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上述两大理论基本上是分两门课程进行讲述的,最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将他们合为一处,编成统编教材作为一门课程。这首先使这门课面临着理顺两种理论体系关系的问题,为避免造成思想和理论表述上的混乱,至少在对具体问题的阐述上应该力求更加严谨、明确且前后一致;如果更进一步要求,则应努力追寻贯穿于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内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内在逻辑和理论脉络,以期形成一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不是一门普通的知识课,而是一门理工农医类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学位课。它是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后续课程,又是博士研究生“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基础课程。它在高等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思想概论》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宣部和教育部规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是高等院校教育中一门必修政治理论课程。此课程的开设主要是进行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的教育,让学生在《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的学习中,掌握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让学生懂得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发展和革命运动的规律,并认识中国在革命运动的规律中的必然的发展趋势,在充分了解我国国情史实以及国情发展趋势的过程,帮助学生理清社会主义的需求,从而对自己定位,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将自己发展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它课程的理论基础,对其它课程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这门课程在高校的设置经历了“分”与“合”的不同形式,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其历史沿革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只有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施整体性教学,才能达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门新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目前正处在建设的过程中,虽然现在已经编写出了一些试用教材,并在一些院校试点开课,但有关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性质、特点及方法等问题,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和明确。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文学理论教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课程思政为文学理论课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提供了新视角。课程思政指明了文学理论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定位、新方向和新途径,那就是使青年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并树立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同向同行的马克思主义文学观。课程思政视角下文学理论教学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应坚持如下基本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马克思主义文学观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体系,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一般文学理论的关系。其具体方法是透彻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深刻性、人文性,凸显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建构理论讲授、研读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统一的三维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精品教学资源、精品思政课程资源,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7.
李宏斌,男,1965年2月出生,陕西子长人。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西文化精神比较研究、文化哲学、中国社会思想史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如何有效实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教学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全国高校开设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程。有效实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 ,首先要把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理论教育贯穿始终 ;其次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第三要用开放的国际视野教育学生 ,使他们学会从全球的视角认识、把握世界。  相似文献   

9.
高等院校的任何一门课程都要有一定的知识理论体系,都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其实践性和针对性。对于思想品德课,加强针对性更为必要,更为迫切。 首先,这是由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它同马列主义理论课、形势任务课和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构成高校德育的有机整体。马列主义理论课要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但它主要是通过讲授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形势任务课也要联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固然可以有许多角度。但是从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需要的功能上看,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地讲,可以着重从学科整体、文化整体、社会整体与理论发展整体等多方面认识这一研究角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四门必修课程中包含知识点最多,理论性最强的一门课程。将课堂教学的总体任务集中到"强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认识和理解"、"坚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要点"三个方面,依据任务驱动,而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剖析,组织完成课堂教学,是协调教学内容多和教学课时不足的矛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历史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教学软实力,克服照本宣科地死板教学,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进入学生头脑的目的。所以只有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软实力,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程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显论述 :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当代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血液之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关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根据 195 0年政务院“关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的要求 ,在我国各民族院校开设的一门政治理论必修课。但是目前此门课程教材内容比较陈旧 ,教材内容庞杂而缺乏活力 ,加之课时少 ,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为了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按照“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要求 ,结合最新有关研究成果和实际情况 ,对其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重新编成讲义。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程的体系构成模式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的主要内容大致分为七个方面 ,教学必须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马克思主义贴近时代发展步伐并与时俱进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经过通俗化和具体化从而使广大人民大众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三者既三位一体、同步推进,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冠肺炎疫情最终显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为高校五门思政课的重要理论基础,应适时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融入教材体系,探索疫情当下提升大学生生态素养的现实路径,在“人与自然关系”中培养尊重自然的观念,在“生产力的生态维度”中培育绿色发展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批判”中明晰社会发展道路,在实践教学中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生态化,从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生态意识、培养生态道德、提升生态素养,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素养基础和力量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冠肺炎疫情最终显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为高校五门思政课的重要理论基础,应适时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融入教材体系,探索疫情当下提升大学生生态素养的现实路径,在"人与自然关系"中培养尊重自然的观念,在"生产力的生态维度"中培育绿色发展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批判"中明晰社会发展道路,在实践教学中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生态化,从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生态意识、培养生态道德、提升生态素养,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素养基础和力量基础。  相似文献   

18.
如何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马列课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也是这门课程改革的重要原则。研究与探讨这个问题,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思想概论”是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重要内容。要增强青年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就应当在建立教学体系和教学过程中坚持“整体把握”和“与时俱进”两大原则 ,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理论与历史、中国与外国、个人与集体等关系  相似文献   

20.
逻辑起点是一门理论全部发展的根据和生长点。准确地把握中国国情,从最能体现中国国情的一个基本范畴出发,一步步完成科学理论建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特征。三大理论成果是先后相继,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其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是近代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