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佟健  宋小宁 《兰州学刊》2012,(2):150-153
大学治理机制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如何分配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一直是教育政策制定时永恒的主题。中国大学的"行政化"治理严重地阻碍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从经济学的视角对西方大学治理的研究文献进行了介绍和评论,为中国大学破除"行政化"治理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研究发现:教授治校并不是有效的大学治理模式;有效的大学治理要求大学内的不同利益群体控制不同类型的决策,决策权的分配取决于不同利益群体在决策时面临的激励和信息约束;与学院和专科学校相比较,综合性研究大学更趋向于民主治理。  相似文献   

2.
多元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要求体现在社会经济生活方面就是要在全社会实行利益协调、利益均衡和利益共享。要达成这个目标,必须让我国目前客观上已经存在的多元利益群体依法实现充分有效的利益表达,从而制订合乎公平正义要求的社会公共政策,使我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群体都得到协调均衡的发展。本文在分析我国利益格局分化和多元利益群体形成的基础上,指出多元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与社会公共政策制定的紧密相关性,提出为构建和谐社会,完善利益表达的必要性与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在"复关"/"入世"的过程中,每一阶段的国内预期目标,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一般来说,国际力量很难直接作用于一国政策选择,总是通过一定的中介环节。在中国"入世"问题上,这些中介环节包括利益群体、决策精英群体和经济理念推广群体。本文选择1986年、1992年和1999年三个重要的年份,分析中国"复关"/"入世"过程中,这些中介环节如何使得国内选择和国际环境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周怡  张江 《学术月刊》2012,(4):19-27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社会利益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利益格局调整"成为现阶段能否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积极稳妥地进行利益格局调整,需要沿着利益的双重性格、制度与文化的双路径协同展开:一是制度路径的调整策略。"调整"的路径依赖于它的"形成"过程,无论是市场还是政府,都是通过具体的制度安排影响物质利益分配,导致整个社会利益格局的形成或变动,因而,制度变革是利益格局调整的首要渠道。二是文化路径的调整策略。利益格局一旦形成,利益群体会作为行动主体处在市场与政府之间参与利益格局的调整。利益群体参与调整时所具有的能动性来自文化,即制度预期、文化接触和文化同化三方面的差异将唤醒各利益群体的理念利益,驱动他们通过利益表达影响利益格局的调整。因此,应当减少三方面文化差异,构成利益格局调整的文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精英群体的演进及问题(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忠民 《文史哲》2008,5(3):140-161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经济精英群体、政治精英群体和知识精英群体三大精英群体实现了同步化的发展,改变了以往政治精英群体一枝独秀的局面;精英群体的职业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准越来越高;精英群体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位置越来越凸显。但社会转型时期特有的时代条件,也使得精英群体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特有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精英群体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主轴的一面倒的片面行为和政策取向;政治精英群体呈现出强烈的公权扩张冲动;精英群体之间利益结盟现象日渐明显;精英群体呈现出一定的自我封闭化和壁垒化倾向。现阶段中国精英群体存在的问题,造成公共投入的巨大浪费,扭曲和损伤了正处在定型过程中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造成改革与发展两者之间的背离。促进中国精英群体健康而合理发展的基本思路在于:在全社会范围内确立起社会公正的基本取向;建立起公正、科学、合理、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建立起"两头小,中间大"、以中等收入者人群为主的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使精英群体的行为更加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社会的四个利益群体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从经济利益关系的角度 ,将当今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区分为四个主要社会群体 ,即特殊获益者群体、普通获益者群体、利益相对受损群体和社会底层群体。任何改革都是利益关系的调整 ,都会造成物质利益的得失。本文证明大多数中国人在 2 0年的改革中还是获得了利益的。然而 ,利益获得的多寡是有差异的。本文分析了社会各群体的利益获得和利益相对受损。只有了解了此种情况 ,我们在将改革向前推进时 ,才会使其每一项措施能够尽可能地对于多数人有利 ,尽可能减少改革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7.
2009年12月,转基因水稻进入生产环节,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从理论上看,中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政策,在议题属性上具有多重性,这就决定了其议程的设置必然涉及很多利益相关者。因此,这一议程设置的实现和通过,就是众多利益群体参与博弈的动态过程,而这一博弈过程又会牵涉到多元主体的博弈关系,其中,也可发现其政策议题的本质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利益群体大规模地崛起是社会利益分化的必然结果。利益群体的崛起使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日趋明显。如何采取有效的对策,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已成为当前深化改革必须探讨的一个重大课题。一、引起利益群体矛盾的原因从动态的过程来看,利益群体利益表达、利益群体利益综合、利益群体利益综合政策实施和利益群体利益综合结果是利益群体利益确认过程中四个有机联系的阶段。在四个阶段的每一阶段存在的问题,都有可能成为引起利益群体利益矛盾的原因。1、利益群体利益表达渠道的阻塞。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是利益群体提出一项利益要求的过程。在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中利益群体利益表达的合法、或宪法所规定的渠道主要有五  相似文献   

9.
荆世群 《船山学刊》2004,(2):175-177
群己关系即"群己之辨"是历史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是中国传统哲学关注的重点问题,它探讨的是群体、群众、集体和个体、个人、自我的相互关系问题.正统儒学强调个人对群体和社会的责任,主张个体与群体和社会和谐相处;当群己利益对立时,要求个体服从群体、牺牲自我,在群己关系上体现出了"无我论"的传统.佛学、道家学派在群己关系方面基本上主张"无我"论.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未接触西方近代资产阶级伦理思潮以前,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群己观上赞成"无我"论;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毛泽东受其老师杨昌济的影响,研读了大量的西方伦理学著作,接受了布拉德雷、包尔生等人自我实现论的伦理思想,在群己观上主张"贵我"论和"精神个人主义",强调自我价值及其实现."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毛泽东又转而信奉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学说,在群己观上强调个人服从集体,主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本文要探讨的是:毛泽东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其群己观的内容、特点.  相似文献   

10.
快速转型时期的利益分化与社会矛盾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着高速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社会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得不到有效的遏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本文认为,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已收入分化进入利益分化阶段,形成了以利益集团和强势阶层为主导的刚性利益配置机制,纵观当前我国出现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是强势阶层和利益群体对其他阶层和群体进行利益掠夺的反应和结果。如果不从制度和法律上遏制利益群体的贪欲,制约他们的无作非为,压缩他们的利益空间,隔离他们之间的利益交换,那么就不可能遏制中国当前不断扩大的利益分化势头,更无法缩小收入差别,更不能调整利益分配格局,使社会变得更公正、更和谐,社会矛盾更少的状况中来。  相似文献   

11.
一、社会利益群体是推动政治建设的社会力量 综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政治建设从来是在一定的社会需要和社会力量的推动下产生的一种利益要求。在我国现阶段,社会利益群体之间已构成的利益关系既包括纵向的根本利益一致的利益关系,又包括横向的具体和特殊利益差别的利益关系。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政治建设和政治整合面临的任务是满足社会结构大幅度变动导致的利益分化,有效地综合社会利益群体的各种利益要求,协调各种政治关系以保持动态的政治稳定,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显然,社会利益群体的利益就成为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也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原动力。因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从现论到实践绝不能忽视社会利益群体的利益,绝不能不注意调整利益关系,更不能否认利益差别与矛盾,而应正确地协调各社会利益群体的利益,反对片面强调利益拉平。  相似文献   

12.
转型期中国社会利益分化日益严重,既带来利益表达数量上的迅速增长,也带来了利益表达个性化的极大丰富。学者们从转型期中国社会利益表达的一般特点、特定群体利益表达现状等方面展开了视角各异的研究。针对既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下述领域的研究亟待在未来进一步深化:构建转型期中国利益表达的分析模型;设计转型期中国利益表达的评价体系;加强对利益表达的过程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利益表达制度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群众路线是中共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中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工作路线。坚持群众路线,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的重要经验。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群众路线,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标准、"开门"搞改革、正视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同时,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路线,也需要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动过程中,利益群体逐渐成为影响经济、政治与社会生活的新变量。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在坚持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同时,利用自身的组织资源,不断优化和创新执政党与各利益群体之间的社会联结。其中对新兴利益群体成员的政治吸纳和对新兴社会组织的组织覆盖是最重要的两项策略。这种适应性变革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精英群体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经济精英群体、政治精英群体和知识精英群体三大精英群体实现了同步化的发展,改变了以往政治精英群体一枝独秀的局面;精英群体的职业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准越来越高;精英群体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位置越来越凸显。但社会转型时期特有的时代条件,也使精英群体出现了一些特有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精英群体一面倒的片面行为和政策取向;政治精英群体呈现出强烈的公权扩张冲动;精英群体之间利益结盟现象日渐明显;精英群体呈现出一定的自我封闭化和壁垒化倾向。现阶段中国精英群体存在的问题所造成的负面效应是广泛而深远的,其中最为突出和严重者主要表现在:造成公共投入的巨大浪费;扭曲和损伤了正处在定型过程中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造成改革与发展两者之间的背离。促进中国精英群体健康而合理发展的基本思路在于: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确立起社会公正的基本取向;建立起公正、科学、合理、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建立一个"两头小,中间大"、以中等收入者人群为主的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使精英群体的行为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经济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而经济利益和谐的重要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对待弱势群体和高收入群体。本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详细分析了中国弱势群体和高收入群体的具体形成过程,并对于解决弱势群体和高收入群体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 ,仅就“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试作粗浅分析。1 “根本利益”包括个体利益和群体利益 ,以个体利益取代群体利益 ,或以群体利益取代个体利益 ,都是片面的不完全的 ,因而也是错误的。根本利益又是对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综合与概括 ,不可以只讲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也不可以只讲长远利益不顾眼前利益。既要有现实的目标 ,又要有理想的追求。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的辩证统一 ,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辩证统一。2 根本利益是动态范畴 ,在不同历史发展阶…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群体分化组合是一种客观现象.从政治道德的视角看,社会利益群体的合理分化将加快中国社会结构的现代化,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社会利益群体的过度分化则会削弱中共执政的道德基础,挫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道德动力,危及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徐家林 《江汉论坛》2012,(6):132-135
利益分析是对社会转型动力群体行为取向研究的基本方法,利益—立场—行动,是社会转型各动力群体行为的基本逻辑,要推进社会转型则必须整合各群体力量,兼顾和协调各方利益。在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中国新一轮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各群体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在早期阶段,改革使社会各群体普遍受益,从而形成全社会普遍支持和推进改革的广泛的力量同盟;到了中后期,群体间收入差距扩大,分配结构失调,社会各群体各怀心思,对进一步改革取不同的立场和行动。当前必须兼顾并协调各群体利益,必须把深化改革的利益与各群体的切身利益都紧密联系起来,重新形成推进和深化改革的合力。  相似文献   

20.
群体分化与文学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体身份是影响作家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2 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中国社会出现了强烈的群体分化 ,其中既有文化间的鲜明对立 ,也有现实中的利益悬殊。这时期的文学创作也呈现出强烈的群体变异特征 ,它既体现在作家创作题材的选择和评判上 ,也体现在艺术审美风格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