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性并非人类独有的特征,而是生命的一种属性,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物质世界本身的属性。论文第一部分按照顺序反映了物质与心灵、自然与文化之间创造性出现的各个进化阶段及其差异:创造性物质、创造性生物界以及创造性心灵。接着论文主要探讨文学创造性(文学创作)问题。通过各种文学史中的例子,尤其以美国诗歌与小说为例说明,在一个重要意义上来说,文学创作可以描述成对物质自然本身的产生与创造过程的自我反思式的呈现与审美转换。然而,想象性文本具有的这种自我反思与转换力量,正好显示出自然创造形式与文化创造形式之间的互联性与区别,其中,文学无疑是最显著的表现形式之一。沃特·惠特曼的《自我之歌》、伊丽莎白·毕晓普的《鱼》、赫曼·梅尔维尔的《白鲸》以及唐·德里罗的《地下世界》都是很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2.
陈国恩的博士论文以《浪漫主义与 2 0世纪中国文学》为题 ,作为严家炎主编的 2 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丛书的一种出版。我因为参加了该论文的答辩 ,为它的出版感到高兴 ,特地写上几句感想 ,把它介绍给读者。中国学术界对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研究相对来说是不够充分的。说起浪漫主义 ,大多只关注它的主观性、抒情性、幻想性特点 ,目光仅停留在“五四”浪漫主义上 ,认为“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衰落即是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终结。有些学者后来虽也注意到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文坛上依然有浪漫主义文学 ,可是没有找到一个恰当的理论把这些浪…  相似文献   

3.
<正> 《黄水仙》(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见于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用书《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第二册(吴伟仁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作者是著名的英国湖畔诗人华兹华斯。 华兹华斯(1770-1850)是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他与另一浪漫主义巨擘柯勒律治合作,于1798年出版了《抒情歌谣集》,拉开了英国诗歌浪漫主义革命的序幕。在这本诗集里(绝大多数系华兹华斯的诗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国家?目前流行的一些辞典或教科书,大都套用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的论述:“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如《辞海》、《简明社会科学词典》、《政治经济学辞典》等等。从而,给人们一个突出的感觉:国家是统治阶级意志的显现,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国家范畴的内涵、外延、职能、实质,集中到一点,就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专政。  相似文献   

5.
1 关于什么是民主,列宁指出:“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即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一部分居民对另一部分居民有系统地使用暴力的组织。”(《列宁选集》第3卷,第241页)“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列宁选集》第3卷,第257页)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享有民主权利的统治阶级以阶级整体的名义对被统治阶级实行有组织有系统的暴力统治的一种国家制度。所谓国家制度,就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确立有关国家本质(即国体)和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方面的制度。它与国家同时产生,存在于所有类型国家之中,而民主作为国家制度,则只是存在于以民主制度实行统治的民主共和国,是国家制度的一种。  相似文献   

6.
徐缉熙同志在《“创作方法”是一个科学概念吗?》一文里,有一小节论述席勒和席勒的《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笔者认为其中有几个问题值得商榷。一、阐述美学见解与探讨创作方法并不矛盾徐缉熙同志认为:“席勒写这篇论文是为了进行当时所谓的‘古典诗’(古典主义)和‘浪漫诗’(浪漫主义)的论战。论战双方都不是在争论什么创作方法的问题,而是涉及哲学和美学的一个基本问题:诗同自然亦即文艺同生活的关系问题。……不管怎样,席勒在上述文章中是在阐述他的  相似文献   

7.
密德登·麦雷(Middleton Murty)有一次把文学批评形容为“一种独立的文学艺术”。我们忍不住要说文学批评只享受到一种有条件的独立性。当然,有一个时期,人们研究任何一个作家时,把什么规则和理论全抛到九霄云外,批评家弄得只能完全信任自己的经验、喜爱和判断了。但是那些导致文学批评行为本身的各个阶段则是另外一种情况。在文学形式上,没有比文学批评更多地倚赖其它学问的了。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庄》、《骚》一直被人们相提并论 ,是由于作为浪漫主义作品 ,它们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首先 ,都表现出一种奇幻超绝的非凡想象力 ;其次 ,显示出一种不屈于世俗的独立不群的人格和为理想而斗争的浪漫主义精神 ;再次 ,在艺术手法运用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庄》、《骚》又有很大差异 ,首先 ,构成它们浪漫主义精神的思想基础不同 ;其次 ,在思维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俄语和英语属于同一语系,那末,在外语教学中利用两种语言前置词的异同对比开展俄语教学,自然能较快地达到掌握二外前置词的目的。 前置词又名介词,是表示名词、代词或名词化的词同另一个词在句法上的从属关系的一种虚词。前置词表示的语法关系,反映着事物对动作、特征或另一事物的各种关系。作为一种虚词,前置词仅表示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和联系,而没有独立的词汇意义,因此也不作  相似文献   

10.
“浪漫主义运动从本质上讲,目的在于把人的人格从社会习俗和社会道德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第224页)五四时代人的解放,不仅是一次在思想意识和道德意识上的解放,而且是一次在审美意识上的解放。继郭沫若的《女神》以其光辉照亮浪漫主义诗歌之路以后,冰心以其莹莹的《繁星》和融融的《春水》,“将自己心中所感觉到的苦闷大无畏地叫了出来”(陈翔鹤《郁达夫回忆琐记》),在同时代的青年中引起了异乎寻常的共鸣。  相似文献   

11.
歌德在坚持古典主义时,一方面充分肯定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指出了艺术创作受现实生活的制约性,从主客观统一上,辩证地阐明了现实生活与文学艺术的关系。歌德对浪漫主义的态度存在二重性:一方面他对浪漫主义没有从理论上明确界定,将消极浪漫主义看作是浪漫主义的全部。另一方面他实际上又对积极的浪漫主义表示赞同。  相似文献   

12.
◎评《如何研究一个宗族遗传网络》对于一个长期致力于自然科学研究的专家来说,史定华先生的这篇文章在形式上(例如用辞等)的第一感觉让人有些陌生。但通读一遍后,发现这是一篇上乘的概述(评论)类文章。作者从国内学者发表的两篇论文受到启发,提出宗族遗传网络的概念。这一概念将社会网络和生物网络自然地联系到一起,目前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13.
(一) 长期以来,由于不能正视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我们对郭沫若历史剧创作方法的研究就一直把它完全归之于浪漫主义,剧中许多和浪漫主义并不相同的审美方式,在浪漫主义的大题目下,其特殊的性质,被有意无意地弃略了。造成这种弃略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作家思想研究上的形而上学和决定论的思想倾向。当我们给一个作家划出思想发展的前后期时,就好象划出了一个泾渭分明的界限,划出了一个人生思想的“断层”,由此认为,和这个作家的政治立场、思想态度一  相似文献   

14.
关于屈原诗篇在创作方法上的根本特点,各家文学史和有关论著几乎一无例外地都把它归结为浪漫主义。的确,浪漫主义在屈原的光辉诗篇中取得了辉煌成就,对文学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事实上单止浪漫主义远远不能概括屈原全部创作的特点。统观屈原的作品——《离骚》、《九歌》、《九章》、《天问》、《招魂》——可以看出,无论在创作方法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不是整齐划一的,而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如浪漫主义可以概括  相似文献   

15.
现象学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在国际上和历史上具有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我校哲学系教授罗克汀多年来对现象学的渊源、实质、理论结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研究,取得可喜的成果。近年来,他除了在《哲学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以外,1986年又出版了《现代西方哲学论集》(论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另两本专著《从现象学理论体系剖析》、《从现象学到存在主义的演变》即将出版。罗教授的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代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职能)特别邀请他担任“现象学研究”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课题主持人。美国活跃的学术组织《国际现象学学会》主席代表学会来信要求罗教授同该学会联  相似文献   

16.
法国小说家梅里美与俄国诗人普希金都是各自国家的天才作家,而梅里美的《卡门》与普希金的《茨冈》又是各自的代表作之一,并且梅里美曾表示过深受普希金的影响,但学术界至今没有专门的论文研究这两部作品之间的密切关系。即使两部作品在情节、人物性格、叙事策略上都有太多相似之处,关系密切。本文在上述几个方面对两部作品的异同做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7.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红字》被公认是霍桑最杰出的代表作,在作品中作者非常娴熟地使用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文学手法来表现主题,是第一部从美国本身历史社会条件下产生的并带有浓郁的美国乡土气息的经典著作,从此美国文学结束了依附英国的历史,为美国文学的发展和文艺上的繁荣立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18.
引来的浪漫主义:重读郁达夫《沉沦》中的三篇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是引来的浪漫主义作品。其中的小说《沉沦》、《南迁》、《银灰色的死》包含大量的对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作家作品的引用。与一般五四作家引用西方文学不同,郁达夫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引证上,或认同西方作家并以此为榜样,而是把他喜爱的西方文学作品注入自己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中。虽然郁达夫没能把西方文学的文本放进他的小说后作进一步的创造性转化,从而为中国现代文学开出另一个现代主义写作传统,但是,他的这种史无前例的西方文学的文本引用,至今看来依然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19.
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在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的结合和变化中不断调整政府职能和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动态模式,其内容在不同发展时期也各有不同,其特点则是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及战略选择上的能动性、适应性。这些国家(或地区)发生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不在于这个模式本身存在什么问题,而恰在于它的失灵,即在自身条件发生变化和新的外部环境下其曾所具备的能动性与适应性特点没有有效地发挥  相似文献   

20.
东亚及东南亚必须对一种新的现象,即人权已成为国际关系中的合法问题作出反应。一个国家如何对待它的公民已不再是由它独立决定的问题。其他国家能够并且已经确实合法地表示关注。有关人权的全球文化正在形成,关于人权的国际法框架已经渐趋成熟,并已载入《联合国宪章》、《世界人权宣言》及其他国际文件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