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欧中世纪中期(11~14世纪)和日本12~16世纪时期,就封建制类型而言,同属封建领主制。本文就二者在政治制度.上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 一、在国体方面的异同 国体是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二者在国体方面的共同点有三个。 一是封建领主阶级管理国家。11世纪在西欧范围内已完成了封建化,封建领主制最终确立,以国王为总代表的封建领主阶级成为封建国家的领导者。在日本, 11 85年最大的武士集团关东源氏,消灭了平氏,控制了中央政权。1192年,源赖朝取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在镇仓设立将军幕府,开始了武士贵族即封建领主阶级专政的新时期。 二…  相似文献   

2.
西欧中世纪后期,在时间上大体与中国的明朝相一致,并且同属于封建地主制类型。本文就二者在政治上的异同进行分析。 一、在国体方面的异同 政治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就国体而言,西欧中世纪后期各封建王国和与之相当的中国明王朝,都属于封建地主制类型的国体。二者在国体上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其一,都是由封建地主阶级来管理国家 西欧封建领主制时代(11世纪至14世纪),封建领主阶级是国家的主宰者。 15世纪,当西欧封建地主制确立时,有部分封建领主在封建混战中被消灭了;有一部分封建领主顺乎时代的潮流依附于王权,汇入新兴地主阶级的行列。封…  相似文献   

3.
封建地主制是西欧封建社会的最高阶段,是工商地主阶级主宰一切的时代。这时,西欧工商地主阶级不仅把商业贸易和殖民掠夺扩展到全球,而且还把简单商品生产推向最高峰,从而为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铺平了道路。封建地主制是最完善的封建制形式,在发展封建经济,特别是在发展商品经济方面,比封建领主制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在封建社会,土地是财富和生殖财富的主要形式,土地制度自然成为封建社会的基础。封建土地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封建制形式的演变而不断变化着。在封建地主制下,一块土地的所有权为许多封建主所分享的现象已不存在,受到的限…  相似文献   

4.
日本庄园制主要是指寄进地系庄园而言,11世纪后期到12世纪寄进地系庄园制普及并占了统治地位,成为国家的基本土地所有制。日本庄园制与西欧庄园制相比较有以下两个特征。首先,日本庄园是通过自下而上的层层寄进和自上而下的层层分封而形成。其次,日本庄园虽然受国家法律的保护,但具有不纳租、国家行政机关不干预庄园事务的“不输不入”特权。但它一进入13世纪就开始动摇,渐次向武士封建领主一元领有的土地所有制转变。经南北朝内乱,除拥有强大僧兵或神人等一部分有实力的寺社庄园外,支持国家统一秩序的庄园体制基本衰落,在应仁文明之乱后,则完全消失。在长期的矛盾斗争中形成的日本封建庄园制,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尚没有取得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就衰落下去了。笔者从分析庄园制度衰落的社会历史条件着手,试图揭示庄园制衰落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日本封建社会发生確定二理論上問题》文章中二理論上問题提出。“総体奴隸制”階級的觀点概念、社会形態上概念。前資本主義社会專制主義支配体制概念、專制君主前一切臣民皆奴隸的、權利地位意味。專制主義、奴隸社会、封建社会存在。世界歷史上、三類型——領主制,地主制及国家封建制封建制形態、领主制的唯一封建制形態見。生產関係性格重視必要。見、大化改新建社会“国家規模的家内奴隸制”、“国家奴隸制”。国家封建制、日本封建社会发生。後、平安時代後半期至、领主制国家封建制、日本封建制度主要形態。  相似文献   

6.
中世纪早期(5─10世纪)的西欧各国和中 世纪的印度,同属于封建村社制类型。本文仅就 二者在政治制度上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分析。 一、在国体方面的异同点 政治制度就是国家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两个 方面,一是国体,二是政体。所谓国体,“就是 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①,也即国家政权 由哪个阶级掌握的问题。在人类历史上,有过奴 隶主阶级专政、封建主阶级专政、资产阶级专政 和无产阶级专政四种国体。既然中世纪早期的西 欧与中世纪的印度都属于封建村社制类型,那 么,其国体当然是封建性的。而且,二者在封建 国体形成的历史背景上也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7.
关于印度封建主义的概念,在近年来学术界对印度殖民地以前时期的历史研究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这个概念虽然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莫不以西欧的封建制度作为它的参照模式。有人强调印度封建制度与西欧的非常相似,而另外有人则认为它与西欧的模式相去甚远。争论中提出来作为对比的论点都集中于封建领主制和贸易的作用这两个问题。本文对“印度封建制度”这个概念是否能成立表示怀疑。作者根据中世纪欧洲和中世纪印度两者所处的生态环境和具有的社会结构,对比了它们的农业生产过程,从而作出结论:两者之间绝无相似之处,将它们进行类比是毫无意义的。他认为,殖民地时期以前的印度社会,不象中世纪欧洲在结构上全体农民都依附于贵族那样;它的特点是自力的或自由的农民生产。下面为该文的摘译。小标题为译者所加。  相似文献   

8.
一印度的封建社会有它自己的特点。在欧洲中世纪,封建领主是以封建庄园的形式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其处于依附地位;中国在解放前,地主是通过租佃等形式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其处于依附地位。印度没有欧洲中世纪那样的封建庄园,也不同于中国过去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印度封建社会结构的基层是村社。印度是通过种姓制度把低种姓的人和贱民束缚于村社,使其处于依附地位的。在印度村社制度下,存在着两种依附关系。一种是低种姓的人和贱民对整个村社的依附关系。低种姓中的工匠和手艺人要对全村供应生产和生活用具,如农具、炊具等;或为全村人劳动服务,如理发、洗衣等。贱民则要负责清除垃圾,处理死了的牲畜,或操其他被认为  相似文献   

9.
对中外历史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异同,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这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本文试图对法国、中国和英国这三个国家处于相同历史阶段的同一制度进行对比,从它们所具有的特点论其不同的作用。一、法、中是东西方的君主专制度类型国家中的典型 法国的封建政治经历了封建领主割据君主制、封建等级君主制和最后的封建君主专制政治三个主要历史时期。法国的封建专制君主制是法国的社会经济和国家政治生活发展到新的阶段的产物。它是在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形成中建立起来的①。专制君主以封建贵族同资产阶级斗争的调停人的身份…  相似文献   

10.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剧烈变革时期,时代赋予当时的思想家以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出现了学术繁荣的百家争鸣局面,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谱写了绚丽多彩的华章。探讨战国百家争鸣的条件与政策,总结和借鉴中国古代学术繁荣的历史经验,对于开创社会主义学术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局面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朱华辉 《社会》2022,42(5):124-151
尽管近年来学界对亚当·斯密所谓商业实现人类自由与文明社会的判断多有关注,但未能充分解释其笔下包括商业社会在内的人类社会广泛存在的社会压迫,低估了奴隶制的韧性与西欧现代自由的偶然性。本文指出,斯密认为商业无法实现人性中暴烈激情的普遍转向,而是通过改变财富与政治权力的分配来实现人类自由的革新。在古代政治中,商业强化了既有的蓄奴经济与支配结构,但在欧洲封建时代破碎的政治版图中,商业与奢侈恰好促成了封建领主的破产,进而导致少部分地区封建制的瓦解、绝对主义的诞生与奴隶制的废除。同样重要的是,欧洲内陆广大的封建地产缓和了地主的财政危机,商业在此无力撬动财富与权力的天平,反而再次强化了社会压迫。对斯密来说,只有深入了解商业社会在政治权威变迁中的角色与作用,观察商业对政治权力分配方式的历史影响,才能充分理解法治、正义与自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齐敏 《学术交流》2013,(1):26-29
当今中国社会普遍认为,中国社会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这种观念的流行,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有密切的联系。按照这种思维定势,中西方历史上都曾经出现过封建制,但如果我们溯本清源会发现,马克思所理解的封建制在社会实践中有它的历史存在性,与中西方封建制存在着必然联系,与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社会形态相去甚远。因此认真分析马克思封建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把握马克思所理解的封建制理论精髓,十分必要;同时对中国社会"泛封建化"问题的深刻反思,彰显马克思唯物史观中人类历史发展道路的多维性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3.
城下町是日本封建城市中较有代表性的城市类型。从战国后期到江户时代,它遍布日本,垄断大部分的工商业活动,排挤其它类型的城市,形成了日本城市发展史上的城下町时代。一、城下町的形成和发展城下町是以领主城馆为中心,主要包括武士集居区域和工商业区域的封建城市。它起源于地方领主对基层市场的控制。在濑户内海地区,集中了家臣的领主居馆与周围市场的结合,大致是在十四十五世纪。但当时它们还未形成为一个整体,是一种具有松散联系的城下  相似文献   

14.
浅谈近代日本的国体-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一个“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日本垄断资本不仅与军国主义,而且与封建残余密切结合。  1878年,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的成立及其相对独立的特权地位,标志着日本开始走向军国主义的道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形成大体是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它不是在资本主义形成之后,而是在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幕府时代的日本,是封建军国主义国家。封建武士领主掌握社稷权柄,形成了军事封建专制的统治体制。领导明治维新的中下级武士改革派,掌握着国家的权力中枢,在他们的头脑中,还残存着封建武士道和“军事立国”…  相似文献   

15.
日本德川幕府的土地制度为等级领主制,亦称为"石高分封制",这种土地制度改变了中世以来多重土地支配隶属关系,是以领主农民间的阶级关系为基础的封建领主制.它通过检地将土地生产力表现为"石高",明确了农民保有土地的担税责任.建立起幕府一大名一农民间的统治、被统治关系.德川幕府的领主及其家臣武士团整体离开农村,集中于城镇,他们的生活来源基本依靠农民交纳的地租,小农经济是德川幕府幕藩体制的经济基础.农民的生产与生活状况直接影响到德川幕府统治的稳定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土地权与货币权的对立与西欧封建地租形态的更替毕道村12~14世纪期间,西欧各国相继发生的力役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过渡对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西欧封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然而,史学界对这一历史变化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尚缺乏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英国在从中世纪末期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中,传统的庄园制让位与新起的资本主义式农场,农民逐步摆脱了人身和经济束缚而成为了社会上的从业者、消费者,贵族和领主转化为新式的乡绅;在上述的一系列变革中地理作用有着很大的影响,有助于英国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和政治核心。随即而发生的宗教改革,更是解脱了罗马对英国的宗教束缚,进而赢得了信仰上的自由和政治独立。  相似文献   

18.
孙继静 《学术交流》2012,(2):111-114
一直以来,中世纪西欧的庄园经济总是被想象成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但是经过考察会发现,由于人们生活的需要和某些行业的特殊性,乡村生活中依然且必然有工商业的存在,工商业在以庄园制为主体的自然经济的夹缝中生存着。其经济属于一种二元经济模式。乡村手工业以庄园工场的形式独盛于中世纪早期,并不断发展。乡村的商业从最初必需品的交换,到后来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的交换,都表明乡村的商业也是一直存在且必然存在的。只是由于这些经济因素仍从属于封建的自然经济主体、不占据主导地位而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这些商品经济活动的存在不仅弥补了封建的自然经济的天然不足,同时,它的发展与后来城市兴起且壮大的工商业活动相结合,形成了里应外合的力量,最终冲破了封建阶级的堡垒,成为了西欧瓦解庄园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封建制不平等的秘诀在于它论证并维护了人在自然权利上的不平等性。资产阶级在反封建的斗争中 ,将文化批判的矛头直指这一点 ,因而粉碎了封建的不平等制。但它仅仅找回了人在自然权利上的平等性就偃旗息鼓了。马克思平等观的确立实现了平等观的革命变革 ,并将人们对平等的追求变成了从变革社会关系入手的实际的社会运动。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现阶段 ,应该把追求平等的起点确定在先找回人在自然权利的平等上。  相似文献   

20.
马继云 《学习与探索》2002,1(5):119-123
与西欧封建社会的庄园制经济不同 ,中国封建经济的整体结构是以私有产权及小生产单元为基础的小农经济 ,这种经济结构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封建城市经济的发展 :(1)中国封建小农经济的自给程度相对于西欧封建庄园制而言是极其有限的 ,它必须不断地与市场发生联系 ,这就为中国封建城市经济提供了发展的巨大空间 ;(2 )由小农经济自给程度有限的基本特点所决定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不得不允许社会人口在一定范围内的流动 ,这就为城市人口的集聚提供了前提条件 ,并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3 )中国封建小农经济是以地主私人占有土地为主的 ,土地允许买卖 ,这使中国封建经济发展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竞争性 ,其结果则使城市经济因竞争的广泛存在而更趋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