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摩匹"在哈尼族社会中的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的原始宗教使哈尼族的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类型特征,影响着哈尼族的价值选择、传承范式以及信仰体系,形成了哈尼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哈尼族原始宗教中的巫师"摩匹",是这一传承机制的执行者。  相似文献   

2.
近十余年来,有关哈尼族研究集中在哈尼族的族源、哲学与原始宗教、文化、语言文学艺术、民俗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论哈尼族社会中的原始宗教李国文自古发生于云南古人类和原始族群的原始宗教,直至近、现代,大部份内容,仍不同程度地保留于云南各少数民族社会中。哈尼族原始宗教信仰与云南原始族群一脉相承,但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长河中,她们又根据自己居住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4.
《斯批黑遮》是哈尼族的一部宗教文献,它以说唱念诵的方式在哈尼族宗教主持者摩批中世代相传,并以同样方式出现和使用于哈尼族丧葬活动中。作为一部流传千年的丧葬祭词,它深刻地反映出哈尼族自然崇拜、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这种原始宗教的内核。同时,由于它的内容涉及了哈尼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特别是涉及了哈尼族社会文化习尚的主要部分———宗教生活(精神的)、农耕定居(物质的)和人生礼俗(现实人生的)三个方面。因而,在相当程度上展示出了哈尼族社会生活的概貌。《斯批黑遮》不仅可称为哈尼族文化的百科全书、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可称之为深沉的哈尼族人生启示录。  相似文献   

5.
居住于滇南山区的哈尼族所信奉的以万物有灵为核心的原始宗教,其迷蒙、杂芜的神灵观念,除天上至高无上的天神“摩米”之外还可分作三个层次:一是卫护躯体的神灵;二是无恶不作的鬼;三是善恶兼施的自然神。文章通过对哈尼族原始宗教观念中的魂、鬼、神文化内涵的探析,揭示了山居农耕民族社会文化走势和观念形态衍异规律。  相似文献   

6.
红河流域哈尼族有树葬、水葬、火葬和土葬等多种形式和分类,体现出哈尼族人生阶段丧葬习俗礼仪中的二元多维的人际关系:即现实的人世关系与宗教中的鬼魂体系交互作用的"事死如事生"和原始血缘"过渡性"的人际关系、悲文化与喜文化交互作用避祸求福的人际关系、血缘婚姻家族与地缘性同胞邻居交互作用的血缘与地缘混合的人际关系,并提出了促进哈尼族丧葬活动中人际关系和谐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哈尼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哈尼族共有1253952人,集中分布于云南省南部起伏连绵的哀牢群山和西双版纳山区,从事山居农耕,生产粮食。农业生产是他们整个社会经济的主要活动部门,尤以善于耕种梯田著称于世。社会历史发展比较缓慢。至解放前夕,汉文化对哈尼族社会的渗透力日趋加剧,但始终未能彻底改变其生产、生活和社会文化的氏族社会原生形态。作为意识形态表现之一的宗教信仰仍停留在以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原始宗教延绵时期,并以强烈的灵魂观念为其主要特点。现以实地调查材料为依据,就滇南哀牢山区哈尼族原始宗教的两个侧面,即占卜、招魂略作阐述。  相似文献   

8.
中国少数民族现存不同类型的宗教 ,遗留有大量原始宗教成分 ,历经文化变迁 ,原始宗教主要表现为两类动态性的流变形式 :一是传承 ,指的是少数民族因文化传衍、交流等缘故 ,既使原始宗教在现有宗教中得到相对直接的保存 ,又在通古斯民族的萨满教、藏族的宗教等过渡型宗教中得到延续、发展和引申 ;二是互动 ,它既指诸如中国上古民族与周边民族、晚近诸原始民族的共同信仰物、相似宗教活动所显示的文化碰撞引发的宗教文化互动 ,也指原始宗教文化与体系宗教文化的互融与互补 ,在我国突出地表现为藏传佛教、南传佛教 ,以及汉地佛道二教及其他体系宗教对原始宗教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部哈尼族古老宗教祭祀词,《斯批黑遮》是哈尼族宗教口述遗产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和不朽的艺术魅力,更展示出哈尼人原始信仰的丰富内容.通过对其细致的爬梳,初步勾勒出其所蕴含的哈尼人的世界观、生命观和宗教观,同时也展现了哈尼人的疾病观、患病的病因学和疾病治疗方法等疾病认知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叶车人(哈尼族支系)集中分布于云南省红河县大羊街、浪堤车古一带山区,其居住点,正当内地与红河南岸哈尼族土司地区的交结部,早在清末民初已进入封建地主制经济阶段,汉文化对他们社会的渗透已日趋加剧,但在社会文化方面始终未能改变其氏族公社的原生形态,以万物有灵为核心的原始宗教仍为其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哈尼族连名谱系是哈尼人用顶真修辞法将神、鬼、自然物、民族英雄、祖先和自我排列起来的一个谱系。它是理解哈尼族文化的钥匙,是哈尼族文化的标志之一,是一座无形无字而又铭刻在哈尼人心中的纪念碑。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角度对哈尼族连名谱系进行解读,哈尼族连名谱系的作用在于,哈尼人被命名后认为自己就与神、自然物、民族英雄、祖先紧密联系在一起,自我将得到神和祖先的保佑,英雄是自己的榜样,可以获得力量、价值以及人生的智慧、意义和归宿。哈尼族连名谱系以杰出的语言艺术,明快而智慧地为哈尼人解决了人在世界中的位置和“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根本哲学问题。哈尼人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于解决我们今天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湿地经典--红河哈尼梯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河哈尼梯田是哀牢山区以哈尼族为代表的各族人民在千百年勤奋劳作中开创的一套梯田文明系统,它是中国山区稻田农耕的最高典范,更是中国人工湿地的不朽经典。它在原先没有湿地的哀牢山区创造了人工湿地梯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三江平原改变天然湿地为稻田和耕地相比,更显出它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湿地功能。  相似文献   

13.
哈尼族传统世界观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尼族在自身独特的民族经历中 ,形成了神、自然、人和鬼相统一的民族世界观。这一世界观对哈尼族的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等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哈尼族梯田文化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哈尼族是雕塑大地的民族,哈尼族梯田是真正的大地雕塑.哈尼人把别的民族用来建造城市的精力和梦想,都用来建造梯田了.他们世世代代创建起来的"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四度共构的"梯田文化",在今天人类迫切需要寻找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平衡支点时,它的优长凸现了.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语言学的语音语义分析以及亲属语言来源相同族称的对比来看,哈尼族族称"哈尼"的"哈"是前缀,"尼"仅仅是族称,没有其他意义。过去有的学者将哈尼族族称解释为另有某种意义的说法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6.
哈尼语中植物名词的义素、义位、语义有着特定的组合,植物名词义位同其他词类义位的组合以及植物名词语义特点都与哈尼族社会文化有着潜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词汇作语义分析,可以把词义分解为最小的语义成分。运用语义层次分析法分析哈尼语亲属称谓的语义特征,可以看到哈尼语亲属称谓的义素、义位网络和语义组合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哈尼生态村———箐口进行“聚焦”基础上 ,分析了作为哈尼人民世代积累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代表的壮美梯田 ,没有给哈尼人带来应有的富裕与幸福的基本情况和相关原因 ;提出了梯田文化之魂与市场经济观念融合 ,提高产出率、提升梯田价值 ,让梯田造福哈尼人民的相关措施和途径 ;对以梯田乡村生态观光农业为导向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