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他,似落日的余晖,瑰丽而璀璨; 他,似一团烈火,燃烧着生命和希望。 王忠,这位抗日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虽然早已年届花甲,但却精神矍铄,壮心不已,他脚步匆匆而又坚定昂扬地为北城的老年事业奔走呼号,沤心沥血,他用自己的信念、毅力、忠诚和智慧谱写着一曲曲新的动人篇章  相似文献   

2.
聪慧的女人,如果你爱上一个男人,又被对方爱着,但又注定你们今生无法生活在一起,而你却不想失去他,那么请你千万记住:不要做他的情人,选择做朋友。因为情人之间太敏感,因为彼此的距离太近而容易失去朦胧的美丽,所谓距离产生美,情人的眼里容不下一粒沙,而朋友却意味着宽容,让彼此感到轻松和愉快;情人是沉重的,朋友却是轻松的;情人意味着眼泪,而朋  相似文献   

3.
生活是奇妙而复杂的,这决定了人生命运的变幻莫测。三十年前以写诗成名而又以写诗获罪的张贤亮,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人生折磨而终于又拿起了笔以后,却又选择了小说。也许是“文章憎命达”吧,多灾多难、饱经风霜的生活成全了作家。这固然使他备尝了许多无法想象的痛苦,但也使他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甚至对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命运和精神灵魂都有了深切的体味。他走向了成熟。他停止了单纯的、热烈的、但不免浅露的歌唱,而采用了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爱国思想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很有影响而又极为复杂的历史人物。他信仰过马克思主义,却又背叛了马克思主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一大至五大的总书记却又反对共产党;相信和肯定过无产阶级却又信任和重视资产阶级;参加并领导过反帝反封建革命却又取消革命。如此等等,思想庞杂,前后矛盾,但是有一个方面却始终如一,那就是终身爱国。  相似文献   

5.
丑嫂     
《聊斋》中有一个"乔女",人长得又黑又丑,塌鼻子,且跛着一只脚,却得到了孟生的青睐。孟生夫人新丧,因他长得风流潇洒,为他说媒的人很多,而他却只钟情于乔女。他说:"残丑不如人,所可自信者,  相似文献   

6.
<正> 豫西南有个南阳盆地。早已投身军戎的周大新,这几年一头扎在生他养他的这块土地上,为这块牵连着他生命脐带的盆地故土讴歌和痛苦,因而构成了他南阳盆地系列小说的二重意指:既讴歌盆地人为改变命运与生存环境不懈斗争的倔强精神,又悲叹盆地人文化心理中渗透着的巨大的历史惰性,这就是盆地人本想挣脱命运的链条而又偏偏形成的命运的圆环。作为一名执着的现实主义作家。周大新对民族精神文化现象的描写无疑是从客观生活出发的。盆地人的拼搏,往往在付出惨重的代价后,却发现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上。这种悲剧性的封闭式的命运循环给作者情感上带来了巨大痛苦,而作者又因了这点迷失  相似文献   

7.
《南都学坛》2019,(2):16-21
范晔出身儒学世家,少时博涉经史,但却生逢儒学式微的时代。他著述《后汉书》,意欲修旧起废,采用以史明道的方式表达对于儒学的传承与发展。在《后汉书》中,范晔设置《儒林列传》,在总结东汉儒学发展历程的同时,力求呈现出儒学发展的新气象与新特点。范晔对东汉人物的评价,贯穿着以儒学作为衡量标准的主线,这既反映了他历史评论的特色,又显示出他历史编纂的局限。透过《后汉书》的历史叙事,折射出范晔批评佛教、谶纬,推崇儒学的撰述意旨。  相似文献   

8.
列奥·洛文塔尔是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研究最广的理论家,然而他的理论却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缘于他独特的大众文化观。他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批判大众文化,却又通过历史地分析大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表示出对大众文化的同情和理解。这使得他的大众文化立场看起来摇摆不定,但也正因如此,他的大众文化理论更加客观和公允,对中国的大众文化建设更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荒蛮之旅     
汩罗江,你在哭泣吗?偏生在西南方的这块荒蛮之地,热情地奔腾着,同这黄土大地上万千腾涌的血脉一样,横切过山岭沟壑。一样的澄澈,却等不来西子浣纱的柔情;一样的清纯,却在春寒料峭时被万千铁骑践踏。而这该诅咒的历史,又让你送走了他——你永世的挚爱。你固执地掀起那枚让他沉没的巨石,盼着那一袭雪白劈开你柔软的身躯,继续低吟着“沧浪之水”的韵律。你甚至依然固执地相信他已驾清风远去,又会在某个椒脂纷飞的寒夜悄然返还,哪怕只是在你身旁掩面而泣。在人们眼中,他是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三闾大夫,但只有你才知道,在那些饮露餐菊的朝朝暮暮中…  相似文献   

10.
鲁迅杂文中的辛亥革命想象具备着特殊的意义,其话语内涵早已超越了历史中的辛亥革命。但值得注意的是,鲁迅杂文中的辛亥革命想象却呈现出一种深刻而未解决的冲突:一方面几乎全盘性地去批判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但另一方面却从情感与道德立场肯定辛亥革命中某些积极的因素。同时由于鲁迅个人无意或有意的选择,使他所建构的辛亥革命想象并不完全等同于历史中的辛亥革命,呈现出如下两大特征:一是刻意地去弱化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力;二是过度责备辛亥革命的阴暗面。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虽未明确提出现代性的概念,但在他的思想中渗透着对现代性的批判,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性与世界历史思想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在马克思关于现代性的言说中,世界历史因现代性的发展、困顿而形成与终结,现代性也伴随着世界历史新的开始而重生。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的人生态度是在常年的疾病和亲人的死亡挣扎和领悟中的结果,他对生命热爱而又超脱、看似离世却又总依于人间的情怀,使他在俗世的空气中作着天人的呼吸,体悟着生命的真谛,这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完美融合,我们可以在他所表露出来的对“新”和“夕”这两个相悖的词语的喜爱中体察出来。  相似文献   

13.
韩非的历史观与国家主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非的历史观构建在他的常变思维基础上,他拒绝将历史曾经的呈现树立为当下的追求目标,却又从历史的呈现中找到解析当下的理由.诸侯国家的主体性是他对当下政治趋向的清醒认识,这种清醒得自他对历史的进程性认知.韩非的国家主体意识与儒家的个体主体意识的结合,呼应了康德历史理性中提出的核心命题,在宽泛的历史理性意义上,东西方两种思想体系殊途而同归.  相似文献   

14.
食蚁兽丁丁是一只很特别的小食蚁兽。谁都知道食蚁兽是最爱吃蚂蚁的动物,但小食蚁兽丁丁却不明白食蚁兽们为什么要吃蚂蚁。他觉得吃浆(jiāng)果、蜂蜜和一些植物也挺棒的。他喜欢自己又长又黏(nián)糊的舌头安静地呆着,而不是到处去找蚂蚁。所以,其他的食蚁兽就很不理解丁丁,  相似文献   

15.
明武宗:从历史人物到文艺形象陈抱成明清以来流行社会的种种文艺形式中,曾经活跃过一个新奇别致的“昏君”形象。人们不讳言他的昏庸,但又似无意将他打入桀、纣、徽、钦的行列;创作者和观赏者都嗤鄙他的荒诞,而那神情却轻松得像是在述说一桩意味深长的奇人趣事。惟其...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文化中,舜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形象。他的本来面目虽然模糊不清,但却是无数国人崇拜与仿效的对象;有关他的史料记载虽然十分有限,但其影响却无比宽泛;他虽然生活在史前时代,但至今却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今天,学界推进舜文化研究,改造和重构舜这一文化符号,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众多新的困难与挑战。《虞舜大典。近现代文献卷》的辑录出版对于研究者把握机遇,赢得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尽管《儒林外史》、《红楼梦》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学深厚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但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现实主义却是在五四及五四之后。作为现代文学的主导潮流,现实主义一方面参与着现代文化的内容构成,另一方面却又因现代历史的复杂致使它走过了一段坎坷的道路。本文旨在从现实主义突出的审美原则——客观再现的角度,不重历史描述而求意义阐释和经验总结,来思考坎坷历史的起点、原因及其明显表现。  相似文献   

18.
在崎岖、泥泞的人生之路上,艾青,“踏着沉重的脚步”,艰难困苦地跋涉了七十多个年头;而作为一个时代的杰出诗人,他却骄傲地度过了五十个辉煌的春秋。半个世纪来,“苦难的浪涛,曾几次”把他“吞没而又卷起”,但是,他始终不渝地用自己这管从“彩色的欧罗巴”带回来的“芦笛”,紧紧地和着滚滚向前的历史巨轮的节拍,在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变奏出一支支不同的乐曲,这些乐曲既尽情地倾诉了“中国的苦痛与灾难”,人民的不幸、悲哀、愤怒和反抗,用悒郁低沉的调子为旧世界唱着“毁灭的咒诅的歌”;又象那“忠心于季节的百鸟”,用欢快明丽的声音,传送出新时代黎明的信息;用热情高亢的歌  相似文献   

19.
法院调解作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在民事司法运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曾一度作为中国民事审判特色而享誉西方的“东方经验”,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改革挑战.法院调解融合着中国历史上民事纠纷解决的经验,而在不同时期却又表现出不同的价值理念和实践特点,几度沉浮,终究没有被现代的法制潮流所吞埋,而现今却在民事审判制度改革的浪潮中又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0.
论史学思维的历史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西史学来说,以近代为界限,都在思维方法上发生过一场转换。转换之前,它们主要持具的都是审美的形象思维。这样做,虽使它们能具象地反映历史,但却因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真实性的问题而影响到自己的学术品格;转换之后,它们主要持具的都是理论的抽象思维。这样做,虽然所反映的历史失去了感性特征,但它们却因能概括出认识对象的本质特点而跻身科学的殿堂。也许,这场转换对史学主体来说并非是完全自觉的,但又还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