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试论环境资源法之法律目的产生的伦理思想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每个国家在特定的历史阶段都有其特有的法律理念,法律理念的实现有赖于构成该国法律体系的各个法律部门的分工和协作,因此,必须将法律理念具体细化成作为各个法律部门统率的部门法之法律目的。环境资源法的法律目的有其产生的环境伦理思想基础,通过比较中国古代的环境资源保护思想、源于西方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伦理思想,我们应当将已被发展了的以"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和"权利公平"为主要内容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我国环境资源法之法律目的形成的主要伦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法律学与经济学在始于上世纪 70年代的相互融合的运动中 ,各自以对方的经验规律与研究方法诠释自身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存在与发展的价值性和实效性 ,使法律学与经济学领域在方法论上开辟了全新的天地。本文主要依托“法律经济学”的研究成果 ,旨在分析这一新兴学科的基本理论、发展历程及其当前研究状况 ,并以公平与效率为切入点 ,试以评析其对我国当前法治改革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著作权的精神权利保护问题又成为著作权法领域的焦点之一。精神权利是否需要保护?透过分析答案是肯定的,并得出保护精神权利不仅需要追求作者私人利益与公众利益之间的动态平衡,还需要保持公众利益之中的不同类型利益的平衡。在不同类型利益的不断冲突与保持其平衡的矛盾中,需要对精神权利的保护选择最优的制度安排。我们尝试从经济学角度出发,以效用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制度变迁与选择理论,结合相应的数学模型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精神权利保护应遵循制度净利益最大化原则,并给出制度净利益最大化原则实现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弘扬法律的公平、公信精神:陪审制度之审视——兼论中外陪审制度的建构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陪审制度是国家司法机关吸收普通公民参加审判活动的重要制度,是现代司法民主和公民权利的保障制度。其有效实施体现了人民主权,保证了公平正义,弘扬了法律的公平、公信精神。但由于法律文化传统的差异,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其运行也会有很大差异。本文在考察域外英美陪审团制度经验的基础上,将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与英美陪审团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揭示我国陪审制度存在的不足,结合《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就人民陪审员制度的重构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些学者之所以在民法与宪法关系上提出民法根本说的观点,除了现实语境中的原因之外,还由于他们在逻辑语境中混淆了"法律部门"和"法律形式"与"民事权利"和"民法"这两对法学基本范畴.如果在法律部门的语境下谈民法,则民法是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应该存在于不同的法律形式中,包括宪法.因而宪法也是民法的一个重要的法律渊源,民法不能脱离宪法而独立成法,也就无所谓民法与宪法谁是根本法的问题.如果在法律形式的语境下谈民法,则宪法是根本法,民法典属于法律,从属于前者.不仅中国宪法和立法法这样规定,法国和德国这样的民法典非常发达的国家的理论和实践也是如此.宪法比民法更"根本"的理由有两个方面:从价值理性的角度来看,宪法和民法都以民事权利的保护为起点和终点,而宪法所规定和保护的民事权利与民法比较起来应该更具有抽象性、原则性和基本性,因而与民法所规定的比较具体的民事权利相比,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包容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从工具理性的角度来看,宪法通过控制国家行为、尤其是通过控制立法权来保障民事权利,而民法则是通过控制个人行为来保障民事权利,前者控制的危险性比后者大得多,因而工具效力也自然比后者大得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