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内蒙古社会科学》创刊至今已整整十年了。十年来,《内蒙古社会科学》作为我院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发挥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的科研优势,刊登了一批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在区内外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活跃学术园地,培养和发现人才,提高我院各学科研究的水平,弘扬民族文化,繁荣和发展社会科学事业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 张丁华同志的贺信 《内蒙古社会科学》杂志社: 《内蒙古社会科学》创刊的十周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十年,改革开放为《内蒙古社会科学》的成长提供了沃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原总编辑李学昆的贺词 《内蒙古社会科学》和《中国社会科学》同时创刊,十年来我们曾多次在一起共商办刊大计,交流编辑工作经验,为促进社会科学研究而共同奋斗。希望今后我们的合作更加亲密无间,我们的事业更加繁荣昌盛。谨此祝贺《内蒙古社会科学》创刊十周年。 李学昆 一九九○年四月廿日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提高报刊编辑工作质量和编辑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内蒙古社会科学》杂志社于今年九月间在呼和浩特举办了一次为期半个月的编辑学与编辑业务讲习班。这次讲习班在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党委和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的领导与支持下,在各兄弟单位的热诚协助下,进行比较顺利,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来自全区各地的各级报刊、广播与出版部门的编辑人员和北京、天津、宁夏、新疆、甘肃、陕西、辽宁、江西、福建、广东、河南、山东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编辑工作者共二百三十多人参加了这次学习。北京地区一些全国性报刊、出版部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人民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中华书局和《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编辑部的有关负责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五年六月二十一日,《内蒙古社会科学》杂志社举行了创刊五周年座谈会.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内蒙古大学等高等院校、内蒙计委、《光明日报》记者站及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各研究所理论工作者七十余人应邀参加.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领导也参加了会议,杂志社副总编额尔德木图同志主持了座谈会.座谈会首先由杂志社副总编孙国栋同志介绍了《内蒙古社会科学》创刊以来的发展状况及其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并就刊物存在的不足和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促进学术繁荣,提出了刊物今后的改革和设想.希望社会科学界和广大理论工作者共同努力,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6.
创刊词     
《内蒙古社会科学》杂志现在同广大读者见面了。 《内蒙古社会科学》是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和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创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是发表和交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园地。它的基本任务和方针是: 一、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所确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里广泛地探索和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努力为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7.
《天津社会科学》创刊十周年座谈会于1991 Slob 16日举行,市领导市委宣传部及天津社会科学院领导出席会议,图为座谈会主席台:图为《天津社会科学》创刊十周年座谈会会场祝贺《天津社会科学》创刊十周年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内蒙古自治区四个现代化事业的发展,繁荣少数民族的社会科学事业,提高蒙古民族及使用蒙古语文地区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社会科学水平,《内蒙古社会科学》杂志即将用蒙文出版,一九八一年不定期出刊,公开发行;一九八二年经国内邮局订阅。蒙文版《内蒙古社会科学》主要刊载蒙古族和北方各少数民族有关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军事学、考古学、美学、民族学、档案学、图书馆学、人才学、自然辩证法等方面的理论学术著述,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进行富于地方、民族特色的理论探讨。我们希望区内外学者及所有热爱这一学术事业的同志热情为蒙文版《内蒙古社会科学》撰稿,使这一枝北国塞外学术之花开得更艳丽。  相似文献   

9.
《社会科学研究》杂志创刊十周年了,这十年是我国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十年,也是我国经济理论界冲破传统经济理论的束缚、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十年。《社会科学研究》在鼓励探索、创新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成效卓著。我作为一个经济研究人员,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撰稿人,亲身经历了这场变革,感受是很深的。  相似文献   

10.
今年五月,是《社会科学》创刊的十周年。十年前,上海社会科学院复院不久。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和指引下,《社会科学》问世了。十年来,它从初创经过试刊办成双月刊,又从1982年起改为月刊,并且逐渐从院刊发展成为立足上海、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综合性理论月刊。《社会科学》创刊头几年,就以思想解放、现实性强、勇于争鸣在国内外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形势的推动下,《社会科学》编辑部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本刊编辑部召开了作者、读者座谈会。呼和浩特地区部分学者、专家、教授和在《内蒙古社会科学》杂志发表文章的作者共八十多人应邀出席了座谈会。 参加座谈会的同志们一致认为,自一九八○年《内蒙古社会科学》创刊以来,已刊载九十篇学术论文,达66万多字,为我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了发表研究成果的园地,对我区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为了进一步繁荣我区社会科学,必须进一步提高《内蒙古社会科学》的质量,扩大学术刊物的影响。大家提出了以下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2.
祝贺《社会科学研究》创刊十周年! 十年来,《社会科学研究》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方面;在推动解放思想,执行双百方针,开展学术研究,繁荣社会科学方面;在发现、培植、扶持新生力量方面,都做出了显著成绩。刊物发表了不少好文章,传播了新信息、新知识和新的理论观点。没有默默无闻地从事编辑工作的无名英雄们的辛勤劳动,社会科学的成果不能面世,个人劳动无从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社会科学工作者,当然包括我自己,深深地感谢你们!  相似文献   

13.
光阴荏苒,历史的脚步在不息地迈进,《云南社会科学》迎来了创刊十周年的日子。我们谨向10年来热情支持刊物的各级领导、广大作者和读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云南社会科学》创刊于1981年,其时,正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揭开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4.
今年八月,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广西、云南、贵州、湖南、甘肃、辽宁等省、区的社会科学杂志编辑部,在呼和浩特市举行了一次民族地区学术刊物经验交流协作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民族研究》、《民族语文》等单位的领导和代表。会议期间,在内蒙古视察工作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长邓力群同志接见了到会代表,并一起照了相。  相似文献   

15.
十年前,当思想解放的帷幕在中国大地上刚刚拉开的时候,《社会科学研究》就率先登上思想理论的舞台。十年来在理论的百花园中争奇斗艳,日益发展,如今可谓是根深叶茂,硕果满枝了。十年来,《社会科学研究》立足四川,面向全国,在开拓理论,培养人才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她坚持稳中求新,开展争鸣探索,立足于发表新课题、新观点、新论证、新材料的文章。文史哲经等方面都有一批文章在全国引起反响。其中有的理论问题是在这一刊物上首先发表,引起全国争论;有的问题是在这一刊物上坚持讨论,引向深入;有的是在这一刊物上发表文章第一次提出新观点,引起国内学术界重视。这些都表明:《社会科学研究》在  相似文献   

16.
《社会科学研究》创刊十周年了。这是应当庆祝和回顾的。伴随着十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和繁荣。《社会科学研究》这个刊物从内容上看,它几乎包括了所有社会科学的门类。因此,这个杂志的历程,可以说是十年来我国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我是研究历史和理论的,有幸在贵刊上发表过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及历史方法论等方面的文章。在贵刊纪念创刊十周年之际,我谨对贵刊表示热切  相似文献   

17.
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刊物经验交流协作会议于八月二日至八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召开。这次会议是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刊物编辑部倡议并主办下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有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云南、贵州、甘肃、辽宁、湖南等十个省区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刊物的负责人和有关编辑人员。《中国社会科学》、《民族研究》、《民族语文》编辑部和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也派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正> 今年是《青海社会科学》创刊十周年,我代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和生态经济理论研究会、城市生态经济研究会、农村生态经济研究会,并以顾问的名义,代表青年生态经济研究会,向《青海社会科学》的创办和发展,表示热烈的祝贺。 《青海社会科学》创刊以来的十年,也正是我国生态经济学提出、建立和发展的十年。十年前的8月份,我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就是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的全国畜牧业经济  相似文献   

19.
岁月如逝水,以“勇于探索,繁荣学术”而远近闻名的《天津社会科学》转瞬已创刊十年了。十年来,每逢《天津社会科学》出版之时,我必去资料部门索阅,以先睹为快。十年来,做为学业上的良师益友,《天津社会科学》不曾须臾离开我的身旁。平心而论,80年代办刊物真不易。尤其是综合性的哲学社会科学刊物,除了高等学校的学报之外,差不多每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一个。在强手如林的处境中,《天津社会科  相似文献   

20.
《社会科学研究》创刊已经十周年了。十年来,她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繁荣四川的社会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值得祝贺的。在我和《社会科学研究》的长期接触中,深深感到她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选稿用稿上,就是“认文不认人”。我第一次给《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