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研究背景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004年,西部的青海与新疆婴儿死亡率分别为32.17‰3和29.76‰,重庆作为西部地区婴儿死亡率最低的城市,其婴儿死亡率也为13.6‰,而贵州省黄岗村2003年婴儿死亡率竟高达406.3‰。同时,与西部城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4年上海市婴儿死亡率仅为3.78‰,由此可见,我国婴儿死亡率的地域差异巨大,西部地区婴儿死亡率的状况让人担忧。由于西部各个省(市、自治区)有关婴儿死亡率数据的全面收集存在困难,且考虑到四川省人口、GDP均占西部12省市区的约四分之一,在西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相似文献   

2.
一、江西人口素质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变化 (一)江西人口身体素质发展状况变化近年来,随着江西省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江西省人口身体素质的各个方面不断得到提高.主要表现为人口死亡率已稳定在较低水平上,婴儿死亡率不断下降,出生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增长,比如2000年江西婴儿死亡率是27.15‰,而全国的是30‰,要比全国低2.85个千分点.  相似文献   

3.
世界银行日前发表《世界发展指标》年报,显示1998年全球人口增长率约1.4%,全球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44人;全球平均寿命约67岁,初生婴儿死亡率平均约56‰。从跨国比较观点来看,世行的报告披露了许多有趣的全球之最,它们包括: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是澳门,每平方公里住了21961人;密度最低的是丹麦的格陵兰岛,每平方公里0.16人。全球各国平均寿命最长的是日本,超过80岁;最短的是塞拉利昂,仅37岁。全球婴儿死亡率最高的是塞拉利昂,达170‰;最低的是日本,仅3.7‰。全球城市人口比率最高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上海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70年代年死亡率平均为5.8‰,80年代年死亡率平均为6.6‰,90年代以来死亡率平均为6.8‰。如何看待这一上升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是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十分关心的,人口的死亡率是受经济、社会和自然诸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利用各种资料,尤其是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就职业、婚姻、文化程度等各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进行探析。##原图象不清晰  相似文献   

5.
一、西部人口自然增长过快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经济发展和人口自然增长是密切相关的,一般而言,在工业化开始后,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生活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特征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陕西、重庆、云南、广西、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贵州、青海、西藏)经济发展滞后的状态,和西部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较快有着直接的联系.2001年西部地区人口出生率为14.8‰,死亡率为6.37‰,自然增长率为8.42‰.这一人口增长速度,较1991年出生率高达21.02‰,自然增长率高达13.84%‰,虽然有了显著的降低,但依然偏高.与东部地区(这里的东部指除西部12各省市区的其他省市区)同期相比较,出生率高出4.2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高出3.82个千分点.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统计局社科处据2000年全省《儿童纲要》监测统计资料显示 :1999年 ,我省婴儿死亡率为11 78‰ ,比1990年降低21 72个千分点 ,降幅为64 8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5 87‰ ,比1990年降低22 67个千分点 ,降幅达58 82%。两项指标均  相似文献   

7.
杭州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漏报分析杭州市妇幼保健院周晓峰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群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9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NPA)的主要目标之一。但因种种原因,杭州地区这一资料尚不准确,漏报较多。为此我院在1...  相似文献   

8.
吴英 《四川省情》2005,(9):31-31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我国越来越面临耕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当前,四川土地资源与开发利用的主要矛盾是:人地矛盾尖锐、耕地质量与数量的矛盾加剧、开发利用状况与耕地后备资源的矛盾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我省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面临下列主要挑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四川是人口大省,人均耕地仅有0.08公顷,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3%。近20年来,四川省总人口每年一直以8.0‰的速度在递增,耕地却以4.6‰的速度递减,年均新增人口60万人以上,年均净减耕地2万公顷左右,人增地减,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在耕地的后备资源缺乏的…  相似文献   

9.
浙江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未来劳动力供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转变是指人口因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形成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建国后,我省人口转变经过了三个阶段:1950—1967年,死亡率下降主导型的人口转变阶段,也是人口转变的开始阶段。死亡率从15‰下降到7‰,而出生率则从34‰下降到29‰,死亡率下降的幅度大于出生率的下降幅度。1968—1988年,人口转变的加速阶段,是出生率下降主导型的人口转变阶段。  相似文献   

10.
动态     
“11亿人口日”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4月6日国家统计局、国家计生委联合举办“11亿人口日”新闻发布会,首都50多家新闻单位到会.会上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司司长沈益民介绍说,根据国家统计局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1988年我国大陆人口出生率为20.78‰,死亡率为6.58‰,自然增长率为14.20‰,年末人口数为109614万人.以1988年为基期按上半年出生人口数占全年出生人数的43%,  相似文献   

11.
李鸿斌等 《统计研究》2015,32(12):84-87
本文根据婴儿死亡率随人均GDP的动态变化规律筛选最佳验证模型,验证了时间序列模型重新构建的1952-1980年婴儿死亡率和调整校正的1981-1990年婴儿死亡率。结果表明幂函数形式为相对较好的验证模型,拟合精度稍逊于时间序列预测模型,验证模型与时间序列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历史婴儿死亡率比较,变异程度无显著差异,且预测结果与建立国家儿童死亡监测网络后的国家监测地区婴儿死亡率形成了平稳性过渡。文章认为以时间序列模型重新构建和调整校正的婴儿死亡率比较可靠,更加接近当时的实际水平。  相似文献   

12.
华伯泉 《统计研究》1985,2(1):54-61
我国的人口数1949年底为54,167万人,1980年底为98,705万人。三十一年中,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98,705/54,167)~(1/31)-1=19.5455‰(98,705/54,167)~(31)-1=19.5455‰如果按此增长率发展,到2000年底,我国人口将达到 98,705(1.0195455)~(20)=145,369万人。这将是美国、日本、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八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81年中人口数61,328万人的1.37倍。然而我们的国土面积却只有这八国的三分之一(960万平方公里/2874.3万平方公里)那时我国的人口密度将由1980年的每平方公里103人增加到151人。这岂不真的将出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如期公布,本文利用1981-2010年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提供的死亡率数据,对四次人口普查期间中国人口死亡率改善水平进行深层次分析,分别按年龄、性别、城乡、是否投保等进行对比,并与其他国家的数据对比,旨在探讨中国人口死亡率变化趋势和不同分类人群死亡率改善的差异、成因及变动趋势,最终为长寿风险管理提供依据。主要结论是:建国以来,中国人口死亡率持续改善,死亡率改善程度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近十年来死亡率改善程度最高,特别是婴儿和55岁以上人口尤为明显。在大部分年龄组上,女性死亡率改善水平高于男性,市人口死亡率改善水平明显高于镇和乡,投保商业保险人口的死亡率改善水平高于全国人口,我国人口的死亡率改善水平高于对比国家,这反映了我国人民生活和医疗水平的实质提高,也表明未来死亡率还有较大的下降空间。  相似文献   

14.
《青海统计》2008,(12):39-39
根据2008年底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测算,2008年底,我省常住人口达到554.3万人,比上年增加2.7万人,增长0.5%。人口出生率为14.49‰,比上年下降0.44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6.14‰,比上年上升0.0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35‰,比上年下降0.45个千分点,呈现出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总量增长放缓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5.
原亚红 《统计与社会》2007,(3):30-32,36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和趋势。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有所养”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1%左右,农村的老人占全国老人的75%,所以农村养老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青海统计》2008,(4):43-43
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人口政策,努力构建和谐青海,全省人口控制与发展形势继续向好,人口总量继续保持低速稳定增长,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为青海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和谐、宽松的人口环境。一、人口总量低速稳定增长据2007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7年底全省总人口为551.6万人,比2006年增加3.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4.93‰,死亡率为6.13‰,自然增长率为8.8‰。与2006年相比,人口出生率下降了0.31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下降了0.1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了0.17个千分点。自2004年以来,我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已连续4年在10‰以下。人口总量相对稳定的低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为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以及和谐青海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17.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人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生人口为1200万,生育率1.3,我国总和生育率已经有三十年低于世代更替水平。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为1062万,人口净增仅48万人,出生率继2020年首次跌破10‰(8.52‰)后,再次下降至7.52‰,无论出生人口总量还是出生率,都创下1950年以来的新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0.34‰,自然增长率逼近零增长时代,中国是否陷入了"低生育率陷阱"呢?其实,低生育率不仅是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也已经成为全球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一.湖北省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状况 2003年底,湖北省总人口为6001.7万人,比2002年增加13.9万人,增长速度为0.23%,与1990-2000年两次普查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0.95%相比,降低0.73个百分点.事实是,湖北省人口出生水平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大幅下降,到2000年已降至10‰以下后,近几年一直稳定在8.5‰左右的较低水平,人口发展已进入一个低水平增长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浙江统计》2002,(12):39-43
(二)育龄妇女生育子女数减少,存活率有显著提高 2000年全省15至50周岁平均每个妇女活产子女数为1.17人,比“四普”时的1.45人减少0.28人,减幅达19.31%,到普查时平均存活子女数为1.15人,存活子女数非常接近活产子女数,存活率达98.46%,比“四普”时的96.43%提高了2.03个百分点。从表6-5可以看出,2000年浙江省50周岁及以下各年龄组育龄妇女活产子女的存活率部在97%以上,可见浙江省婴儿死亡率和青少年死亡率已经下降到极低的水平,因子女死亡而造成的补偿性生育也随之降到了较低水平。这既是十年来医疗设施不断改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也是我省几十年来计划生育工作长抓不懈和优生优育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徐洪 《青海统计》2007,(10):27-2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长期以来,许多地方尚只重视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而且简单地把经济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而忽视人文、资源、环境等指标,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