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入理解和把握体面劳动,需要对体面劳动进行哲学审视。从哲学意义上说,体面劳动本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劳动。体面劳动是社会文化建构的产物,阶级性和时代性是建构体面劳动的两大原则。通达体面劳动的路径有:劳动阶级的团结和维权,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管理的变革和进步,劳动者劳动观念的革故鼎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刘少奇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刘少奇在有关的论述中明确强调就是提高广大劳动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二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途径。刘少奇提出应当划出一个相对独立的较长的阶段———新民主主义阶段来发展经济,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三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以生产力为中心。刘少奇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生产关系的变革不能超过生产力水平;分配问题属于生产关系,必须以生产力为中心制定公平合理的制度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以后 ,世界各国日益将发展社会生产力 ,作为加强综合国力、以便在形成中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处于有利位置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 ,如何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发展与政治制度的关系问题 ,日益成为理论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从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对社会生产力理论发展的历史、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论述 ,对于社会生产力理论研究的深化、对于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山东大学宋全成博…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有其客观依据和历史必然性,它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共同富裕、国有经济、法治社会、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自然延伸。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有其客观依据和历史必然性,它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共同富裕、国有经济、法治社会、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自然延伸。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核心范畴是劳动,劳动不仅是人的本质性的存在,同时也形成了作为类的人自身的发展史。但马克思的劳动概念设置了自然的优先性,这实质上是一种生产力理性,而生产力理性由于没有挖掘到交往的因素,所以它所构建的社会结构理论缺少现实关怀。如何破除生产力理性,寻求社会解放的内在潜力,是摆在哈贝马斯面前最严峻的理论任务,在他看来,交往范式内蕴着社会结构的合理性,解决了劳动范式的危机。从劳动范式走向交往范式的社会结构变迁,昭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7.
民营经济是我国非国有国营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的总称。它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久的将来会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衡量民营经济性质的根本标准 ,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社会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属性。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总体看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从民营经济内部结构看 ,有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有的具有不同程度的社会主义因素或者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因此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增强综合国力 ,改善人民生活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指世界人民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各个层面融入一个单一世界社会、全球社会的所有过程。但全球化经历却不是单纯的文化统一性和标准化的运动,而是不同文化间的混杂和相互作用。全球化的过程可以被充分地描述成一个混杂化的过程。廓清全球化时代文化的逻辑蕴意,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上看 ,对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进行批判 ,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进行 :一是从道德伦理的层面上 ,全面否定私有制对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以 18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卢梭和空想社会主义者为代表 ;一是从政治学的层面上 ,对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进行正反两个方面的辩证否定 ,以马克思为杰出代表。马克思既看到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对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因而主张 ,当私有制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还没有达到极限的时候 ,破坏私有制就是破坏人类社会的进步 ;也看到了它的局限性 ,即私有制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有限度的 ,它必然被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所取代。私有制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发挥到极限 ,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的起点。铲除资本主义的私有制 ,主要从经济上来实现 ,而不是单从政治上和法律上来实现。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下的社会主义各国对私有制的绝对否定 ,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建立在道德伦理的基础之上的 ,是从政治和法律的角度 ,而不是从经济角度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一、解放思想是我国改革的推动力量解放思想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思想的解放 ,我国人民的思想水平的提高也经历了一系列解放的过程。正是由于一次次思想的解放 ,一个个禁区被冲破、一种种束缚被解脱 ,才使全党的思想与时俱进 ,使生产力快速发展 ,使我国的经济和社会不断进步。一部中国改革开放史 ,也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中国掀起了四次大的思想解放浪潮 ,推动着社会主义改革的深化 ,促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经济民主思想,从主体方面看,是要使社会经济活动的经营者和劳动者拥有责、权、利相统一的自主管理权;从客体方面看,是要求经济宏观环境的高度开放和完善及宏观管理体制的合理设王;并且更要求人们打破陈规、大胆试验,充分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使社会主义经济活动的主体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觉创造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从全球化时代视角审视中国延安新闻传统,发现其在媒介社会史意义上开启了另一种新闻实践可能:抗战背景下的延安实践将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形塑的新闻转变成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对抗作为现代性化身的日本的武器;舶来新闻学经实践改造形成的党报理论,在政治上立足于代表性,实践上立足本地实际。启蒙的双向性使得启蒙、革命、劳动生产被勾联在一块,使得中国在全球化的反法西斯斗争中形成了独特的、围绕人民解放与阶级自我启蒙的新闻文化。延安新闻传统对今天新闻理论与实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劳动正义即劳动者得其应得,是社会主义区别于一切其他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能力获致正义是劳动人民主体地位平等的体现;劳动交换正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劳动过程正义是发展生产力和解放人自身的统一;劳动成果分配正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因此,从劳动正义理论视角分析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规定性成为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具体实践中,不仅要抓好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精神生产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逐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归根到底是能够产生出巨大的生产力。从精神文明在生产力的层面上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掌握科学技术的前提条件。从精神文明在生产关系的层面上看,市场经济的自主、竞争、开放的特点,促使生产力快速发展。从精神文明在上层建筑层面上看,它既能保证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向,又能抵御外来消极思想侵袭,并能激发起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精种力量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是一定社会生产组织中人们分工协作所形成的集体合力。生产关系则是在一定社会生产组织的范围内人们为了能够进行现实的生产劳动而相互结成的经济关系。生产力作为一种集体合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一定生产组织中生产力诸要素的结合形式,从整体上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18年11月16日蔡元培喊出"劳工神圣"的口号以后,劳工问题逐渐成为"五四"知识分子关注的核心.而随着"五四运动"的历史性展开,劳工话语也逐渐从一般性的话语逐渐转换为劳动阶级解放的革命话语.形塑这一话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时代特征、中国社会现实的矛盾发展等.其中,"五四"先进知识分子的理智自觉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劳工话语的转换过程也是"五四"先进知识分子接受和转向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劳动解放中国征程的历史大幕从此拉开.  相似文献   

18.
“人民”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人民”作为一个“范畴”被提出来,并被赋予科学的内涵,是随着人类历史进入“世界历史”之后才逐渐明朗、清晰和凸显出来的。马克思以历史发展规律为基础,以阶级分析为方法,将“人民”置于历史唯物主义范式之中,强调了人民的现实性、阶级性、进步性和整体性。“人民”以劳动群众为主体,以推动社会发展、顺应历史潮流为标准,在本体层面是生产劳动的承担者、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在政治层面是国家权力的拥有者,在历史层面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在阶级层面是革命阶级和阶层利益的代表者。中国共产党继承、丰富并创新了马克思“人民”范畴的科学内涵,在持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中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依靠人民力量,推进人民共享,最终实现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这种物质利益关系贯穿于人们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纵向看,有国家、集体和劳动者个人利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从横向看,有各地区、各部门和各企业之间的利益;如从社会再生产内在联系看,还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等等。经济体制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人们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通过合理调整,真正调动起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以促使社会生产力大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长期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从自主与解放两面推进人民民主事业。自主是人民民主实现的根本,体现在人民民主的整体、部分、个体三个层面,决定着人民民主建设和发展的质量与成效;解放是人民民主实现的前提,从政治、社会、思想三个维度,不断消灭人民民主生成和发展的阻力和障碍。自主与解放同等重要、不可或缺,两者贯穿毛泽东整个民主思想和事业,诠释了人民民主发展的基本规律。新时代坚持和拓展人民民主道路,必须牢牢把握自主与解放两面,忠实继承和践行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