反客为主地完成对人的宰制与反控,而且实现了对人的社会区隔和身份建构,另一方面则使人从迷恋于"物的功能消费"转向了钟情于"物的符号消费",从而导致了对人身心的双重规训且使人陷溺其中而不自觉的符码统治.这种符码统治不但加深了人们日遭剥削的历史命运,成为人们身心发展的严重桎梏,而且从根本上助长了异化逻辑的愈鹜愈远、大行其道.惟有重返符号得以发生的原发生命的意义机制,回归到身体符号系统,才能有望步出愈演愈烈"符号唯心主义"的囚笼,从而实现人之完整生命的身体关怀.  相似文献   

4.
人是符号的动物,符号化的思维和行为是人类在社会化过程中慢慢习得的。其中,最专业、最系统的符号化思维和行为来自学校教育,教育被深深打上了符号的痕迹,从而使教育由文化传递活动演变为符号暴力。语言是最具典型意义的符号体系,不仅是一种沟通工具,还体现一种权力关系,构成一种“温和的暴力”。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符号暴力所带来的屈从性角色关系角度审视,我们发现其中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重话语屈从:一方面,“国家的在场”和“专家的在场”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话语屈从;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的规训和教育系统的规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话语屈从。因此,要重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既应增强主体意识,主动掌握话语权,又要消解符号暴力,实现话语权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性批判视域下,关于社会结构与功能的解释困境体现在对社会关系之本性的不同见解中,这呈现在交往与权力的对峙中,其焦点在于如何理解社会空间的动态平衡。随着“符号资本”概念在社会解释中的引入,这一动态特征的刻画便建基于话语实践的运行结构及其经济学转喻下的表征功能。在宏观场域阶层上,符号资本既是话语实践的基础,也是社会流动性的动力根源;在微观层面上,话语实践塑造了符号资本的自我关涉性,并将符号资本引向在现代社会场域中的伦理确认。基于此,“符号资本”的概念扩容导向一种实践经济逻辑的规范内涵,后者为走出交往与权力之间解释困局,应对当代渐趋复杂多元的现实状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发与实践动力。  相似文献   

6.
张霖源 《天府新论》2015,(2):124-131
在艺术史和文化史的批评视野中,挪用毛泽东时代的美术图像是中国当代艺术重要的图像脉络和意识形态主题。当怀旧、嘲讽、自省等词汇杂糅起来试图解读挪用中的象征时,图像符号在不同话语中却呈现出表意的暧昧,这是由符号意义的不定性所造成的。对它的捕捉需要潜回毛泽东时代美术作品的表意系统,把握视觉修辞对意义的生产及权力关系。本文从这一时期图像内部重复出现的物——"红宝书"、收音机和像章——切入,分析它们所具有的拜物教式的物神特征及其符号效果。在主体与物的关系中,它们分别主要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的不同感官性中组织画面叙事和表意逻辑,通过反复和差异的图像修辞建构意义的链条,这一时期的图像生产也就呈现出指涉系统的整体化。  相似文献   

7.
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德里亚认为,消费社会是一个以符号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第一,符号取代实物成为消费主体,具有独立的符号价值;第二,符号的生产也是意义的生产,追求符号价值的获得与追求身份地位的认同具有同构性;第三,符号意义引导符号消费,它是一种集体话语,并非个人行为.鲍德里亚针对后现代新情况,即电子媒介所带来的图景真实与符号、现实与想象之间的界线消失,符号价值上升到主导地位,并引导追求意义、欲望及自我认同的迷狂消费.他认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已不足以解释消费社会的符号现象,批判的触角必须深入到对符号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相似文献   

8.
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鲍德里亚批判了马克思的经济拜物教理论,他认为,马克思商品拜物教只是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对"交换价值"的崇拜,而无法面对在今天居统治地位的能指拜物教.今天真正支配和奴役人和物的是符号,而在符号系统中,真正起支配作用的不是所指,而是空无的能指.意识形态真正统治和支配人的地方不是异化了的上层建筑观念,而是无处不在的结构性能指符号编码.  相似文献   

9.
李江山 《学术研究》2002,(8):130-133
电子媒介的写作方式颠覆了传统媒介话语符号的文化语境 ,使现实的时代成为超现实的文化话语时代。这种超现实文化话语 ,直接决定着当代大众文化和消费社会的文化主体 ,使主体以及艺术的含义和形式都与现实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迁。认识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话语特征 ,对此保持一种自觉的批判、反思意识 ,对确定我们在这一话语时代文化行为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生产社会到消费社会的转变:符号拜物教的现实根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的进步、生产的发展,使社会正逐步摆脱匮乏、走向富足,也使以“生产”为主导的生产社会不断转变为以“消费”为主导的消费社会。物的“零度”使意义任意编码成为可能,从而成为资本家引导、创造消费的决定性手段。符号拜物教是一种新的拜物教形式,这种新形式既是透视社会的一个重要棱镜,也是走向更高阶段的一个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