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化研究是当代藏族文学研究领域占据着重要位置的研究模式.文化研究对发掘当代藏族文学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历史内涵,呈现当代藏族文学的地域文化特征,揭示文学的民族文化精神和文化心理意识,提升文学作品的文化品格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文化研究也存在着诸如忽视作品审美因素、忽略文化的现代变迁、泛文化认同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青藏高原藏族游牧区学校实施的"普适化"教育模式与藏族游牧文化背景的文化适应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游牧区的教育模式应在游牧文化的背景下构建,而非套用内地教育模式.以教育人类学的视野研究游牧区藏族学校教育对文化的选择,运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将游牧区的学校教育放在整个游牧社会文化背景中去考察,从文化主位审视游牧区现代学校教育的社会和文化适应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藏族民歌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族人民长期以来的生活、劳作等形成的。对藏族的民歌进行研究,有助于对藏族历史发展、文化背景等进行了解。在对藏族民歌的特点了解基础上,对藏族民歌的文化价值进行总结,并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情况,提出如何进行藏族民歌传承的建议,以此来达到促使藏族民歌更广泛流传,让人们所接受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根呷翁姆 《民族学刊》2012,3(6):59-63,99-100
一种语言的亲属称谓系统的构成特点反映着使用该语言民族的社会文化特点,体现着文化和语言的关系。道孚藏族亲属称谓系统作为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本文试图通过对道孚藏族血缘亲属称谓系统本身及其使用特点的综合分析,探讨道孚藏族亲属称谓所反映的亲属关系和婚姻家庭制度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儒家伦理思想与藏族传统社会》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西南民族大学政治学和社会学学院的余仕麟等教授编写的<儒家伦理思想与藏族传统社会>一书,新近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十章.第一章从藏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天然联系、藏族文化兼容并蓄的特性、中原汉族儒家伦理普世性倾向及其与藏族伦理思想的相互融通角度论述了藏族传统社会接收儒家伦理思想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与云南藏族的文化适应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郭家骥 《民族研究》2003,12(1):48-57
本文在对云南藏族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自然资源管理机制和婚姻家庭模式等方面 ,阐述了云南藏族对其所处生态环境的文化适应。文章认为 ,文化是一个民族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性体系。文化与自然的互动或文化对自然的适应可被称为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是一个民族对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体系 ,它包括民族文化体系中所有与自然环境发生互动关系的内容 ,主要是这个民族的宇宙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为适应迪庆高原特殊的生态环境 ,云南藏族早在历史上就通过文化调适 ,形成了一整套与自然环境良性互动的生态文化体系。面向未来 ,云南藏族生态文化中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必将得到复兴 ,其中的古老智慧必将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全球化市场体系相结合 ,成为推动云南藏族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杨嘉铭先生所著的<西藏建筑的历史文化>一书,是关于西藏建筑文化的学术专著.该书第一次对藏族建筑作了明确的历史分期,并论述了藏族建筑的形制、建筑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关系,使藏族建筑文化真正成为藏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本书的突出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文化人类学理论,提出一个假设: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藏族社会中兄弟关系比较亲密.是所谓"优势亲属关系",因而兄弟倾向于不分家甚至共妻,由此发展出藏族的一妻多夫婚俗.另外,藏族以超自然为中心的"文化传统总取向"使得人们淡化血缘关系,也促使了一妻多夫婚俗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郎维伟  周勇军 《民族学刊》2015,6(2):34-39,99-102
藏区的宗教文化既独特,又多元。在嘉绒藏族的村落社会中呈现出两种传统宗教,二者并不排斥,村民都接受和认同。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两种宗教同时存在是一种大小传统的关系,它们互为补充,在互动中共存。通过村落社会的微观场景来观察村民的信仰文化,有助于对嘉绒藏族底层社会宗教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平原  张妍 《中国民族博览》2017,(12):143-144
在藏族的传统文化中,藏族舞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藏族舞蹈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民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另一类是宗教舞蹈.宗教舞蹈是在祭祀礼仪中才会跳的一种舞蹈,大多是为了祈福,这也符合了藏族"多神崇拜"民族信仰的特点.藏族舞蹈是藏族人民生活发展的缩影,沉淀了藏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民族的信仰,成为了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藏族舞蹈随着整个藏族民族的发展而发展,在这发展的过程中,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大的影响,正是因为藏族宗教文化的独特性,才创造出了现在的藏族舞蹈,本文我们将对宗教文化和藏族舞蹈进行分析探讨,看看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藏族儿童内地求学呈现上升的趋势.在跨文化教育的环境中,藏族儿童能否适应内地的学习和生活,作者对藏族小学生集中的双流县3所学校就读的56名藏族儿童的文化适应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的儿童能在新的主流文化环境中独立生活、愉快学习,人际交往和谐,处于文化适应状态"整合"模式,有部分人存在融入的倾向.家庭、社区和学校的社会支持、时间因素、文化距离、儿童的汉语掌握程度以及人格气质等是影响文化适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格勒 《中国藏学》2004,(3):99-101
本文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简要介绍了康巴人和康巴文化的形成.认为康巴人是以藏族为主体的人群,康巴文化自然是以藏族文化为主.作为藏族文化的一部分,康巴文化与安多、卫藏的文化有同根同源的共性.同时康区地处藏族与东部汉、羌、彝、纳西等民族交接的边缘,因而其文化又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多重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徐世芳 《西藏研究》2004,(3):118-120
目前 ,社会上对藏族传统文化的评价众说纷纭 ,褒贬不一 ,甚至出现了全盘否定或一味吹捧的武断结论。本文从藏族文化、传统及传统文化的角度切入 ,对藏族传统文化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研究,指出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是随着藏族的发展、变迁而产生的一种民族文化现象,是以形体活动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在文化的流变中成为藏族文化的重要标识.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使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构建有生命力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系,发挥全新的社会功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嘉绒藏族的原生态文化中,独特的姓氏制度可以追溯每个家庭及其成员的父系来源,实现父系继承关系,这是姓氏制度的内在功能;以"房名"为血缘特征的姓氏文化和联姻形成的姻亲关系,成为村落社会中的二元亲属关系,通过亲属关系结成了村落社会的互助网络,这是姓氏制度的外在功能.在传统的村落社会中这些具有原生态的文化特征作为嘉绒藏族的文化认同现象,迄今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6.
泽拥 《中国藏学》2007,(3):91-100
同英国一样,19世纪的法国也同中国藏族地区有相当的历史交往,藏族文化通过传教士、冒险家、旅行者、外交官、藏族文化研究者等不同职业的人得以在法国传递。到世界局势动荡的20世纪初,法国出现了一些与藏族文化相关的文学创作,自此藏族文化以象征性的形式进入到法国人的意识中,这是长期以来法国接受藏族文化的一个结果,同时也反映出法国人对藏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陈丁漫 《民族学刊》2022,13(12):118-126, 158
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伴随着甘孜藏族人口向双流迁移,藏舞由甘孜藏族铭记家乡的“地域性”文化实践,逐步发展为甘孜藏族“跨地域”的民族文化现象,并最终成为多民族共舞的城市文化活动与公共文化事务。藏舞的参与人员、舞姿、功能、内涵等方面均发生了改变,在城市实现了在地化的发展。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文化具有相似性的历史文化条件、各民族主动交往的民族关系以及地方政府与各族居民“文化合谋”的现实社会环境,共同建构起藏舞在地化发展的“文化生态壁龛”。新的藏舞是城市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现实成果,也是沟通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实体,对于推动我国基层社区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及铸牢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拉萨世居穆斯林是生活在藏传佛教中心的特殊族群,其藏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并存的特殊风俗习惯,吸引了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拉萨世居穆斯林为研究对象,选取穆斯林宗教节日斋月及开斋节为调研时间,对这一时空中拉萨世居穆斯林所表现出的藏族文化现象进行较详细的记录和研究,并总结了这些文化现象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白马藏族是聚居于川、甘交界地带的古老民族,特殊的地理环境、民族文化、宗教信仰造就了白马藏族独特的民族文化,服饰文化是其民族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白马藏族服饰的款式结构独特,色彩艳丽,尤以服饰图案独具特色,是白马藏族民族文化的符号载体,有着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寓意。  相似文献   

20.
王万宏 《民族学刊》2017,8(4):35-38,105-107
藏族网民对数字图片、视频、歌曲、影视、游戏和小说等网络文化的喜好使得他们形成了网络文化的使用习惯、特点以及强烈的网络文化认同感.藏族网民在网络文化载体手机化趋势和网络文化消费娱乐化倾向与其他民族的网民保持着一致性.但在网络文化认同上则表现为更加喜欢选择藏族网络文化产品;更加积极参与到对涉藏网络文化传播内容、方式的肯定、批评和建议中;更加倾向于由藏人自己主导、创作的网络文化作品;强烈希望涉藏网络文化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对藏族文化习俗的理解和尊重.网络为藏族文化的传播和保护带来了新的机遇,更重要的是在藏族网民心中逐步建立起了网络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