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环境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启文 《云梦学刊》2005,26(2):109-111
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富含德育功能。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环境的优化应从以下方面入手:注重学校文化传统的熏陶影响,着力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精神;完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加大学生宿舍管理力度,建立多功能的“文化小区”。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培养德艺双馨、“四有”大学生的主战场,它包含高校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及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环境两部分。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是具有育人功能、校园文化的净化功能及社会文化的导向功能。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环境的硬件、软件建设,不断改造高校校园文化旧环境,创设高校校园文化新环境。  相似文献   

3.
教育技术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推动德育工作创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效益,形成和谐校园文化,促进高校的科学发展等方面.因此,高校要通过切实加强教育技术中心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技术人员素质,大力开展教育技术培训,有效推进学科教师与教育技术人员交流合作等措施,促进高校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和谐发展,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4.
校园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培育和建构高水平的校园精神文化对于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一流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独立学院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实践,探讨当前进一步构建独立学院校园精神文化的合理途径,以期完善独立学院的"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黄梓筠  陈龙  刘带  倪婧  陈泽霖 《南方论刊》2022,(8):91-92+105
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是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体现方式,红色文化是近现代以来中华儿女在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实践中的重要精神财富,将校园文创产品与红色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对于提升高校红色文化影响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韶关学院为例,在分析其校园文创现状特点上,探讨了校园红色文创的开发意义,并尝试性打造了“汲+走+造+研”的红色文创产品开发路径,着力构建红色文化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校园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随着高校校园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网络环境已广泛地影响着高校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在阐释校园文化与校园网络文化的涵义和特点的基础上,从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发展、校园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社会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对校园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等方面分析了校园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校园精品文化活动的教育引导功能日益凸显,这对校园文化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校园精品文化活动培育要实现以专业为基础,把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高与学生的德育素质提升融为一体。要构建"以活动育人"、"以节育人"的全面育人长效机制,就必须紧紧把握学生思想的异动,紧跟高校教育的大环境,力求不断改善、不断适应、不断再造,使高校校园精品文化活动的建设始终处在不断变革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品牌形象的典型代表,对促进与推动高品质高校校园文化的形成,进而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积极意义。本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明晰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辩证地对我国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全面提升高校的育人质量,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校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弱化及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如何发挥校园文化物质环境、制度约束与激励及精神文化的德育功能,提升德育实效,既是当前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迫切需要。但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下多元文化负面作用及灌输式教育忽视学生主体性因素的影响,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明显弱化。必须营造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完善合理的校园制度文化,培育高尚的校园精神文化,提升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0.
钟文渊 《天府新论》2004,(Z1):204-207
网络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新形态,高校不能因为网络文化的种种弊端而忽视、回避它,实际上也是不可能回避的.要应对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带来的冲击,只有以积极的姿态因势利导,以迎接网络文化带来的挑战.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从全方位入手,以多种形式推进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将校园网络文化逐步建设成为对大学生进行开放的、有针对性、时效性的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1.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为 :优化校园物质文化育人环境 ,塑造校园精神文化 ,完善校园制度文化 ,丰富校园活动文化。  相似文献   

12.
试论地方高校校风的科学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方高校一般是升格本科院校时间不长,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生源质量相对较低,由于高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地方高校的校风相对于重点高校来说要差一些。因此,地方高校要积极探索优良校风建设的方法,要培育大学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引领地方文化,开展校园文化创建活动,建立优良校风的长效机制,努力创建一个尊师重教、文明整洁、环境优美、氛围高尚、秩序井然、团结向上、充满生机活力的学校,优良的校风有利于创建和谐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和青春校园。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校园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的建设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不足。应从培育校园精神,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营造和谐人文环境等方面,努力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4.
高校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受社会多元化思想的影响和网络社会的冲击,高校存在着学术氛围弱化;一些学生精神世界空虚,生活消极;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使命感缺乏、责任感淡薄现象。为此,高校应适时调整教师评价体系,培育校园大师,通过教育引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教育等环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其终极目标,而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和谐的校园文化,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管理活动中去,以追求和谐校园为价值目标,切实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校园伦理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校园伦理对于社会大伦理来说有其特殊性。社会主义高校校园伦理建设的意义就在于创造一种良好的精神环境。要搞好校园伦理建设,必须加强校园政治伦理建设;加强民族精神教育、人生观教育,保持师生关系体系的内部平衡等。  相似文献   

17.
大学精神是高校存在和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底蕴。合并高校的精神整合与传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面临更大的挑战,是合并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其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互不承认原有的精神文化、难以形成统一的精神文化、分歧和矛盾制约着合并高校的健康发展。其应对之策:一是要弘扬大学精神,推进学校实质性融合;二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理念;三是要面向世界,推进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高校校园文明,是指校园群体(师生员工)在校园环境中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相应的文化活动形式和物质文化形态。其中校园群体是校园文明建设的主体,校园活动是校园文明建设的载体,物质环境建设是校园文明建设的基础和依托,而校风建设乃是校园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高校校园文明建设的内容十分广泛,它主要包括学校的总体规划、各类建筑物的维护和修缮、校园绿化美化、教学科研文化生活设施以及学校的校风、学风、政治气氛、舆论导向、文化氛围、学术空气、校园文化活动、师生行为举止,乃至人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等。搞好高校校园文明建设,对确保学校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实现教育目的、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校文化不同于校园文化.学校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管理文化、教学文化、校园物质文化和各种主题文化活动等.本文结合儋州市思源高级中学的发展特点,就学校文化建设进行了描述和解读,阐明文化是幸福校园的灵魂,以此引领师生精神融入学校文化之中,启发师生对学校发展道路的认同,引导师生享受教育,追求幸福的校园生活.  相似文献   

20.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因其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庞杂,无固定模式可依,很难在短期内看出成效,而往往被忽视,影响校园精神文化在校园文化中核心作用的发挥。因此,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要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必须在准确把握其内涵、特点的基础上,明确大学办学理念,坚持科学、人文与创新精神的统一;强化思想教育,实现师生知、信、行的统一;坚持科学化、民主化管理,实行专家治校;继承、发扬和创新学校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