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希亚以符号统治为视角深刻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消费社会,建构起一种消费社会的符号批判理论。布希亚对启蒙的参照理性和现代主体所进行的批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这一批判在清算前者的先验主义、绝对主义以及意识哲学等消极特征的同时,错误地走到了另一极。在布希亚的批判理论中依然可见客体主义的偏见、文化主义的霸权、极端相对主义的怀疑论以及实在论的残余等等,深入反思和批判这一理论的局限性无疑有助于我们更为合理地认知现代社会的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2.
休闲体育消费研究:一种文化与社会学的解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从消费社会学和体育社会学的角度入手,以大众消费文化为契点,分析了休闲体育作为当前大众消费的新热点其文化和社会的符号性意义。文章认为,在大众消费社会里,休闲体育运动已经成为文化记号和被消费的对象,是大众文化之符号消费的一种,成了符号消费的对象,即被消费的休闲。在此,人们关注的是符号的所指,符号的意义在于显现差异,也就是休闲体育运动是一种建构差异的符号消费。  相似文献   

3.
李丹 《理论界》2019,(12):36-40,47
福特主义是早期资本主义典型的生产模式,是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最重要的社会基础和出场语境,因而也是解读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一把钥匙。随着晚期资本主义经历了由福特主义向后福特主义的结构性转型,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适用范围及当代价值也需要重新加以审视,既要认识到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所具有的穿越时空的理论价值,也要对其限于特定时空下所作出的结论作具体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消费主义文化的符号学解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肖显静 《人文杂志》2004,(1):170-175
消费社会是通过生产消费主义文化来生产消费的。消费主义文化的核心是商品符号意义的生产。它使得商品具有符号象征性 :不仅是一种能指 ,也是一种所指 ;不仅具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 ,也具有符号价值、象征价值。如此 ,人们对商品的消费就具有了符号象征性 :一是消费符号 ;二是符号的消费。而所有这一切必然导致消费的异化 ,引发资源和环境危机 ,需要我们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5.
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揭示了消费社会从"物"的消费,向"符号消费"的过渡,也揭示了符号、符号消费对消费者的诱导、导向作用.在消费过程中,绝大多数消费者并不能理性地解读符号,各种所谓个个性化消费,实际上已被趋同化、从众化的"隐性"潮流所遮蔽.符号误读是一种对消费文化的误读,是消费文化趋同化、从众化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变化,正在从以生产型为主的社会转变成一个以消费型为主的社会,消费文化开始在美国蓬勃兴起.消费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包括人们在消费行为中体现的消费价值取向、消费道德、消费习惯、消费时尚及消费审美等.美国消费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企图赋予商品以意义,商品成了一个意义不定的指谓,对于不同的消费者意味着不同的所指.消费行为被强化成一种符号:消费不再是目的,它背离了需要和商品的使用价值,成了满足欲求的一种手段,其结果是消费品的符号价值超越使用价值,成为身份、成功、社会地位的象征以及消费者自我价值的确证.这时的消费行为"已经变成文化行为,成为具有意识形态功能的社会主流文化,并使物的符号价值变成消费社会的伦理标准和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7.
付茜茜 《天府新论》2020,(6):135-144
伴随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社会交往方式甚至话语体系等都不断被技术重构。在网络文化空间中,“人设”一词成为近年来较为热门的典型网络词汇,作为一种被设定的概念化符号形象,它通过特定人物的媒介展演而吸引不同的受众群体,在无形中进入大众消费端,进而转化为符号资本与经济价值。网络“人设”符号的出现,是数字经济时代符号消费产业对于网络文化环境强有力的适应和经营。作为一种新的网络文化症候,它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鲜明特征,“人设”符号消费虽鲜明体现于精神层面,却能在资本市场和受众市场形成强大力量。本文将对网络“人设”从概念到符号资本的媒介建构过程进行深入阐释,通过对“人设”符号的理论阐释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当下网络文化症候、媒介舆论环境与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8.
博德里亚的符号批判理论,是对建立在商品的符号消费基础上的消费社会和消费主义文化的批判理论,是批判后现代消费主义文化的理论支点.这一批判的符号理论,首先是在结构主义符号学视域下对物品的符号意义的建构,其次是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商品符号及其价值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最后是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广告图腾的符号学批判.  相似文献   

9.
鲍德里亚认为,物品成为某种文化符号从而使消费预期使用价值相分离乃是消费社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其实在古代(例如中国西周时期的贵族社会)物品也同样具有"文化符号"的意义,只不过那是政治权力的产物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看上去"在消费面前人人平等"的消费社会较之任何一种物品都确证着使用者政治身份的古代社会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进步.在处处离不开金钱的消费社会,一个有着精神追求的知识分子如何自处呢?中国古代文化可以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0.
鲍德里亚认为,物品成为某种文化符号从而使消费预期使用价值相分离乃是消费社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其实在古代(例如中国西周时期的贵族社会)物品也同样具有"文化符号"的意义,只不过那是政治权力的产物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看上去"在消费面前人人平等"的消费社会较之任何一种物品都确证着使用者政治身份的古代社会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进步.在处处离不开金钱的消费社会,一个有着精神追求的知识分子如何自处呢?中国古代文化可以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符号消费构建消费文化--浅论鲍德里亚的符号批判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琼林 《学术论坛》2006,(2):181-183
作为西方批判学派的主要人物,鲍德里亚对现代消费社会进行了研究,并逐渐开始偏离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发展出自己的一套消费社会的理论。他从物的消费进入符号消费的领域,建立了以符号消费为主导的符号政治经济学体系,并从人们对“物”的消费行为中,看到物或商品对人的本性的支配与异化,看到了实际蕴涵的更深层的“符号”消费。文章分析鲍德里亚的理论转变,从而探求他的符号消费构建的消费文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符号消费构建消费文化——浅论鲍德里亚的符号批判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德里亚作为西方批判学派的主要人物,他对现代消费社会进行研究,并逐渐开始偏离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发展出自己的一套消费社会的理论。他从物的消费进入符号消费的领域,建立了以符号消费为主导的符号政治经济学体系,并从人们对“物”的消费行为中,看到物或商品对人的本性的支配与异化,实际蕴涵的更深层的“符号”消费。本文分析鲍德里亚的理论转变,从而探求他的符号消费构建的消费文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广告传播:符号秩序的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泓 《东南学术》2002,(3):39-43
广告的各种知识、意义和符号结构与整个社会和文化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广告通过符号资本/文化资本的方式 ,来建构社会消费的观点和信仰 ,进而通过控制意义、操纵意识形式 ,使得社会的控制得以保持和完成。在一定意义上 ,作为消费文化媒介的广告在传达其符号象征时就和语言一样成为了一种含义秩序。正是由于广告本身包含着商品以外的建构含义秩序的功能 ,使得广告传播过程蕴含有对社会文化价值系统的控制力量。本文从消费文化出发 ,探讨广告与符号秩序建构的关系 ,进而对现代广告传播进行一种社会和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视觉文化背景下的图像生产,在现代社会表现为一种符号的生产和符号拜物教的性质,并且具有自身的结构体系特征。特别是在虚拟的图像消费环境中,图像符号的能指与所指漂浮的景观随处可见。图像符号的消费导致社会分层,表现出炫耀性、品位性、排他性、流动性等特点。图像符号的消费也导致人从图像生产的主体成为被图像任意操纵的客体,同时产生种种现象:人的主体性被所谓的真实消解,被“性和暴力”所异化等等。在这些现象的背后,目的只有一个:生产商为了利润,消费者为了视觉需求和精神满足。可以看到,消费社会里的图像消费,正在形成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价值和伦理趋向。因此,理性地把握图像消费的社会哲学意义的任务已紧迫地摆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5.
从哲学的角度看“图像”,它不是简单的图画、图形和视觉形象,它是与人类共在的“存在者”,它是“语言”的始祖,并与语言共同构成了符号系统,它就是人类的文化.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是图像文化深厚的社会基础.在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中,人们所消费的已经不是物的使用价值,而是转为一种符号价值,一种身份的自我肯定,商品的消费也成为一种符号的吸收过程.在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中,图像的使用成为最大的消费对象,同时图像文化也正是借助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使自己得以传播和发展.在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中,大众渴望信息、渴望娱乐、渴望时尚、渴望成为消费的主体,图像文化正好满足了大众的这一需求.  相似文献   

16.
鲍德里亚早期的消费社会理论从消费视角入手,分析了资本主义通过制造和控制需求来消解消费者的主体性,并以消费为特征构建起一个丰盛的符号体系,个体在符号体系中确定其在社会等级中的序列。鲍德里亚的这一理论对当代社会进行了有力的解释,丰富了社会分层理论,为后现代理论做出较大贡献,但是该理论的局限也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符号消费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的消费已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物质消费转化为以物品消费为载体的心理、文化方面的符号消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蕴涵丰富差异性文化符号的旅游资源,正好契合旅游者的符号消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过程中,应以“符号意义”为核心,把整个开发过程看成一个系统的符号化运作过程,立足核心内涵,挖掘和构建符号意义,选择合适的载体展示符号意义,合理引导和启发旅游者参与符号消费。  相似文献   

18.
文化消费作为建构社会认同的重要手段,其消费主体的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文化消费对于建构其社会认同具有重要意义。文化消费通过两条路径来建构社会认同:一条是通过彰显文化消费的符号意义来实现消费的“示同”和“示差”功能,以此实现外显层次上的建构;另一条是经由教育型文化消费,通过积累文化资本、发展自我,从而使个体融入更高的社会阶层,实现对社会认同的内隐性建构。对农村青年三条社会认同建构路径的比较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应该将其文化消费的重点由外显符号意义的文化消费转移到教育型文化消费上来,积累文化资本,提升自我价值,建构城市认同。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在波德里亚的早期著作中主要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新环境,尤其是消费社会所具有的特征。波德里亚主要是从文化和符号学双重维度对消费社会进行考察。在他看来,消费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一种文化。波德里亚认为消费是建立在符号编码和差别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需求和快乐基础上的。因为消费及其消费品均是表达意义的符号系统,而且这种符号意义体现着现实生活的差异与等级。这使波德里亚由“商品拜物教”批判过渡到“符号拜物教”批判,建构了一个日常消费领域的异化批判。  相似文献   

20.
秦淮 《兰州学刊》2012,(5):96-102
在步入消费社会的今天,时尚婚礼正在取代传统婚礼而成为中国社会婚礼的主流,传统婚礼也由一种理性文化活动蜕变为基于感性的符号消费。时尚婚礼不仅改变了传统婚礼的形式和内容,也使传统婚礼的文化价值和功能丧失殆尽。时尚婚礼用作为符号系统的文化组合游戏式实践替代了传统婚礼作为意义象征系统的文化排他性实践,变成一场演出、戏剧。暴露了消费至上、物质至上的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偏颇、狭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