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左芝兰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Z1):58-61
续书是原著在故事情节上的"后续"之作,研究小说续书,首先要了解续书和原著间的关系,这就必然涉及到小说续书的接续方式问题.小说原著有意无意地留下的事件、人物或结构的空白,则为西游故事的继续开辟了多维的走向和新的发展态势.本文力图立足于这两方面,来探究明末至清初现存的三种《西游记》续书与原著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3.
高玉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2):55-58
明清时期小说名著多有续书现象,小说续书的出现与同类题材的戏曲"翻案"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的出现共同折射出读者对原著的理解和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4.
明清小说续书创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波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96,(2)
续书是明清时期较为普遍的文学现象。“经访”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期。但是对小说进行大规模的“续访”则是明清两代。经书产生,就作家创作而言,一为“取其易行”,二为“泄愤”、“圆梦”等审美目的,三为其它的功利目的.续书还不仅是作家个人的创作行为,它还反映出中华民族崇尚和谐统一、追求“大团圆”效应的审美心理以及明清两代尖锐复杂的政治、思想斗争.明清小说续书作品总的创作成就不高,但也出现了象《西游补》、《水浒后传》之类的佳作。 相似文献
5.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Z1)
明清小说多采用全知叙事模式,这一模式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从小说传统来看,仍受说书的影响;从创作主体来看,和大多数作者的创作思想相一致;从接受主体的角度来看,得到读者对象的认同。这种模式既有其优长,也有缺陷,关键在于作者如何运用。古代小说中少有的其它叙事模式,孕育了向现代小说转变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明清小说与江苏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健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明清两代,江苏不仅是经济大省,又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省。仅就文学艺术而言,明清两代的江苏就名家辈出,创作和理论,出版和市场,均成就卓著,在全国举足轻重,影响深远。本文从明清小说与江苏这个视角,对江苏的小说作家和小说理论批评家对明清小说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作了简明扼要的论述,总结了历史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论明清小说中商人的价值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俊华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6,(1)
中国古代社会,重视农业经济,忽视商品生产和流通,商人的价值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明清小说作家则在展示商业繁荣、商人活跃时代背景中肯定商人的价值,讴歌了他们的金钱欲望和开拓冒险精神,也对他们的道德、性爱作了合乎人性的观照。商人的价值觉醒,正反映了明清市民阶级的普遍自觉。 相似文献
8.
邹晓华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9(5):1-7
中国大运河沟通南北,促进了人员流动和文化交流,使文学面貌发生新变,通俗文学市场活跃.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涌现出大批作者群,且多分布在运河流域,与大运河关系密切.大运河作为自然物象构成明清小说创作的地理背景,成为见证时代和人物的典型环境.明清小说中的大运河带有特定的文化含义,形成独特的文化意象,如历史意象、英雄意象和商贾意象等.这些意象构成运河文化的重要内容,承载着民族记忆,反映着民族精神.研究明清小说中的运河文化意象,对于现阶段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重岗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2):43-48
文章提出以下命题:明清小说的命脉在于心性;《水浒传》与《红楼梦》最充分地体现了这种心性的精神;《西游记》是明清小说心性意识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明清小说中的情、欲作为小说心性的展开,其状况与心性有着内在的关联。文章揭示了心性之为明清小说命脉的内在根据,同时阐述了心性在明清小说中的演变和展开。 相似文献
10.
王凡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2):43-47
作为香港电影的重要电影企业,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投资拍摄了多部依据明清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作品,这些影片在对原著小说情节进行影像再现时,采取了“节选”“浓缩”“杂糅”等不同方式,这既是源于电影与文学在叙事篇幅方面的潜在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和原著小说某些情节、人物的特殊性存在必然的联系,更与影片导演的创作主体意识息息相关。邵氏明清小说题材电影对于原著情节的改编和呈现不仅投射出香港电影艺术家对于这些古典名著的独特理解与诠释,也为其后香港电影的此类艺术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张次第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2):28-32
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的变革与进展,亦即理学的发展与演变,对其时中国的方方面面都有或大或小或浅或深的影响,尤以对小说的影响为突出和显著。它显著地体现在理学与小说思潮的关系上,这就是理学复辟与小说尚理思潮、阳明心学与小说浪漫化思潮、泰州学派与小说世俗化倾向;乾嘉学风与小说炫耀才学风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极重要的两个系统,明清儒学与明清小说的这种特定联系,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的重要现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理论蕴涵,也是传统儒学统治中国古代文化的有力说明。 相似文献
12.
陈志伟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6):53-57
明清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开始就对其有分类研究。对比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谭邦和《明清小说史》等几种代表性著作,就其中的明清小说分类体系进行比照研究,可以发现这几种分类体系各有其优点,也皆有其不足。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更为合理的明清小说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3.
孙宏哲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1,39(2):11-13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批评视角,结合身体诗学、心理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明清长篇世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女性形象生理、心理、文化层次的解剖,揭示在封建宗法父权家庭中,在各种宗法礼教和道德禁忌上,女性压抑、内囿的处境以及共同具备绝望、焦虑﹑病态的特质,构成了丑怪身体群像。 相似文献
14.
亓群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71-73
明清时期,小说评点蔚为大观,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小说评点以其独特的批评方式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重要的贡献,并形成了自己的价值系统,主要体现在介入小说创作、促进小说传播和丰富小说研究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刘云春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4(4):480-483,488
用巴赫金的狂欢诗学来审视明清时期的小说,明代由于哲学领域中心学平民化和通俗化的影响,小说叙事的狂欢化是这一时期文学作品的基本品格。从分析《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几部作品入手,揭示了文学狂欢化的演进过程。明清小说叙事渐渐摆脱历史理性的约束,通过作家思维的狂欢化、小说体裁的狂欢、作品世界的狂欢,把小说叙事推向了古典文学的巅峰。借助狂欢化诗学,找到了另一个重新审视明清小说叙事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6.
宋莉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31-140
小说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 ,其流传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书价。自明至清 ,说部书价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使更多不同层次的人有能力消费小说。这与明中叶以来书坊的遍布、活字印刷的发展及石印的推广直接相关。同时 ,由于明清时人对宋元版及抄本日益珍重 ,说部中的这一部分价格反而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17.
张桂琴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59-162
文言梦幻小说是明清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代心理学泄导理论的角度而言,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创作是创作主体积郁已久的情感的泄导。明清文言梦幻小说中郁结情感的泄导主要包括指斥社会不平的、感慨用世不能的、哀叹婚恋不当的,其审美功能体现在完成郁结情感的宣泄、获得精神的满足和达到身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张重岗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1):87-91
明清小说有两种基本的生命类型:一德性生命,一气性生命。文章讨论了两类生命的缘起、由来和内涵,分析了明清小说中人物的生命归属,并对明清小说中的生命定位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